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廉鉴人心:中国先秦时期的廉洁思想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9 18:50:34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政治学作为治国理政的学问,其研究应当顺应历史趋势、围绕时代主题、坚持问题导向、满足人民期待。本书主要围绕先秦时期的廉洁问题展开描述,全书收录了十五章,包括绪论;《尚书》中的反暴政倡“德政”思想;《左传》中的“重民”“尚德”思想;《左传》中的“崇礼”“守信”与“反贪”思想;《管子》中的“重民”和尚“德义”重“廉耻”思想;《管子》中的崇“节俭”反“贪侈”与公正无私的思想;老子以“无为”为特色的廉洁思想;孔子“为政以德”的廉洁思想;墨子以“兼爱”为核心的廉洁思想等。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晓靖
- 会员“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深入探讨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正义理论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要研究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正义问题,必须尽可能的扩大视野,主动回应当代西方正义理论的冲击和影响。在当代西方正义理论中,人们一般认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约翰·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而持批评意见的学者中,影响最大的则是罗伯特·诺齐克,他提出了“权利马哲20.2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土司制度时期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秉承“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传统理念与政治智慧,具有世界范围的突出的普遍价值。本书运用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唐崖土司近400年的历史沿革、经济生产、政治组织、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进行系统分析,运用文化变迁和社会记忆理论,剖析土司文化内涵,凝练乡民集体记忆中土司文化的政治26.8万字
- 会员虽然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是中国历史上最规范、最系统、最制度化与程式化的科举考试,各级官员的大多数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但在基层社会还分布有大量儒学熏陶出来的、未得到基本科举功名(如生员)的文人,他们虽然未得到朝廷给予的任何特殊权利,但他们在基层社会践行儒家的思想和道德理论等,也成为基层社会中有威望的人物,能化解社会矛盾,积极从事各项公益事业,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拥有科举功名的乡绅,但同样在基层社会政治26.6万字
- 会员本书是系统、深入总结中国社会价值观及其经验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在介绍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理论内涵、体系结构、历史地位与影响的同时,揭示其现代转化的理论创新点与发展新趋势;探讨当代中国社会进行价值观建构的意义,分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价值观可以分成“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社会进步的价值理念”“公民素养的价值规范”三个层面,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政治13.4万字
- 会员《元史·顺帝本纪》中有“谥唐杜甫为文贞”的记载,但这一杜甫重要的“身后事”,却在明代诗坛“崇杜”风潮盛行之下,长期不为人关注,直至晚明方重新被发现;且晚明士人论及此事,态度又迥异于元代儒臣,其间关节极耐深思。本书以元代“谥杜”切入,首先针对事件始末作了考订,进而立足多民族文化背景,通过梳理元、明两朝对杜甫谥号的利用、阐释与认同等问题,系统展现“谥杜”记忆的起伏及流变。在具体的研究中,既要回应在不同政治23.9万字
- 会员本书围绕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研究主题,通过发展篇、城乡篇、文化篇、生态篇、开放篇、调研篇等六个篇章的布局,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县域人口变动特征趋势与对策研究、推进共同富裕等角度十五份报告,着力破解创新能力薄弱、动能转换不足、新质生产力亟待培育、资源环境约束、民生领域短板等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提供有益借鉴。政治22.2万字
- 会员本书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历史进程,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的建设目标、价值、指标体系,考察了中国法治政府的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了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侧重从历史逻辑、道路转型、制度完善、文化重塑、权力结构调整五个维度突破困境,从而推进中国法治政府的建设进程。政治13.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