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泰达汽车论坛集萃
-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组委会
- 1951字
- 2021-04-02 17:46:02
2018泰达汽车论坛开幕大会致辞

于凯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春风,我们怀着激动与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汽车行业一年一度的思想盛会。来自国内外政界、企业界、科技界、媒体界等社会各界的尊贵领导与嘉宾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出席“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
作为以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为己任的产业论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永久主题,自2005年起已经连续举办13届,在搭建汽车行业与政府沟通的平台、促进跨界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行业盛会。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经过4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总结过去,开创未来,本届论坛紧扣行业趋势,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产业开启新征程”的年度主题,通过中国—日本汽车产业对话、泰达聚焦、泰达视点、开幕大会、高峰研讨、专题峰会、热点解析、焦点透视、专题对话、主题研讨、思想交锋、头脑风暴、微课堂等15场专题会议,围绕产业政策开创汽车产业新格局、深化改革与加深合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智能汽车发展路径及其对产业变革的引领、多变的商业模式和资本运作方式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等中外企业共同关注的改革与发展话题,汇聚了重量级演讲嘉宾展开深度研讨,必将对汽车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汽中心成立33年来,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紧随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为更好地服务行业,中汽中心将重点拓展行业智库服务、认证检测服务、共性及前瞻性技术研究三大领域。
中汽中心致力于建设成为汽车行业第一智库。中汽中心成立以来,协助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诸多政策或管理措施,包括产业政策和规划、投资和准入、财税政策及标准体系等;同时,中汽中心坚持能力建设与制度创新,加强内部资源与外部智力相结合,扎实开展研究,以行业、企业决策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决策支撑能力。
在深入分析当前汽车产业新形势的基础上,中汽中心作为行业智库,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汽车合资股比的放开,可以加速行业分化,促使资源流向效率最高、管理最优的企业,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必须通过投入与产出、研发与市场的良性循环,通过积极调整、大胆创新才能赢得竞争力,成为未来市场格局重塑的受益者。
第二,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共享汽车这一新型的绿色出行方式应运而生并得以蓬勃发展。目前,市场上形成了月租、日租、分时租赁及网约车平台等多种模式并存、百舸争流的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出行习惯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变革着人们对汽车“所有权”的观念,未来新能源汽车共享生态将更加繁荣。
第三,在宏观政策的引导和潜在的市场需求驱动下,国内各大汽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正在加速开发智能网联技术,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汽车产业进入全方位、深度融合的历史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应该勇于打破行业分割,消除市场壁垒,创新产业体系、生产方式和应用模式,推动汽车与互联网等其他产业的合作,提升整个产业的创新链和价值链。
在建设行业智库的基础上,中汽中心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号召,将在认证认可、检测试验等优势领域主动作为,推动与欧洲、北美、日本、俄罗斯、东南亚、海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机构进行战略合作和互认,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业务提供全面的支持与保障。中汽中心还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汽车共性及前瞻性技术研发平台,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研究和开发”项目,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汽车产业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自主工况缺失问题,有利于推动符合我国交通实际的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和提高自主车辆的开发水平。
放眼未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引领下,中汽中心将继续肩负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使命,深耕三大领域,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在这金桂飘香的美丽时节,我们再次相聚天津,相聚滨海新区,在新的会址不忘初心谋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
希望出席论坛的各位代表畅所欲言,为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汽车强国贡献力量。

嘉宾简介
于凯
现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机械工业联合会理事,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