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零事故

“零事故”最早起源于日本。早在1973年,日本就借鉴美国安全评议会开展的“Zeroinon Safety”活动思想,并将其与质量控制活动(QC)、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法(KJ法)等方法相结合使用,最终演变为今天所熟知的“零事故”活动。

日本的“零事故”活动从1973年实施以来,经过多次改良,已经成为日本安全卫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安全管理方法。

1.树立“零事故”目标

据安全调研报告显示,随着社会发展,企业渴求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而“零事故”活动无疑是企业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最有效的方法。

从安全文化建设的角度上讲,企业落实零事故安全生产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进“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更快深入人心。一家真正将“以人为本”做到实处的企业,必将是一家成功的企业。

从安全本身来讲,做好“零事故”就是以员工生命安全为基点。人是所有活动的根本,所以企业通过“零事故活动”可以达到如下安全价值目标。

①有利于促进“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有效落实。

②有利于促进员工的团队协作和团队自主活动。

③有利于企业每一名员工都把安全生产作为自身问题来对待。

④有利于推动工作现场员工创造明快、活跃的工作氛围以及构建无安全隐患的工作现场。

⑤有利于帮助员工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2)强化员工的执行力。减少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可简单理解为强化执行力。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士都有一个普遍认识:事故之所以发生主要在于“操作者”没有按照程序执行。也就是员工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会做),但没有按照专业要求的标准去做(忽视安全),所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操作者”不按操作程序执行(会做不去做)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员工的精神状态欠佳。员工作业过程中精神及身体状态不佳,精力不集中。

②员工的工作热情缺乏。员工执行安全规章时缺乏工作热情,没有干劲。

③员工的安全认知不强。员工缺少对危险情况的感知。

其实,这些方面存在的根源还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大量统计结果表明,90%以上事故的发生原因中都有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这一因素。也就是说,企业安全管理者要想单纯依靠命令、指示、规定、教育、强制等安全管理的方法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其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要想真正做好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必须采取团队自主活动。而“零事故”活动的提倡及实施恰恰帮助企业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从“零事故”实施的范围来讲,该活动是通过全员参与、安全预知的方法解决岗位危险及存在的隐患,最终实现工作现场的安全和舒适,从而创建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简单来讲,就是促进员工自觉减少不安全行为。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础保障,没有了安全,“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安全工作不是亡羊补牢,而是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2.认识“零事故”是最大的节约

安全工作不能有一点偏差,因为每一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将给社会带来难以承担的重担。安全管理稍有疏漏就会酿成事故,给人民生命造成威胁,财产造成损失。

倡导“零事故”活动可以从根本解决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而解决安全成本问题,即将“零事故”安全生产管理的价值呈现在企业管理者及员工面前。

(1)“零事故”是企业最大的成本节约。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每年因安全事故导致的花费,几乎占据企业生产总成本的10%。

(2)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安全事故降低了,企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就得到了提高,所以在企业人员配备上就能节省一大笔资金。

(3)设备、物料成本有效降低。没有安全事故发生,设备的使用寿命就在无形中得到延长,这就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4)员工的幸福指数上升。员工的幸福指数是指员工在工作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心理承压以及工作热情的数字指标。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是“零事故”活动节约企业成本的前提条件。所以,做好“零事故”活动就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收获的最大价值。

3.狠抓安全教育

每天上班前15min,车间负责人、工程师、领班要向安全经理汇报当天主要工作安排,安全经理和安全工程师必须针对此工作内容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提醒大家在工作中要注意的事项,并制订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各车间安全工程师每天在员工开始工作前5min,都要将所有工人召集在一起,分析当天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详细讲解预防措施。

通过安全教育,让大家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事故自救常识等。除此之外,还在项目显眼位置张贴各类安全画报,时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通过一系列长期的教育,要让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工作岗位上人人讲安全、学安全、比安全,让安全管理从“零”开始到“零”结束,紧盯每道工序,把握每个细节,做到严字当头,班组人员分工协作,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生产工具、安全设施整齐有序,生产现场无积水、无杂物。

4.严格责任落实

根据工作岗位实际情况,制订严格的安全生产和防范制度,并将制度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每个人上。每个车间设专职安全经理一名和安全工程师若干名。安全经理对整个车间或项目的安全负责监督、管理和实施,并定期向项目经理汇报整个项目的安全生产情况;安全工程师在安全经理的领导下,对各车间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和实施,并每天向安全经理汇报各车间的安全生产情况。各班组设立班组安全员,安全员对安全经理负责。

为了确保责任落实,杜绝因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责任事故,工厂要定期组织对各车间进行安全大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通报整改,并设定考核标准,予以评定,月底进行汇总。安全考核与项目部年终效益奖和年终项目奖金挂钩,对连续3个月评定垫底的安全工程师、车间负责人现场予以相应处罚并扣除相应效益奖和年终奖金,连续6个月评定垫底的安全工程师、车间负责人直接撤销职务并扣除全部效益奖和年终奖金;相反,对连续考核靠前的安全工程师和车间负责人,则进行相应奖励。使人人身上有责任,人人心中有动力,安全生产有保障。

5.规范过程控制

制订严密的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方案。在操作前,车间要与各相关班组沟通,制订安全防护方案。

要努力把安全技术措施、规程按照上级的要求和行业规定做到技术可靠、经济上可行、实际操作简单、安全上有保障,使之成为工人易懂、技术上无漏洞的优良措施,并根据现场条件的变化及时修改、补充、完善技术措施。

然后就是要监督现场,使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现场的各项工作中去,并对现场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保证技术指导现场并服务于现场。

始终坚持日常化、规范化、精细化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生产组织零违章、系统运行零隐患、执行制度零距离。

6.从细节入手探索安全工作法

安全工作法除了包括现场安全确认、现场巡查、现场兑规作业、班中点评、班后收工会等现场安全工作流程管控,严格规定操作准备步骤。坚持以班前安全教育活动为特色的安全工作法。

上岗前坚决杜绝喝酒,“上班前不能喝酒”要成为岗位管理的铁律。

7.严格班组安全教育“五步骤”

班前安全教育立规矩,对每一名员工做实功、负真责。

(1)“相面”。通过点名对员工出勤、精神状态进行确认,状态不好的坚决不让上岗操作。

(2)灌输安全知识。以安全常识、事故案例等安全知识为内容,采取一日一题的学习方式,对员工进行考问。

(3)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在布置当班生产任务时,清楚交代上一班反馈的工作现场环境状况,合理分配当班岗位人员的工作任务。

(4)诵读安全理念。根据当前安全生产情况,诵读相关的安全理念,增强自主保安意识。

(5)安全宣誓。组织全班员工面对“全家福”照片牌板进行安全宣誓。

8.亲情文化凝聚和谐团队

(1)公司要积极打造“亲情文化”,充分发挥家属第二道安全防线作用。写一句亲情寄语、寄一封家书,深入班组开展安全宣传、庆功演出,常讲安全课,勤吹枕边风,使之成为员工安全的“护身符”。

(2)积极开展班组“民生日记”活动。所谓“民生日记”,就是设在班组活动室的一块记事板,专门记录员工家庭生活中的为难事。在生活中讲亲情,多关爱,让班组像家一样温馨和谐,也使员工消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