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招安

对于梁山招安的合理性,一直争议不休,不妨分析下梁山的情况。首先看梁山经济情况,主要是农业和渔业(毕竟八百里水泊),外加个朱贵的小饭店,自给自足的话还算可以。再看政治身份,反贼,官兵是肯定要去围剿的,只是迟早的问题(后期没多少年岳飞就出来了),再看梁山头领对招安的态度,大致上可以分成三派,同意招安的,反对招安的,保持中立的。同意招安的有两类人,一类是朝廷的降将,被迫加入梁山,人家还想早点回去呢,另一类就是大财主,比如李应这类,人家本来过得好好的,历史清白,被弄上山,巴不得早点丢掉“反贼”的名号。

反对招安的也有两种,一种是对朝廷失望透顶的,比如武松鲁智深这种,早就对朝廷深恶痛绝,压根就不想和他们愉快玩耍,另一种是那种追求大口喝酒,大碗吃肉的,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招安后又得这又得那样的,让人不爽,比如那些水军头领。最后保持中立的也有两种,一种是宋江的粉丝,比如李逵,吴用这种,老大去哪我去哪,其他的我不管,另一种就是那些技术人员,或者说做后勤的,比如萧让,安道全,汤隆这些,招安不招安自己都是写字的,看病的,打铁的,也就换个工作地点而已。

这样一来,按照六票算的话,宋江提出招安,起码能够得到三个赞成票(技术派可能弃权),两张反对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招安还是可行的。按照宋江的理论,如果不招安,自己以及后代都要被称为“反贼”。于是宋江招安了,也确实带领着大家洗白了,如果说那些想招安的招安了,那么为什么不想招安的也跟着招安了呢,这就要说道梁山的理念,“忠义”二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