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什拉文集(第12卷):土地与憩息的遐想——论内在性形象在线阅读
会员

巴什拉文集(第12卷):土地与憩息的遐想——论内在性形象

(法)加斯东·巴什拉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西方哲学17.6万字

更新时间:2023-09-22 16:45:12 最新章节:译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土地与憩息的遐想——论内在性想象》,乃商务印书馆已出《巴什拉文集》第11卷《土地与意志的遐想——论力的想象》之姊妹篇,此两本论著,为法国新认识论奠基人巴什拉对“水”“气”“火”“土”四大元素所作哲学研究的“属土”部分。本书沿上篇(《土地与意志的遐想》)之研究径路,藉助文学材料,对扎根梦想及作为憩息形象的地下生活进行了考察,共三部分十章内容。第一部分凡三章,提纲挈领,展示了本书的研究论题与分析角度:物质内在性的遐想(第一章),喧嚷的内在(第二章),质之想象:节奏化与情调化(第三章)。第二部分共四章,先藉庇护所的三大形象(房屋、肚腹、洞穴),循三个方向考察了“回归母性”的精神主题:故居与梦想之居(第四章)、约拿情结(第五章)、岩洞(第六章);后以迷宫(第七章)为主题,讨论了与洞穴的憩息之梦对立的那些更不安的迷宫之梦。第三部分共三章,为三篇独立的短论,对蛇(第八章)与根(第九章)这两种属土存在的研究,与上一篇《土地与意志的遐想》不谋而合;最后一章,酒与炼金士的葡萄(第十章),作者想说明一道具体的遐想如何可能实现最多样的价值。总而言之,全书抛开了抽象的哲学思辨与桎梏的学科分类,文笔感性动人,思路明晰透彻,展现了一位现代哲人对智性与精神活动中的深在性及直觉灵感的浓厚兴趣,其考察不仅向精神分析这个广袤而坚固的领域敞开,也充分肯定了文学创作发现世界与自我的诗意价值。
译者:冬一
上架时间:2022-08-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法)加斯东·巴什拉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符号》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一些文章的结集,涉及语言、社会、理性、主体性等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通过这些文章,梅洛-庞蒂加入到了当时各种思潮的争论中,发出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角度的声音。这些文章主要有:“间接语言与沉默的声音”、“论语言现象学”、“从莫斯到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哲学家及其阴影”、“爱因斯坦与理性的危机”、“成长中的柏格森”、“主体性的发现”、“评马基亚维里”、“胡塞尔与语
    (法)梅洛-庞蒂哲学31.1万字
  • 会员
    本书汇集了鲁道夫·贝耐特教授关于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的十二篇论文。所选文章以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理论和核心概念为轴心,既反映了贝耐特教授在胡塞尔现象学研究以及整个现象学哲学论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又展示了现象学理论研究在当代哲学探索中的理论现实性、活跃性和开放性。
    (比)鲁道夫·贝耐特著 刘哲选编哲学21.6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揭示出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和结构上的一致性,并且运用辩证的方法把全部哲学阐述为自我意识的不断前进的历史,更将哲学家的思考与客观自我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阐释为柏拉图式的回忆和对话。这些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谢林哲学20.9万字
  • 会员
    随着全球化的深度行进,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力量也日益活跃,思想观念在全球的流动会引发什么样的回响与激荡?未来是走向“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的融合”?历史学特别是思想史研究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并做出应有的回应?本书从全球思想史视野出发,研究概念与文本的全球性流动,考察和辨析这一流动与移位对人们的影响,及其如何塑造人们的价值世界,进而展开建构世界的实践。期待这一探讨能为未来“文明”的发展提供新的资源,
    孟钟捷 李宏图主编哲学30.1万字
  • 会员
    耶路撒冷和雅典作为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代名词,被认为是西方精神的两大源头。了解两希文明,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方文明。作为20世纪独树一帜的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对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有着深刻的思考。本书以这个主题作为焦点,重点考察施特劳斯对近代政治哲学家尤其是霍布斯和斯宾诺莎的研究,并专门讨论了施特劳斯与施米特之间的思想对话,从而从政治哲学角度辨析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以及古今之别的意义。
    陈建洪哲学12.8万字
  • 会员
    马尔库塞是20世纪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他的学说在二战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他本人也通过与当时社会运动的积极互动而赢得了“新左派之父”的名号。本书选取马尔库塞相对成熟的社会批判理论体系,围绕其理论固有的实践指向,揭示了社会批判理论内在结构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些演变与新左派运动的相互关系。
    涂鹏哲学9.9万字
  • 会员
    生命如一场盛大的舞会,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舞者。尼采认为,起舞不仅是身体的律动,更是灵魂的绽放。有人轻盈如风,有人热烈如火,但真正重要的是用心感受生命的脉搏,在舞动中领悟存在的意义。《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汇集了尼采思想的精髓,七大篇章深入探讨自我、生命、人性与道德等核心议题。书中既有对个体自由与自我超越的呼唤,也有对传统道德的大胆批判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每一章都如一剂强心针,激励人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哲学9.4万字
  • 会员
    本书由三个文本构成:《哲学作为科学的自然本性》《全部哲学的本原》《自然进程阐述》,其中前两个文本构成了谢林著名的“埃尔朗根讲授录”,第三个文本则是德文本《谢林全集》中的一篇重要逸文。
    谢林哲学21.5万字
  • 会员
    柏拉图遗存著作的真伪一直有争论。现在学界的倾向是谨慎避免“怀疑”态度。不过,有些归于“柏拉图”名下的文本被公认为隶属于柏拉图哲学,是希腊化的罗马时期著作,却未必是柏拉图本人的著作。这些文本被称为“柏拉图杂篇”,作为古代文献,它们对我们理解柏拉图和那个时代的思想,都弥足珍贵。本文集的编译者认真收集了尽量齐全的有关古希腊语原文文稿,将其分为“定义集”“托名作品集”“箴言集”和“悲剧残句集”四个部分,并
    (古希腊)柏拉图哲学9.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