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着力点

李雪松李雪松,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经济政策效应评价。

一 2015年通缩压力加大

(一)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

此轮PPI下跌未传导到CPI下跌。CPI与PPI脱钩,两者走势出现分离,不同于1999年、2002年和2009年出现的三次通货紧缩,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有关商品和公共服务价格上涨以及近期的猪肉价格上涨。1997年12月~2015年12月CPI和PPI情况见图1。

图1 1997年12月~2015年12月CPI和PPI情况

2013~2015年猪肉、汽油等价格上涨率与CPI情况见图2、图3。

图2 2013~2015年猪肉、汽油价格上涨率与CPI上涨率

图3 2013~2015年CPI以及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

由于我国消费率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显著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因此我们要综合考虑CPI和PPI的变化,并参考GDP平减指数的变化。

(二)2015年通缩压力加大的原因

1.2015年通缩压力加大的原因之一:国内产能过剩加剧

2015年因房地产投资急剧减速,产能过剩加剧,企业平均设备利用率下降到新低。2012~2015年GDP实际增速和GDP平减指数情况见图4, 2008~2015年企业设备利用率情况见图5。

图4 2012~2015年GDP实际增速和GDP平减指数情况

图5 2008~2015年企业设备利用率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CESS调查结果。

2.2015年通缩压力加大的原因之二:国际输入性影响加剧

2015年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及中国经济放缓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再次暴跌。2001年12月~2015年12月全球现货原油和铁矿石市场价格见图6。

图6 全球现货原油和铁矿石实际市场价格

3.2015年通缩压力加大的原因之三:人民币汇率阶段性高估

2015年人民币在加入SDR的窗口期,跟随强势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较多。1994~2015年人民币与发达经济体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情况见图7,金砖国家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情况见图8。

图7 人民币与发达经济体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情况

图8 金砖国家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情况

(三)通缩压力加大的影响

1.影响之一:2015年企业利润显著下降,部分行业的企业债务风险暴露加剧

2.影响之二:2015年多数省份财政收入增速下降

2013~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见图9。

图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

2013~2015年各省份财政收入增速情况见图10。

图10 2013~2015年各省份财政收入增速

3.影响之三:201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上升(见图11)很快,银行惜贷,企业惜借

图1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

对此,还应考虑不良贷款核销加快、关注类贷款增速加快、借新还旧的影响。

我国总体金融结构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宏观杠杆率高企使经济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

4.突出矛盾和问题的主要表现:2015年“四降一升”

①经济增速下降;②工业品价格下降;③实体企业盈利下降;④财政收入增幅下降;⑤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

二 2016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

1.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并要着力构建新型央地财税关系

(1)未来一段时期,为了稳增长、增效益、防风险,要进一步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防止经济增速下滑过快。为了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作用,重点可放在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对投资、生产、收入、消费等领域的影响,以引导、启动和扩大相关的市场需求。

在投资领域,加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公共产品投资。

在生产领域,完成“营改增”,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

在收入领域,重点要加强财政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扶贫攻坚工程,通过必要的减税、调整支出结构、加强转移支付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加快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

在消费领域,财政要在改善消费市场相关基础设施、降低相关交易成本、打通有关流通环节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积极财政政策要着眼于算总账,并需要显著加大实施的总力度,以提振市场信心。

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大幅回升,但土地出让金收支显著下滑,地方投融资平台由过去几年的快速扩张逐渐走向规范。

积极财政政策要着眼于算总账,要综合考虑提高赤字率、增发地方专项债券与发行专项金融债、推进“营改增”、土地出让金下降、国企利润下降、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等多方面因素对财政政策在扩张和紧缩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总影响,要显著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总力度。

(3)处理好央地财政关系,适度扩大地方财政税源,调动地方积极性。

传统分税制财政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决定了以“营改增”为主体内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必然会严重削弱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能力。

一是适当增加地方的税收分成比例,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在保持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适度扩大地方财政税源,处理好中央财政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调动地方积极性。

二是从税制上解决问题,加快建立新的地方税体系,逐渐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2015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见图12)减少1万亿元,要逐渐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财税改革相对滞后,地方投融资及债务压力显著加大。

图12 2011~2015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情况及增长率

2.实施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防止陷入债务-通缩恶性循环,加强金融监管

由于我国消费占GDP比例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显著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因此,我国货币政策不仅要考虑CPI的变化,而且要考虑PPI的变化,并参考GDP平减指数的变化,以防止实体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加大,陷入债务与通缩的恶性循环。

(1)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压力,2016年应继续实施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和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

2016年应加强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保持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高度关注融资成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防止陷入债务——通缩的恶性循环。2008~2015年人民币贷款利率和GDP名义增长率情况见图13。

图13 2008~2015年人民币贷款利率和GDP名义增长率情况

(2)加快金融机构治理体制改革,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当前的“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机构治理体制将使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面临新挑战。在利率市场化和跨境资本流动波动加剧的新背景下,资金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内自由流动,监管的分割使不同行业之间的监管防火墙形同虚设,风险跨金融市场快速传递。“混业经营、分业监管”无法适应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平衡关系,导致监管滞后和部分领域的监管缺位。

因此,必须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完善监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常态下的监管升级,加快构筑统一监管、功能监管、大数据监管和长期利益监管新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加快竞争性国企改革,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加大自贸区的改革力度

面对通货紧缩压力的时候,需要僵尸企业去产能。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经济体中,在通货紧缩的时候,企业需要去杠杆,需要去产能。但是在中国去产能一直进展比较缓慢,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来对僵尸企业进行清理,清理僵尸企业才能减少对市场资源的占用,市场出清以后,通货紧缩和产能过剩才能得到缓解。

2016年应加快竞争性国企和垄断行业改革,加快推进僵尸企业处置。中国经济可能会有阵痛,但是这个阵痛是目前面对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

加强对TPP规则研究,借鉴吸收合理成分,加大中国四个自贸区的改革力度。

只有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效,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才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才能提升,整个“十三五”期间,我们才能实现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2016年经济状况预测

(1)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6%~6.8%。

主要考虑是:

第一,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在加快,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

第二,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外部需求疲弱态势仍将持续;国内投资基数已经十分巨大,总投资增速将回归常态;消费总体仍将保持平稳。

第三,国内将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力度,将加强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2)2016年三大需求预测。

预计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61.6万亿元,名义增长9.4%,实际增长10.6%,在10%左右的新的投资增长平台上保持平稳的增长。

预计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和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0.1%和9.7%,保持总体稳定的增长。

综合考虑国内外需求、大宗商品价格、强势美元以及翘尾因素的影响,预计2016年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4.5%和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