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融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研究
更新时间:2020-11-30 10:23:24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立足于中国大力推进融媒体发展、提高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需要,对网络舆论的界定、网络格局的变迁、网络主体及其心理、网络舆论的载体等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案例对十年来媒介融合发展的不同阶段中网络舆论的不同特点、变化及发展趋势展开研究,在总结当前中国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应对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基础上,探索了一系列对策研究,重点提出了“网上网下互动仪式链”的应对模式。本书既可以作为党政部门舆论应对与舆论管理的参考,也适用于高等院校从事新闻传播、网络舆论研究的学者及媒体从业者。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任雅仙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书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文化24.3万字
- 会员本书收录了《竹添井井成书略窥》《早稻田大学藏五山版底本考》《何为文学遗产:就平安初期文学对中国古典籍之继承与私有化论》《对唐太宗时期文本的运用》《隋唐典籍之东传与日本古典籍对隋唐文学研究之价值》等文章。文化34.3万字
- 会员中西交流史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的一个领域,主要有“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两个研究方向。本书对近代早期欧洲刊行的“中国著述”在英国的传播与影响进行梳理,从书籍史、文化史的角度分析英国学人对此或赞扬或贬斥的回应之势,考量16—18世纪中国文化西传英国的历程,进而探讨中国文化对英国的影响和作用。以古鉴今,对当下中英两国文化交往仍具借鉴意义。文化11.7万字
- 会员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文化、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在国际社会备受瞩目。在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北京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典型意义。本报告关注2016~2017年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的整体发展状况,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围绕艺术、旅游、新闻出版、民间外交主题展开论述,力求揭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新形势对北京对外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其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文化14.9万字
- 会员本论文集收录著者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与港澳史的学术论文多篇。分上下两编,上编探讨明清以来天主教与近代以来基督教新教在华传播的一些问题,包括著名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传记及其著作《几何原本》的传承、“西来孔子”——意大利籍耶稣会士艾儒略及其著作、明清时期《圣经》故事插图版画、西洋钟表的传入、广州华人浸信自立教会的发展、浸信会与广州东山口地区的开发等。下编研究明清时期澳门城市发展与中国戏曲、西洋戏剧活动文化20.4万字
- 会员冬奥会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是2019~2020年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的核心议题。本书探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如何以冬奥会为契机建构与传播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重点讨论建构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话语传播的要旨,讨论影响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传播的国际、国内语境变更,研究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传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范式变化,讨论这些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话语的多元传播,以此为北京国际形象与话语体系的传播提文化10.5万字
- 会员《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书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文化2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