文学翻译的境界:译意·译味·译境在线阅读
会员

文学翻译的境界:译意·译味·译境

陈大亮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语言文字28.7万字

更新时间:2020-08-19 16:43:48 最新章节: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从金岳霖研究现状入手,发现了金岳霖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出路与办法。作者依据结构主义、新批评、现象学等相关理论,把文学作品划分为意义、意味、意境三个层次,界定了各自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在译意和译味的基础上,增加了译境,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形成了文学翻译的三种境界,分别对应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并根据可译性、文学性、层级性对三种翻译境界进行合理定位。作者研究了三种翻译境界在语言功能、思维模式、意义层次上的不同特点与具体表现,论述了文学翻译的层级超越机制,建构了翻译境界的理论体系,最后得出三境归一的结论。
上架时间:2017-02-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大亮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基于语言类型学视角,在充分汲取国内外已有连动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从句法属性、语义特征、语序特性、历时发展以及词汇化、构式化等方面,对汉语连动式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描写、分析与阐释,对汉语连动式在汉语语言体系以及世界连动语言中的地位和价值进行了论述与探究,为汉语连动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展了连动式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高增霞社科19.1万字
  • 会员
    本书涵盖了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区域国别研究及学科教学等方向的研究成果。本刊旨在向广大读者反映我国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区域国别研究及学科教学五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现独特的研究视角,提供具有全新参考价值的学科研究信息,在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促进中国跨语言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辑为第十八辑,主要内容包括历史语言学研究专栏、文学与文化、文化与教学、语言与
    刘全国主编社科18.6万字
  • 会员
    《罗怙世系》是印度古典梵语时期著名诗人迦梨陀娑(Kālidāsa,约四、五世纪)的作品,在印度被奉为古典梵语叙事诗的最高典范,至今仍是梵语学习的经典作品。这部叙事诗共有十九章,取材于印度史诗和往世书中罗怙世系的传说。罗怙世系属于太阳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吠陀时代的甘蔗王。本书采用帝王谱系的形式,以罗摩故事为重点,描写罗摩在位前后的罗怙世系帝王传说。本书提供了《罗怙世系》的汉译全文,在印度古典梵语诗歌汉
    (古印度)迦梨陀娑社科53.8万字
  • 会员
    本书基于全面收集的唐以前训注“古今字”材料,考察了“古今字”训诂在唐以前的发生、发展情况。全书分为前编、后编两部分。前编绪论介绍本书的选题意义、研究目标,并综述学界有关“古今字”研究的情况;第一章主要论述唐以前“古今字”研究材料的判定;第二章主要展述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时期的“古今字”研究情况;第三章主要论述学者对“古今字”的基本认识;第四章主要论述学者有关“古今字”成因的研究;第五章论述唐
    蒋志远社科17.9万字
  • 会员
    本书从明清小说互文现象的发生学依据、明清小说创作中的互文现象(跨文本互文、文本内互文)及其意义生成机制、明清小说文本接受中的互文性意识以及明清小说对现代文化的参与等四个维度对明清小说互文性研究提出体系构想。力图从发生学角度探讨中国古代小说互文现象发生的原因;从狭义互文性的诗学、修辞学角度对古代小说互文现象展开具体描述,并分析其意义生成机制;从阐释学、接受美学角度破解古代小说互文现象的解读机制,尤其
    王凌社科23.5万字
  • 会员
    教材主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需要,选择了“能力本位”的编写体例:在内容方面,以听记能力、表述能力、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和迁移能力为本位并统帅课文选择,分别构建了“听辨与表述能力”“阅读能力”“繁体字识记与文言翻译能力”“能力迁移”4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项目(有的还有二级子项目),每个项目下均有若干篇精选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支撑。在结构方面,总体上采用板块式单元结
    王辅政 张平 向颖等编著社科18.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中共中央办公厅2012年4月12日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为依据,详细阐释了机关常用公文的含义、特点、作用、格式和写法,每种文书都列举了最新的或典范的案例以供参考。全书共分上、下二编,上编为公文写作基础知识部分,下编为公文写作实践部分。
    刘晓玲社科14.6万字
  • 会员
    现代人称代词大量进入现代诗歌,多方位地影响了现代诗歌的传播与形式特征,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区别于古代诗歌的一个突出标志。该著从考察汉语诗歌人称代词的历史演变、现代人称代词大量入诗的历史语境入手,系统地探讨了现代诗歌人称代词入诗的基本特性、形态功能、生成机制,阐释了现代人称代词大量入诗与现代诗歌形式变革的关系。人称代词在现代诗歌中不同语法功能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诗歌表达策略的多样化。现代人称代
    倪贝贝社科16.7万字
  • 会员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为半年刊。其办刊宗旨是:荟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怀,鼓励开放创新。书中设有语言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献学、学术名家等栏目,发表汉语言文学各专业的相关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崔志远 吴继章主编社科28.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