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更新时间:2021-02-24 18:25:49 最新章节:译后记
书籍简介
“我相信,自己在写的这本经济学理论的书,将会让世人思考经济问题的方式产生重大改变。”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好友萧伯纳的一封信中如是写道。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给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各国带来了生机!凯恩斯在这本划时代的经典著作中,直指古典经济学的根本缺陷:自由放任的市场无法解决供需关系的失衡,最终会引发经济危机。这时,政府应该扩大财政赤字,主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本书为人们理解就业、通货紧缩、市场经济等现象打开了新思路,堪称经济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开山之作,它不仅为国家政策调控提供了理论源泉,也是个人了解、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必读经典。
品牌:果麦文化
译者:郭武军
上架时间:2021-01-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果麦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在ESG视角下,再制造产业不仅关注经济效益,还需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影响。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领域,再制造产业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再制造产业涉及的知识产权风险包括:产品或设备的修理与再制造的技术及法理界限;专利产品的再制造是否会侵犯原产品的专利权。本书针对再制造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法学的侵权辨析、管理学中的决策优化与治理对策研究,以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被动的知识产权保护转向主经济10.1万字
- 会员旅游业作为扶贫产业、综合产业、美丽产业、幸福产业,能为乡村产业振兴发挥引擎作用。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可以盘活农村土地,是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附加价值的最佳途径之一。乡村旅游提供乡村振兴新动能。旅游开发经历了资源导向、市场导向、形象导向和生态导向阶段。目前,乡村旅游开发还是以资源导向为主,本书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研究,以促进旅游业进步,带动经济经济9.6万字
- 会员《你漏财了》是一本主要面向20岁以上大众读者的经济学类图书。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的驱动下,大家的消费意愿在逐渐降低,而储蓄意愿却在不断升高,在此基础上,如何避免“漏财”,保护个人财产,越来越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想要避免漏财,就必须提升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财富思维。本书选取财富、价值、价格、成本、投资、风险、概率、博弈、选择这9个与“财”紧密联系的关键词,深入浅出地分析每个词的含义,及其所涉及的经济11.2万字
- 会员《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探讨了科技创新在600年间如何影响和塑造过去、当下以及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书中以人造黄油、农业机械化、电力、机械制冷、录制音乐、转基因作物和动物等技术创新为例,揭示了新科技如何诞生、扎根并推动制度变革。同时,本书作者卡莱斯·朱马将人工智能、在线学习、3D打印、基因编辑、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和可再生能源等现代技术的社会影响置于讨论焦点,指出由科技创新带来的就业、道德、健康和环经济15.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的经济后果》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成名之作。1919年,凯恩斯作为英国财政部的谈判代表参加巴黎和会,主张对德宽容,试图减少协约国对德国的巨额赔款要求,因言不见用辞职,退而著此书。本书一经出版即风行全世界,凯恩斯把凡尔赛会议上缔造的和平称为“迦太基式的和平”,也引起了很多争议。本书的成功奠定了凯恩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声誉。1944年,在建立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方面,凯恩斯作为主要参与者汲取了《凡通俗读物14.1万字
- 会员本书立足于《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重大关键要求,一方面建构了城市技术转移研究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也从专利转让的视角对中国技术转移的现状格局、网络结构、演化过程、市场体系和空间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技术转移活动高度遵循宏观上的空间集聚规律和微观上的地理邻近效应;技术差距是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网络演化的动力与拓扑连接机制;中国城市技术转移在速度上可能存在一通俗读物15.6万字
- 会员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将向元宇宙大迁徙。我们将生活在一个真实与虚拟共生的新世界。在这种新机遇下,商业形态将发生巨变,这将成为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元宇宙是什么?需要怎样的技术基础?元宇宙的运作模式及应用有哪些,问题有哪些?未来可能的产业发展机会有哪些?元宇宙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通俗读物11.5万字
- 会员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的发展历史,既是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同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跌跌撞撞的艰难历史。如何真正地实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重要挑战,关系到中国经济未来能否持续、高质量地发展。本书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中国国情下资本市场、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的机制、机理及其制度条件,将十多年来的主要思考和研究成果凝通俗读物17.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