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情文理论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乾嘉情文理论研究

杨子彦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9.2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4 20:50:26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文关系是文学研究最基本和核心的问题,存在于文学活动的所有环节。诗言志,思无邪,兴观群怨,温柔敦厚,“发乎情,止乎礼义”,发愤著书,缘情绮靡,性灵说等重要理论,无不是从各种角度对情文关系进行的阐发。乾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穴时期,对情文理论予以了系统总结和发展。本书从性与理、情与幻、性情与格调、情感与虚构等多种角度,对乾嘉情文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杨子彦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现存的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避不开的一部文学经典。《〈文选〉学丛稿》收录作者《文选》学方面的论文27篇,分为三辑:辑为《文选》综论,第二辑为《文选》析读,第三辑为《文选》中的文学批评史料。《我研读〈文选〉的体会》作为代后记,介绍作者研读《文选》的心得。
    刘跃进文学35.3万字
  • 会员
    本书探讨了自盛唐至清末民初的时段内,在词这种文体的创作与理论中存在的与古典诗歌领域类似的唐宋之辨问题。本书认为,词与诗一样,在唐宋文化转型的影响下,形成了“唐音”与“宋调”两种不同的审美范式。词中的“唐音范式”奠基于晚唐西蜀的花间词人,在南唐及北宋进一步演变至成熟;词中的“宋调范式”由柳永发端,在北宋后期分化为革新性质的“东坡范式”与改良性质的“清真范式”,这两种“宋调范式”在南宋的辛弃疾与姜夔手
    符继成文学35.1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伦理叙事的视角,针对学界对厄普代克小说创作中“无话可说”“道德模糊性”等争议,深入分析其小说伦理叙事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尤其关注索伦·克尔凯郭尔、卡尔·巴特等思想家对他小说创作思想的深刻影响,创新性构建了处境化叙事、悲剧化叙事、无权威化叙事三个叙事维度,并结合现代叙事学理论,深入剖析这一深层叙事模式的构成要素和功能机制,进而探究厄普代克小说如何把伦理意图艺术性地转化为小说叙事的创作艺术。
    谭志强文学19.1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作者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国际汉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几十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的一个选集。全书分“古代文学史论”“古典·红学探谜”“古典·聊斋撷英”“海外汉学·汉文学史论”凡4个部分、1个附篇,共25篇。“古代文学史论”6篇,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宏观层面上的一些纵向的或断代的重要专题的研究;“古典·红学探谜”6篇和“古典·聊斋撷英”6篇,是对作为世界汉学“显学”的红学即曹雪芹和《红楼梦》研
    王庆云文学21万字
  • 会员
    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对外传播与文化软实力问题密切相关。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对比对文学传播有着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中国文学的兴衰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内在根基的一个探测器,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状况更反映了文化软实力的此消彼长。本书的基本内容是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历史变迁,以中国文学传播的大量实例论证文化软实力的特征、规律和策略,分析文化软实力与文学对外传播的关系,探讨两者相
    孔许友文学23.4万字
  • 会员
    从文学发展史上看,《尚书》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第一部初具诗性品格和文学内涵的文化典籍,堪称我国古典文学的最早发端。本书分渊源论、艺术论、叙事论、修辞论、影响论等五个部分,意图在中西融贯的学术视野下,系统全面地挖掘、评价《尚书》的文学内涵和文学价值,这既有利于我们对早期中国古典文学发生发展过程的全面认识,也有利于我们对早期民族文化经典《尚书》文学特征的全面理解。
    于文哲文学34.4万字
  • 会员
    本书在明治时期汉学发展变化考察的基础上,对明治诗话与汉诗中的“中国韵味”和“日本特色”进行整体观照,挖掘明治汉诗文与中国文化的内在关联,结合明治时期的时代风潮,剖析日本文人汉诗文创作时的文化心态和创作风格。主要内容包括明治汉诗文坛的发展阶段,中日文人之间的汉诗文交流,明治诗话的内容、特征与成因,以及明治时期不同阶段汉诗文的不同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而揭示明治诗话和汉诗文在明治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闫朝华文学24.3万字
  • 会员
    本书意图用“小说伦理学”的目光去“穿越”约瑟夫·海勒的小说作品,让理论与作品彼此交往,从而以这种方式,让它们各自的可能性能够获得更好地展开。小说伦理学是一种专门针对小说的新的伦理批评思路,这是它的第一次系统性实践。这一思路借鉴了叙事学和修辞学等理论视角,将小说分成了故事、叙述、修辞等不同层面,从而所面对的小说伦理问题也分成了故事伦理、叙述伦理、修辞伦理等不同层面的问题。这也是第一次从伦理角度对海勒
    王涛文学21.9万字
  • 会员
    本书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过程中发生的照搬、误读、纠偏、阐发等现象进行准确辨析,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并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得失进行论证,认为中国对俄国文论的接受既促进了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也助长了中国文论中工具论的增长,从而为当前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本书还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完成了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年表工作。
    庄桂成文学1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