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黑格尔美学思想新探:以“艺术终结”论为中心
更新时间:2024-08-02 10:40:35 最新章节:“文学终结论”的中国之旅
书籍简介
本书以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为依据,以黑格尔整个哲学、美学思想及其历史发展为背景,对其影响巨大但分歧也很大的“艺术终结论”做出新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如提出应该区分《美学》一书中对“终结”(Ende)与“解体”(Aufl?sung)二词的不同使用,以获得黑格尔使用“终结”一词的真义;应该区分逻辑的与历史的所谓艺术“终结”或“解体”,着重从黑格尔哲学、美学逻辑构架角度解读其关于艺术“终结”或“解体”的内在逻辑含义;进而揭示黑格尔对艺术美本质的规定是其艺术“解体”、“终结”论背后的逻辑根据。又如从黑格尔整个哲学、美学体系出发,理解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三种基本方式——艺术、宗教、哲学——的划分及其逻辑关系,批判“艺术死亡”说;按照黑格尔辩证思维的逻辑,对艺术、宗教、哲学三个环节的过渡关系,做“扬弃”、辩证综合的阐释,驳斥“艺术被替换”说;对艺术的三种历史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环节转化关系,也做辩证综合的理解,搞清楚浪漫型艺术的“终结”不等于整个艺术的终结,并指出浪漫型艺术之后,会出现另一种新的当代艺术形态——自由艺术。再如丹托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创造性误读及美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如此等等。在此基础上,进而对黑格尔整个美学思想做出一些新的阐述和评价。
上架时间:2023-01-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柏拉图遗存著作的真伪一直有争论。现在学界的倾向是谨慎避免“怀疑”态度。不过,有些归于“柏拉图”名下的文本被公认为隶属于柏拉图哲学,是希腊化的罗马时期著作,却未必是柏拉图本人的著作。这些文本被称为“柏拉图杂篇”,作为古代文献,它们对我们理解柏拉图和那个时代的思想,都弥足珍贵。本文集的编译者认真收集了尽量齐全的有关古希腊语原文文稿,将其分为“定义集”“托名作品集”“箴言集”和“悲剧残句集”四个部分,并哲学9.7万字
- 会员生命如一场盛大的舞会,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舞者。尼采认为,起舞不仅是身体的律动,更是灵魂的绽放。有人轻盈如风,有人热烈如火,但真正重要的是用心感受生命的脉搏,在舞动中领悟存在的意义。《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汇集了尼采思想的精髓,七大篇章深入探讨自我、生命、人性与道德等核心议题。书中既有对个体自由与自我超越的呼唤,也有对传统道德的大胆批判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每一章都如一剂强心针,激励人哲学9.4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关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最新导论,覆盖《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重要主题,以亚里士多德的文本引领读者,展示书中的精巧论证和对人事的精微观察。哲学14.4万字
- 会员《符号》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一些文章的结集,涉及语言、社会、理性、主体性等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通过这些文章,梅洛-庞蒂加入到了当时各种思潮的争论中,发出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角度的声音。这些文章主要有:“间接语言与沉默的声音”、“论语言现象学”、“从莫斯到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哲学家及其阴影”、“爱因斯坦与理性的危机”、“成长中的柏格森”、“主体性的发现”、“评马基亚维里”、“胡塞尔与语哲学31.1万字
- 会员在汉语学界林林总总的柏拉图研究中,本书视角堪称一种别致的诠释,是先刚教授对柏拉图哲学进行整体论述的一个尝试。确切地说,就是从“图宾根学派”(Tübinger@@Schule)基本立场(强调柏拉图的口传的未成文学说)和基本精神(强调柏拉图的成文著作亦即对话录和他的未成文学说的结合)出发,在兼顾柏拉图哲学的表达形式和实质内容的情况下,以柏拉图的“本原学说”(Prinzipienlehre)为线索,勾勒哲学28.6万字
- 会员本书主张“哲学思考就是哲学地研究哲学史”,围绕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名著柏拉图的《理想国》和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考察了两部作品所代表的政治哲学的延续与差异,提供了一种从法哲学的角度来理解黑格尔甚至西方政治思想的思路。哲学12.4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书中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这些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他们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哲学9.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