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网络文学批评史在线阅读
会员

当代中国网络文学批评史

欧阳友权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6.9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8 12:42:11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全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侧重网络文学批评的历史呈现,从文本形态、批评主体、传播方式等角度,对网络文学批评做了系统的分析;下编则侧重以批评理论解读网络文学批评观念、批评标准、批评功能、批评影响力。同时,本书的导言强调网络文学必须入正统文学史,结语又对网络文学批评做了进一步追问,对于当代中国网络文学研究来说,批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欧阳友权教授长期从事网络文学研究,是当今学界网络文学方面研究权威。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欧阳友权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史诗世界既是社会—行动的联合或组合现象,又是文化即心智—思维或性格的聚合结构系统,两系的构成法是经验现实背后——源于本体重复·循环等数理统计逻辑的模仿原则。正如书名所示,史诗类型学和史诗诗学指以草原史诗文化语法探索的两种人文主义诠释为具体内容的史诗理论范例,而“社会·心智+模仿”则指以社会行动、文化心智的本体模仿(重复或循环等)和语法逻辑为基础的总体理论视角和阐释框架,即从文化语法的对应关系出发,
    阿拉德尔吐文学19.9万字
  • 会员
    本书研究的内容是关于乔治·奥威尔在1934至1939年创作的“三十年代小说”——《缅甸岁月》《牧师的女儿》《让叶兰飘摆》《上来透口气》。这四部小说的知名度虽然不如奥威尔的代表作《动物庄园》《一九八四》那样高,却是奥威尔青年时期的主要作品,小说以四个普通小人物为主人公,通过记录他们与不幸命运的抗争过程,体现了现代人内心的焦虑和渴望。这四部小说实际是奥威尔的“自画像”,奥威尔将自己波折的生活经历融入小
    丁卓文学14.9万字
  • 会员
    “倭寇文学”是将明代“倭寇”这一历史事件加以文学书写的独特题材类型,在中日两国文学中皆颇具规模。而两国作家所持完全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决定了两国“倭寇文学”全然不同的观照与描写,由此形成了“中日视差”。本书通过分析两国的“倭寇文学”,在历史真相与文学想象之间,在史料记载与历史注解之间,在国别与区域之间,深入考察其中存在的差异乃至错位,从而有助于具体而又深刻地认识日本民族的历史观念与文化心理。
    郭尔雅文学23.5万字
  • 会员
    陈维崧作为清初阳羡词派的宗主,在词坛上的地位非常高,而他的诗歌较少被人关注。本书从陈维崧诗歌创作的地域人文背景、陈维崧师友交游活动、陈维崧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体裁与风格特色、陈维崧的诗学理论与批评等角度展开,以陈维崧现存1700多首诗歌为观照对象,讨论并揭示了陈维崧诗歌创作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本书尤其着眼陈维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与艺术成就而极少为人关注的诗歌作品,从而多维度展示出其诗歌创作厂师前人
    郭超文学16万字
  • 会员
    本书立足于美学、文学理论和文化社会学等学科相交融的视域,在两个不同的层面——历时性和共时性——对“陌生化”理论展开了系统性研究和批判性讨论。作者力求从立体化的多维视角来给“陌生化”理论画像,而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历时性”维度的理论梳理和“共时性”维度的理论阐释,将“陌生化”理论以陌生化的方式展现于读者面前。
    杨向荣文学24.3万字
  • 会员
    本书对明清时期代表性世情小说中的男女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性别话语的嬗变。本书的研究特色与学术价值主要在于:其一,系统梳理世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发现其中都有叛逆色彩较强的女性,她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对传统女性话语的冲击,但传统色彩较浓的女性形象并没有完全退席,显示了传统女性观的韧性。其二,比一般相关著作更多地研究了世情小说中男性话语的存在,特别关注其中对理想男性的探讨。这既深化了
    陈国学文学19.9万字
  • 会员
    在希尼诗歌中,通过记忆、历史和语言呈现的景观确立了希尼爱尔兰人、爱尔兰诗人、爱尔兰天主教徒、英语诗人等多元身份标识,同时为在北爱尔兰的现实矛盾中处理身份问题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开启了一个有益于交流和讨论的空间。诗人也试图以历史的融合性打开政治的边界,呈现一种既能回应北爱尔兰的现实矛盾又能体现诗歌艺术审美价值的新的写作范式,致力于在文学作品中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想象世界。同时,诗歌中多元身份的建构创造了
    和耀荣文学12.3万字
  • 会员
    本书在美国汉学发展的宏阔视域下系统评述美国汉学界苏轼研究的历史背景、阶段特征、主要成果、方法理路,并由此展开中美苏学比较,在中西诗学对话的层面进行深入探讨。美国汉学界对苏轼诗词、文赋、书画、政治哲学思想、文艺美学思想、贬谪心态均有独到见解,中美苏学在学术话语、理论视角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引发对中西文学研究方法的融合、以西方理论话语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契合性、跨异质文明研究中的价值判断等问题的思考
    万燚文学21.5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英国后现代主义形式实验大师朱利安·巴恩斯早、中、后期新历史小说的叙事艺术,探究不同阶段历史主题的发展变化。本书指出,在早、中期作品中,他以反写实的美学实验展现出多元不定的历史,引导读者摆脱传统单一线性历史观的束缚,揭示接近客观历史真相之难;但在后期作品中,他凭借细致入微的写实描写,真实再现客观历史事件,以特有的方式解答了如何接近历史真相的问题,进而超越了后现代主义历史极端相对论。
    赵胜杰文学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