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对日食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日食品出口特点

1.中日食品贸易已经进入纷争频发期

随着大量的中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中日食品贸易日趋频繁,与此同时,日本为了保护本国农业的发展,不断提高食品进口门槛,随之中日两国食品贸易摩擦不断升级。2002年以来,日本相继修改了《日本食品卫生法》(后文简称《食品卫生法》),出台了《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后文简称《肯定列表制度》),对来自中国的食品采取紧急进口限制措施,日本对中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予以重点关注。一直进展比较顺利的中日贸易关系,开始出现了摩擦的杂音。可以看出,近几年中日食品贸易已经进入了纷争频发期。

2.食品质量安全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中国食品出口屡次出现安全问题,不仅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更引起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不安。能引起“病从口入”恐惧的食品安全问题,无疑最使消费者担忧。保证出口食品质量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国对日食品出口中的安全问题涉及国内外众多利益主体的利益,还涉及民众感情与两国经贸关系。

3.食品领域的战略合作

日本面积较小,山地多,耕地少,为保障国内食品充足,食品进口是最佳选择。中国食品出口日本除具有成本优势之外,还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食品出口通道。我国食品企业关注国际食品贸易动态,甚至对日本食品市场消费需求进行了合理测算。食品企业能够按照国际标准和日商的要求提供加工食品,2009年中国向日本共出口了约75亿美元的食品,合格率达99.81%,其中有47%是由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生产出口。

4.食品出口企业出口环境恶化

日本对食品进口实施的各种非关税壁垒使食品检测项目成倍增加,造成食品检测的检测费用增加,同时,绿色壁垒又迫使我国农业不得不转变种植方式,不断加强食品产业链构建,这必然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此外,受国内通用的影响,食品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但是国际食品价格相对稳定,食品出口的利润微薄,使食品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

二、中国对日食品出口受阻情况分析

1.日本对中国出口食品的检查数量不断增加

日本不断提高进口食品计划检查数量。2006年计划检查数量为75000件,2007年达到79800件,同比增长6.4%。2010年,日本对83400批进口食品有计划地实施检查,较2006年提高11.2%,增幅明显,如图1-1所示。

图1-1 2006—2010年日本对进口食品计划检查数量(单位:万件)

数据来源:The batch of Japanese Food Inspection in 2006—2010。

与此同时,日本对进口食品实际检查数量也在逐年提高。2006—2009年的实际检查数量基本维持在计划检查数量的102%左右,2010年实际检查数量达到88205件,达到计划检查数量的105.76%。

2.对加工食品的检查比例明显提高

2009年,日本对中国农产食品的检查共计39600件,占食品检查总数量的47.5%,占检查比重最大,比2008年下降了2.6个百分点。水产食品及其制品占检查总量的比重为20.8%。2009年,日本对我国猪肉及其加工品(限于简易加工)瘦肉精项目先后采取了监控检查和命令检查,进一步扩大了检查范围。

3.对蔬菜和水产品扣留批次比例较高

2008年,日本扣留中国食品共计105批次,涉及9类产品。在表1-1中,蔬菜及蔬菜制品和水产制品被日本扣留共计72批次,占日本扣留总数的69%。说明我国农食产品以及水产品受阻最为严重。

表1-1 2008年日本所扣留的中国食品

资料来源:Chinese food detained by Japan in 2008。

4.扣留原因比较集中

2008年,日本扣留中国食品的原因主要有5类,如表1-2所示。日本扣留的中国食品的主要原因比较集中。日本对我国食品扣留批次为54次。其次因违规使用添加剂造成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扣留批次为42次,占扣留原因总比的40%。由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扣留比例为7%,这些需要引起我国食品出口企业的高度重视。

表1-2 2008年日本扣留中国食品的主要原因

数据来源:The main reasons for detention of Chinese food in Japan in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