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锦绣华装:中华传统服饰之大美
更新时间:2022-09-23 18:22:00 最新章节:浅析当代背景下的智慧博物馆建设与发展
书籍简介
本书内容为中国博物馆学会服装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来自全国博物馆、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及青年学者,围绕新时代服装博物馆的现状与发展、服饰类藏品(纺织品)的保护与利用、织绣染非遗传统技艺传承与保护、中国服饰文化与时代变迁、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等研讨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并提交论文,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展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本书的出版将对读者了解、认识、读懂、传承中华传统服饰文化产生重大意义。
上架时间:2020-10-01 00:00:00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杨源主编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钱锺书先生1939年冬至1941年夏在蓝田的生活经历与交往为经线,以他写于蓝田的诗文为纬线,经纬交织,充分挖掘和揭示出他的思想感情,表现其性格的变化,力求较全面地展示出在抗战时期、在国立师范学院这一环境中的“这个”钱锺书来,以及他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和学术成就。文化15.5万字
- 会员《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是一部通俗、系统诠释中国易经文化的著作,继承传播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易经》通俗化、大众化普及的优秀作品。刘祺庸认为,易经主要强调两个字:“道”和“德”。学习《易经》,要尊道崇德。“道”是规律,“德”就是按规律办事,并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基本要求是,思考问题动机纯正,行事态度端正,品性行为符合规律或原则,不主观妄断,随顺自然,戒慎恐惧。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加强道德文化12.1万字
- 会员本书集黄老30多年的辛勤研究成果,将普洱茶千百年来的发展及演变系统地记述出来,是一本记述了普洱茶“前世今生”各方面历史源流脉络之书。本书还记录了考古、地理学家出身的黄老为“世界茶源”综合研究,发表的论文、资料等珍贵手稿、第一手材料,解决了“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何处之争”,成为首例追溯世界茶源的书籍,资料详尽,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本书将成为普洱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推动力之一。文化46.7万字
- 会员本书共分为四辑十二章,在超越古今中西藩篱的“大钱学”及家族学术史背景下,介绍、评述钱锺书父子对新文学的态度,钱锺书小说的海外影响,杨绛的小说观、小说艺术,钱锺书对苏东坡赋、陆游诗的英译本的评论,以及钱锺书对章学诚、袁枚等治学精神的传承及其对《史记》笔法、《周易》名理的诠释等。文化13.7万字
- 会员本书聚焦于种种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与技术——有神话里的,也有现实中的。作者阿德里安娜·梅厄透过2500多年前的希腊神话,析出了“生命技艺”(通过工艺创造生命)的概念,而后以此为线索,沿着“神话叙事的庞大河网及其所有支流”探寻摸索,足迹遍布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乃至古代中国。在这些收集而来的精彩故事中,人造生命、自动机器、模拟生命、人工智能和人类增强技术等现代概念屡屡出现,仿佛是穿越回古代世界文化16.8万字
- 会员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制度具有鲜明的蒙汉二元特征。蒙古草原礼俗与传承千年的中原礼制剧烈碰撞,在元代国家祭祀中得以呈现。本书以蒙汉二元文化互动为主线,兼顾多元文化,注重多语言文献的发掘利用和文本批判,重建元朝祭祀礼制体系,全书十九章,厘为祭天、祭祖、国俗旧礼、岳镇海渎、天下通祀五篇,立体展现元代国家祭祀的形成与发展,重估元朝的礼制史地位,探索大一统背景下元代政治文化的传承文化39.2万字
- 会员《灞桥折柳:中国古代行旅生活》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行旅生活的历史与文化的书籍。作者通过对大量古代文献、诗歌、史书的细致分析,全面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行旅中的各个方面,包括行前的心理准备、行装与旅费的筹备、送别时的礼俗、行旅的方式、旅途中的食宿问题、行程与速度的安排、行李与行具的准备、行旅安全以及行旅者的精神世界等。书中不仅关注了行旅的物理层面,如交通方式、住宿和饮食,还深入挖掘了行旅的文化和心理层面,文化8.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以江西省南丰县的多次田野考察为思维素材,以艺术人类学为主要学科方法,系统地探究了江西傩艺人家族宗族身份、地缘身份、族群身份与地方家族宗族记忆、村落公共空间记忆与族群记忆各个层面在历史和逻辑两个维度上的复杂性关联与互动。文化研究26.6万字
- 会员本书是国内学界首次讨论巴尔特在话语符号学相关问题上的理论建树与文本实践,在法国符号学从语言系统符号学向话语符号学发展的历史中,重新定位巴尔特的符号学建树,并测试其应用于文学与文化现象的解释能力。以巴尔特的话语符号学为透镜,本书也旨在破除符号学发展史中的诸多俗见,一并桥接符号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窥见人类的语言之基、主体意识与符号生命。文化研究23.1万字
- 会员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按时期、地域、目的、核心人物等条件聚集起的元代书家群体,并分析书法复古观念在演化与发展过程中群体的作用。元代书法思潮的主流是书法的全面复古,即向魏晋传统回归,向二王笔法回归。元代书法复古观兴起与流变的过程不能归因于某一个人,而是群体共同推动的结果,书家群体中个体的书法观念与书法实践互相作用,最终对元代书风的形成、变革产生重要的影响。文化研究21.9万字
- 会员本辑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灵魂学说及其在中国明清之际的译介,并由此产生的中西文化之间的对话”,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灵魂论的发展脉络。第二,西方灵魂论东渐研究。书稿在两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进,提出了不少有说服力的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呈现出来的中外文化交融,有助于为后续的中外文化交流提供经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对于西方哲学、神学史上至关重要的“灵魂”这一概念的东渐文化研究20.5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访谈与文献研究,对冀中音乐会(廊坊地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廊坊地区冀中音乐会的生存样态。冀中音乐会历史悠久,是丝路文化交流的典型;是宫廷音乐、寺庙音乐与乡间音乐融合的典范。本书对其历史、现状、发展困境有实事求是的记录,对音乐会发展前景提出了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应走艺术化、殿堂化、市场化的发展路径的设想,以期音乐会能进入课堂、走入千家万户。文化研究18.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