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80年代
一、危险三角区疖肿 挤压导致生命终
6岁小姑娘脸部右侧鼻唇沟处生了小红疮疖,被她的妈妈挤压后高烧,住院两天后不幸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三区(脑外泌外病区),45床的一个6岁小姑娘,来自黄冈地区,生来玲珑秀丽,小鸡蛋脸,口齿玲利,简直是“天上掉下个小林妹妹”,生来就是美人胚子,还真有个明星像,全科人都说不像是农村的小女孩。
正在发高烧,护士给她打针输液也不哭,仍然像个“百灵鸟”招人喜欢,全病区的医生护士都很喜欢她,虽然打大剂量青霉素针,还是持续高热不退。
第二天值班时,病床上空着,没有见到那个“百灵鸟”,我问护士,护士说小女孩昨晚上死了,我甚至还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呢?白天不是好好的吗?
不可思议的是农村那些严重迷信思想的人说,太漂亮太聪明的小孩是不好养的!
太漂亮太聪明的小孩不好养,这样的故事还不少。
又例如,农历壬辰年大年初四,晚上11∶30我准备上床睡觉,老伴钟家珍接电话,听到电话里有急促讲话声,让我忙着接听:一个同事的弟弟的6岁大儿子在某小区13楼不慎坠楼,家属们也说是该小孩太聪明太听话,太乖巧不好养,所以天意使他离奇地走了。不少意外病逝事件,人们习惯这样解释。再例如5~6岁的小明星“春晚”小男孩聪明伶俐,表演很逗大陆观众喜欢,不幸患了白血病。
回到本病例的开头,几天前小孩脸上的“危险三角区”,就是右侧鼻唇沟处生了个小红疖疮,可小孩的母亲给小孩挤压,小孩怕痛不让挤,可她妈妈说,是“火气”,(广东叫“热气”)挤一下几天就好了,女儿怕痛反抗,妈妈还是强行挤压,几小时后发高烧,头痛剧烈,就送来医院门诊部,并收住脑外科。我虽然是泌尿外科组,但是同一个病区,必须统一值班,也要初步处理脑外科病人。
入院诊断:面部疖肿,海绵窦炎。
病逝诊断:面部疖肿,海绵窦脓肿,脓毒血症。
病逝原因:面部小疮疖被挤压后引起颅内海绵窦性静脉炎、脑脓肿、脓毒血症,危及生命。
有些人有一个不良习惯,爱挖鼻孔,人们不知道挖鼻孔时可能把鼻毛挖掉,引起毛囊,或引起鼻腔感染;由于鼻部也是“危险三角区”,如果炎症控制不好,很有可能侵入颅内的海绵窦引起颅内海绵窦性静脉炎,会危及生命。所以要克制挖鼻孔的坏习惯。
我的经验是,炎症早期要冰水冷敷,促进炎症消散,炎症后期要热敷,促进炎症局限,不论小疖还是毛囊炎,不论什么部位的炎症早期都不能挤压,都可以冷敷,正确的冷敷可缩短病程,切记不可挤压,因为挤压可能导致炎症扩散,脓疮成熟有穿头时可以适当面挤压协助排脓。挤压是两个概念,压是压迫的意思,可挤不可同时压。
我还见过一例病人,是个高级干部,背部毛囊炎变成疖,警卫员的脏手帮他挤压过3次,由一个小小的背部毛囊炎,挤压后变成疖,再挤压后变成背痈,变成3.0cm×3.0cm大小的一个痈,痛苦十分,我使拔火罐疗法,经过10多天才治愈他的背痈。
什么叫“危险三角区”:危险三角区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为何称其为危险区域呢?这和口腔颌面部特有的解剖生理有关。颜面部的浅静脉包括面前静脉及颞浅静脉,面前静脉的瓣膜发育不良,少而薄弱,同时封闭不全,通常在肌肉收缩下,可使血液转而逆行。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且逆流至眼上静脉,经眶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并发症。
在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痈局部处理中,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切忌搔抓,更不能挤压,以免炎症扩散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只有在急性炎症完全控制,感染十分局限,已形成明显的皮下脓肿,又久不破溃时,方可在尽可能小的创伤条件下,切开脓肿表面的皮肤,以利引流,但仍不能挤压,以防脓液挤入血管,经血行扩散,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颅内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危及生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还应尽量减少对局部的触动,要吃流质量饮食、少讲话;全身症状明显者,必须卧床休息,重症患者可考虑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