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命运在线阅读
会员

知识的命运

(美)海伦·朗基诺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西方哲学17.4万字

更新时间:2020-06-09 18:03:29 最新章节:译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知识的命运》的目标是试图打破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在学术大战中陷入的理性与社会二分的知识论僵局,填补知识生产的经验条件和理想的成功条件之间的细节。科学哲学家忽视社会力量在科学知识建构中的作用,主张把科学知识考虑为理性的认知过程的结果,而科学社会学家则认为,科学家的认知活动必然要受到许多非认知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这种歧异隐含的一个共同假设是:把社会力量看成是偏见之源,看成是非理性的作者基于历史与逻辑的视域,抓住科学探索的社会性与多元性特征,综合当代生物学事例,从理解知识的三种维度出发,剖析了造成这种僵局的认识论根源,以及破解这一僵局的方法论途径。
品牌:上海译文
译者:成素梅 王不凡
上架时间:2016-10-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译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海伦·朗基诺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呈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时间、真理、艺术、语言以及存在之作为历史等。整体上展现了海德格尔以《存在与时间》为代表的哲学思考路径:从存在者出发追问存在本身,从“是于世中”出发反思传统认识论,从人生在世的基本情绪出发领悟人的生存本质,人“在情绪中现身,在筹划中领悟,在语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开存在本身”。本书对于哲学研究者尤其是海德格尔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嘉映哲学23.8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作者关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最新导论,覆盖《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重要主题,以亚里士多德的文本引领读者,展示书中的精巧论证和对人事的精微观察。
    (希)帕夫洛斯·康托斯哲学14.4万字
  • 会员
    耶路撒冷和雅典作为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代名词,被认为是西方精神的两大源头。了解两希文明,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方文明。作为20世纪独树一帜的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对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有着深刻的思考。本书以这个主题作为焦点,重点考察施特劳斯对近代政治哲学家尤其是霍布斯和斯宾诺莎的研究,并专门讨论了施特劳斯与施米特之间的思想对话,从而从政治哲学角度辨析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以及古今之别的意义。
    陈建洪哲学12.8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展示了如何建立一种科学的神话哲学的过程,亦即通过批判地考察由古至今的各种具有代表意义的神话观(比如把神话理解为纯粹的诗意发明、科学真理和宗教真理的扭曲或掩饰等等),表明神话本身已经是一种哲学思维,但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民族的自觉的发明,而是人类原初意识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运动在不同民族的意识中的反映。
    谢林哲学20.5万字
  • 会员
    本书由三个文本构成:《哲学作为科学的自然本性》《全部哲学的本原》《自然进程阐述》,其中前两个文本构成了谢林著名的“埃尔朗根讲授录”,第三个文本则是德文本《谢林全集》中的一篇重要逸文。
    谢林哲学21.5万字
  • 会员
    第I卷论善,含13章;第II卷论道德德性,含9章;第III卷1-5章论选择的行为。这个部分构成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基本原理部分,具有最为重要的性质。译者基于自己组织的文本研读小组2005-2012的研读工作,以及读书组成员整理的阅读笔记,经过译者自2012-至2016年的整理及注释撰写工作而完成。文本正文部分将以希腊文、中文、英文三种语言,以尽可能切近希腊语原文的语言的形式呈现。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59.4万字
  • 会员
    本书从白璧德所提出的“国际人文主义”的概念出发,在阅读大量白璧德英文原著、学衡派报刊和相关一手史料基础上,打破前人对学衡派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保守主义、古典主义、人文主义等的论断,重现挖掘白璧德所倡导的国际人文主义运动与学衡派的联系。本书以双重跨文化研究的视角,一方面回到白璧德的西学背景,探讨其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形成国际人文主义的构想,并进而澄清了白壁德的宗教信仰问题;另一方面细致考察了学
    李欢哲学24.4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作者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书中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这些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他们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
    (美)卡尔·贝克尔哲学9.5万字
  • 当今是一个人人都在谈论叙事的时代。矛盾的是,叙事话题的泛滥竟暴露了一场叙事的危机。在“故事化”的喧嚣中,充斥着一种既无意义又无方向的叙事真空。资本主义借助故事化将讲述占为己有。它让讲述听命于消费。故事化生产出消费形式的故事。在故事化的帮助下,产品被赋予了情绪,向消费者承诺独特的体验。如此一来,我们买卖、消费的其实是叙事与情绪。“故事”被推销,故事化实为卖故事。讲述创造出共同体,而故事化只催生出社群
    (德)韩炳哲哲学3.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