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中心(1898-1927)
更新时间:2020-09-25 15:53:50 最新章节:作者小传
书籍简介
新文化运动中的反孔批儒思潮是近百年学术界最为聚讼纷纭的问题之一。本书从戊戌以降儒教自身新生转进的历史视角观察新文化反孔批儒思潮的兴起与展开,基于全新的材料及问题意识,重建了儒教传统的转型与新文化形成之间的历史关联。康有为、章太炎分别是近代孔教运动的领导者和批儒思潮的发动人。他们彼此间、他们与新文化人的思想对话揭示出反孔批儒的多层次历史动力。明治日本将儒学忠孝伦理纳入国体论,并从台湾开始侵占中国;受此触动,近代儒教形成了批判性的自我认知,新文化批儒有持续的跨文化背景。面临基督教的挑战,儒教正信与异端之争急剧裂变,内部的废淫、排异使新文化的反孔教拥有了来自传统的知识支撑。孔教曾经是帝制社会国家意识形态,它试图迎接近代国民思潮进行制度建设,但却在民初政治纷争中被新文化人视作奴隶的道德,而没有跨越其现代转型的最大屏障。随着1920年代知识话语的代际转换,戊戌前后为人津津乐道的康有为孔教思想逐渐隐没。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4-03-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先秦诸子思想为标的,比较详细地厘析了其中所孕育、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对儒家心性论与中华民族的伦常之道、道家“道—德”论与中华民族的立世之道、庄玄禅的生命体悟与中华民族的生活之道等民族精神的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被孕育、滋生,并茁壮成长起来,是因为它有自己深厚的哲学根基和肥沃的哲学土壤,因此本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哲学底蕴也进行了探索和发掘,考察了其形而上的本体论维度。哲学68.8万字
- 会员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按历史顺序共分7个部分:胡适先生讲“哲学概说”“诸子哲学”,冯友兰先生讲“汉代儒学”,汤用彤先生讲“魏晋玄学”和“隋唐佛学”,冯友兰先生讲“宋明理学”和“清代经学”。三位大师各呈所长,互文成趣,多层次启发读者,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哲学20万字
- 会员《老子学集刊》由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主办,面向海内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对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老子学、道家、道教展开多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明道立德,法真贵朴。每年出版一辑,每辑有一主题。哲学24.4万字
- 会员本书试图用深邃的反思方式触摸那些深奥的精神秘密—精神、灵魂、价值与诗意的秘密—这一秘密在人类有价值的深度体验中比较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本书中,信仰、精神、灵魂与诗意本质相同、方向一致,都从某个侧面显露了人类存在的根基。本书独有并具有概括力的相互关联的核心概念是:人的多重之我,神性—精神原型及神性—人对应、感应、顺应与合一的存在结构—这是人的信仰型存在结构,也是人基本的精神性存在结构,也是诗意性存在的哲学26.7万字
- 会员湛甘泉是与王阳明齐名的明中叶硕儒,但长期以来,对湛甘泉思想的研究远不及王阳明深入,与湛甘泉在明代的学术地位很不相称。本书以“生”为中心,全面探讨湛甘泉思想,以期呈现湛甘泉思想的独特面貌,给予湛甘泉应有的学术地位。哲学34.1万字
- 会员王阳明一生遵循孔子“述而不作”的思想,虽没有专门解注《论语》的著作,但在他的文集中却散见大量对《论语》的解注,通过解读这些解注,本书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他从《论语》等典籍中体悟出来的,王阳明《论语》学中体现出了圣学、心学和实学相统一的特征,而圣学、心学和实学也是阳明学的三个重要特征。阳明学首先是圣学,因为圣学,才把它与佛、老区分开来;其次是心学,因为心学,才把它与程朱理学区分开来;最后是实学,哲学13.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