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海洋社会的层次

海洋社会在人类海洋开发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变化至今。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海洋社会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上加以把握。

第一,海洋渔村社区。海洋渔村社区形成于人类海洋开发实践活动的较早时期,是较低层次上的海洋社会。人们在渔村里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的捕捞、养殖等海洋开发的生产实践活动,并基于这样的生产活动形成了特定的生活形态,进而建立起有别于陆地社会的渔村社会组织、社会规范,形成了特定的海洋信仰、海洋民俗和海洋文化。根据资源的差异,海洋渔村社区大致可分为城郊渔村、远离城镇的海边渔村、海岛渔村等类型唐国建:《海洋渔村的“终结”:海洋开发、资源再配置与渔村的变迁》,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年,第15页。。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海洋渔村社区也处在变迁过程中。这一层面的海洋社会在全球化时代中值得持续关注。

第二,沿海城镇。沿海地区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人口集中点所形成的沿海城镇,是又一个层面上的海洋社会。沿海城镇中的社会群体要同时面对海洋和陆地两种环境,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也不完全是海洋开发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文化相比海洋渔村社区更趋复杂多元,是海洋文化与陆地文化的结合体。相比海洋渔村社区,沿海城镇的海洋社会与陆地社会有着更紧密、更广泛的联系,受到陆地社会生产、生活及文化的更多作用,同时也对陆地社会的各方面造成更多的影响。

第三,区域海洋社会。区域海洋社会是海洋社会群体聚集的地域,包括沿海城市、岛屿、渔村和从事海洋经济的海域等庞玉珍、蔡勤禹:《关于海洋社会学理论建构几个问题的探讨》, 《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区域海洋社会是一个比海洋渔村、沿海城镇更广泛的概念,是另一层次上的海洋社会,并且往往与行政区划相关。山东半岛是一个包括我国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多个沿海城市及相连地区在内的区域海洋社会,这一区域海洋社会在范围上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行政区划范围十分接近。舟山群岛是我国浙江东海水域内的一个由群岛及其所在海域共同构成的区域海洋社会,2011年这一区域海洋社会被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第四,海洋国家。海洋国家一般指海洋沿岸国家、海洋岛屿国家或与海洋关联密切的国家。海洋国家是一个与大陆国家相对应的地理学概念,但这两个概念并不对立,拥有海岸线的大陆国家也是海洋国家;拥有足够广阔土地的海岛国家也是大陆国家。近年来,日本学界曾试图通过将日本定位为“海洋国家”,以期得出日本与“大陆国家”属性不同的结论,但这一所谓“海洋国家论”本质上只是为国际政治服务的工具,并不是这里所指的作为海洋社会一个特定层面的海洋国家。海洋社会学所关注的作为海洋社会一个层面的海洋国家是与人类海洋开发实践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国家,海洋国家是人类海洋开发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关注层面。

第五,跨国家的海洋社会。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对海洋社会的关注不应停留在海洋国家的层面,还应以更广阔的视野,关注由环特定海域的各国共同组成的跨国家的海洋社会。这一层面上的海洋社会超越了国家范畴,是特定区域中的若干涉海国家共同形成的整体性海洋社会。近年来,日本学界以“海洋亚洲”为主题的相关论著这一方面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海洋亚洲与日本的将来:续·文明论的现在》(入江隆则,东京:玉川大学出版部,2004年)、《资本主义从海洋亚洲开始》(川胜平太,东京: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2012年)、《海洋亚洲的日出之国》(西村真悟,东京:展转社,2000年) 等。就是对这一层面上的海洋社会加以审视的成果,虽然关于“海洋亚洲”的主张总体上看都没有脱离“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对抗的思维局限,但将亚洲地区与海洋相关联的国家作为海洋社会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视角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海洋社会的新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