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方法:地方性与普世性之间的世界文学在线阅读
会员

思想与方法:地方性与普世性之间的世界文学

方维规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外国随笔30.2万字

更新时间:2020-05-14 17:28:58 最新章节:世界文学之于中国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20世纪以降,比较文学的发展备受争议,尤其经过批评理论的形塑之后,越来越脱离文学本身,从而陷入学科危机。当前重提世界文学观念,当为应对危机局面的尝试。如何理解和界定“世界文学”,已成为寻求新的世界秩序和文明格局所不可或缺的观念视野。重新打开理解“世界文学”的思想方式,乃是当今学术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为了共同探讨这一核心议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于2015年举办第三届“思想与方法”国际高端对话暨学术论坛,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斯洛伐克、韩国等地的20余位知名学者,就“何谓世界文学?地方性与普世性之间的张力”展开深入讨论。本书便是这次重要国际研讨会的会议文集。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12-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方维规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南方纪行》是佐藤春夫于1920年造访中国后创作的散文随笔集。书中详细描写厦门、泉州等地民众的市井生活、南洋巨商的豪宅花园、爱国青年督造的新式学校以及结交好友的详细情形,是展现当时中国南方风貌和研究中日交流的重要材料。
    (日)佐藤春夫文学3.9万字
  • 会员
    《我走不出我的黑夜》是一本病中探望日记,也是一部关于衰老、死亡和母女关系的沉思录。它记录了安妮·埃尔诺试图帮助母亲从阿尔茨海默病中康复,但最终徒劳无功,以及在照护过程中她感受到的内疚、恐惧、沮丧与和解。“我走不出我的黑夜”是作者母亲写下的最后一句话。在只有“黑夜”的时刻,埃尔诺不离弃失智症的母亲,坚持在痛苦中书写。这本书是作者和自己母亲的故事,也是所有女儿和母亲的故事,也是走向衰老和死亡之人的故事
    (法)安妮·埃尔诺文学2.9万字
  • 会员
    “身旁总是有书”坂本龙一的私人书单。阅读是一场穿越时间的告别。让我们在本书中,通过阅读,与坂本龙一重逢。他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2017年,他建造“坂本图书”,现在,坂本龙一的私人图书馆,首次以文字的形式对公众开放。本书中,坂本龙一从个人图书馆中挑选的自己钟爱的36部著作,与读者分享他的阅读经验、他与作者的过往、他的阅读品味。书中包括,夏目簌石、德里达、布列松、塔可夫斯基、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大岛渚
    (日)坂本龙一文学8.6万字
  • 会员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清少纳言的随笔散文集。其内容主要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随想,取材范围极广,包含四季、自然景象、草木和一些身边琐事,也记述了她在宫中所见的节会、所见到的男女之情,以及生活的感触、个人的品味等。《枕草子》以断片式的寥寥数语,文笔简劲而犀利,文字清淡而有意趣。常用“以某为佳”这类句子来说明自己的喜好,有时作者会对此解释,有时则是仅简单地列出一串事物。日本文学界推崇本书为日本古
    (日)清少纳言文学13.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十个篇章讲述了毕加索与科克托横跨整个二十世纪的友情。这两位各富创造力的艺术家性格迥异:毕加索是惯于保持沉默的天才画家,而科克托是热爱社交生活的作家、诗人和电影导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人在震动了整个欧洲的巨变中相知相识,开始了他们延绵五十年时间的紧密友谊。
    (法)克洛德·阿尔诺文学10.1万字
  • 会员
    “我给文学置入了一些坚硬的、沉重的,甚至是暴力的东西。它们与生活境况相关,与我十八岁之前生活的世界的语言相关,与一个工人和农民的世界相关。它们永远是真实的东西。我认为,在我的情况下,在我作为一个阶层跨越者的情况下,写作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一种政治行为,也是一种赠予。”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作家弗雷德里克-伊夫·热奈无规律地向安妮·埃尔诺提出问题。在这些回答中,作者努力为从三十年前开始的写作实践做
    (法)安妮·埃尔诺文学6.7万字
  • 会员
    1928年10月,伍尔夫以“女性与小说”为题,在剑桥大学的两个女子学院做了两次演讲。1929年,她将演讲内容整合成《女性与小说》一文发表,后来又将其修改和扩充,最终写出了传世名作《一间自己的房间》。本书讲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生存的困境、历史对女性的偏见、女性面对的共同命运以及女性贫困对其创作的影响等问题;提出女性要认清自身的境遇,积极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独立思考,自由生活,发挥出女性的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文学7.6万字
  • 会员
    本书精选福楼拜写给情人路易丝·科莱的私密信件,这些信件记录他们长达8年的深情往复,不仅是19世纪最动人的情书文本,更呈现了福楼拜在爱情、孤独、艺术与自我怀疑中的挣扎与剖白。“她既想死,又想去巴黎”是福楼拜受路易丝·科莱启发,塑造包法利夫人。爱玛的原话,也是这本书最动人的注脚——献给每一个渴望逃离,却又被生活困住的人。这不是一部虚构小说,而是真实情感的档案;它不仅是爱情文学,更是一个作家如何将爱淬炼
    (法)古斯塔夫·福楼拜文学7.1万字
  • 会员
    《她要自己去买花》是英国意识流巨匠、女性主义旗手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姐妹篇,由其代表性随笔和部分日记交织而成,既有犀利的社会洞察,也有细腻的自我拷问,为读者呈现思想者与生活者的双重面貌。本书中,伍尔夫将女性主义从“要有钱,要有自己的房间”的外部诉求推向“杀死‘屋中天使’”的内在革命,她不仅提醒我们去夺取物质与空间的自由,更引导我们直面潜藏于心底的桎梏,挣脱传统社会强加给女性的美德枷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文学7.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