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情缘:濮声荣随笔集
- 濮声荣
- 2476字
- 2025-02-16 04:57:36
致读者
两年前,我决定不再写技术文章,而开始这一系列回忆随笔,作为一生的主要印记。开始写的时候,写得很痛苦,甚至泪流满面,晚上难以入眠,往事不堪回首。
我出生和成长在一个苦难的年代,也是一个价值观相当混乱的年代。对与错往往难以说清,命运不是自己安排,而是由他人安排。所写的一些事件,当今的青少年可能难以理解,难以相信。
少时,听老辈人讲,天下最大的事是吃饭。粮食是农民种出来的,吃饭要靠农民。然而,天下最苦的是农民,经常吃不饱饭。
孩提时、少年时苦,吃不饱饭,青年读书时吃不饱饭,当工作多年,自己小孩又上中学了,还是吃不饱饭。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还谈什么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贡献。
为什么要读书?按我外婆的话:“吃碗轻巧饭!”在外工作,要比农村当农民“轻巧些”。但相当一段时间,吃饭还是要限量,不能放开肚子吃,还要“瓜菜代”。一年到头,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吃饭问题,然后是全家的吃饭问题,再后还要考虑农村父母弟妹们的吃饭问题,以及年迈的外公外婆的吃饭问题。按二弟所说,我们的祖父和外祖父,与其说是病死还不如说是饿死的。祖父去世时仅五十九岁,外祖父去世时也是六十出头一点。人的寿命是与其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
在我家乡零陵梳子铺,共和国成立时,土改时统计,人均田地还是很多的。每人可分得水田一亩半,旱地三分,山地更多,但不分给个人,归每姓家族所有。我们濮姓生产队还有一张水塘,称为荷叶塘,水面约有50多亩,除了浇灌农田外,每年养鱼,年底分给各家各户。山上还有油茶树,每年分给每户数十斤茶油。因而,我们这里被称为鱼米之乡,则名副其实。
然而,我们这里只吃了一年饱饭,过了一年好光景,就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水稻收割后,先交公粮,再卖余粮。然而,这“余粮”并不是农民吃不完,剩下的“余粮”,而是上面规定要卖的粮食,包括农民自己的口粮。从此,开始了过不完的苦日子。
过这种苦日子,不仅是我的小家庭,也包括我的父母和亲朋。当然,全国一般民众的生活也相当苦。对于这种没完没了的“苦”,有点想不通,难以理解。认为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翻了身,生产关系改变了,应该生产大发展,却怎么还吃不饱饭?直至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才知道过去不仅有“天灾”,也有“人祸”。如今故乡还是那一方山,那一方水,那一方田,却吃穿不愁。如我堂弟所说:“现在我们天天有肉吃,天天有酒喝,不纳粮,不交税,我们农民幸福得很。”
1960年参加工作,国家困难,人民过苦日子,国家没有搞什么建设。到了70年代,国家开始搞些水利建设时,却接连发生些工程事故,就我亲身经历,即有几起重大事故。
首先是冯家山泄洪洞进口边坡发生滑塌,死亡两人;继而宝鸡峡引渭工程建成通水,不久即发生卧龙寺南坡村滑坡,死亡27人;再后是冯家山零号洞进口发生滑塌,死亡16人。这些事故都是经我工作后,判断要出事故后而发生的,教训惨痛。就责任来说,这些事故与我无关,然而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否则我的一生则就可能是另一种印记了。
在此期间,还在兴建的长江葛洲坝工程,因勘察设计有误,施工时发现基础分布有多层软弱夹层,工程被叫停,重新勘察评价,将部分已建坝体炸毁,两年后工程复工重建。
刚参加工作时,家中长辈及院队领导同我谈心时,说人的一生想避免犯错误,要做到五条:一要紧跟共产党,政治上不能犯错误;二不贪财;三不贪色;四不赌博;五不吸毒。对我来说,做到这五条并不难。然而作为技术人员,而且是负有一定责任的技术人员,仅仅做到这五条还远远不够。还要作风严谨,思想缜密,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如果认识上判断错误,远比一般工作上的错误所造成的损失要严重得多。所以,在承担沟后水库工程勘察时,在没有现成规范可资参考的情况下,我采取了极为谨慎的态度,做了许多工作,建议郑重处理。最后该水库垮坝失事,死亡和失踪数百人,然而就责任来说,垮坝与地质工作无关。
在经过数十年工作后,我清醒地认识到,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肤浅的。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人定胜天是不可能的。人们只有去努力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去做不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否则,会碰得头破血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人做过一些不朽的工程,如龙首渠、郑国渠、灵渠和都江堰,至今我们还难以达到他们的智慧水平。
我写过两本技术专著,发表过近70篇论文,为民众做过一些实在的工作,自我感觉良好。但总觉得还有一些话想说,需要说给后人,我们走过的一些弯路,应该让后人知道,这就是我决定写这些文章的缘由。
回忆随笔写的是我们那个年代,我亲身经历的事件,没有虚构。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工作态度与价值取向,与今天相差甚远。我们读书,是为祖国而学习,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任凭祖国把我们安在哪里,没有什么“自我价值的显现”,否则就是“个人主义”,就会受到严厉的批判。我们所经历的事件,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难以理解,感觉不可理喻。许多事情有恍如隔世之感。
我出生在穷苦的农村,是共产党解放了我,并培养了我。因而我一生的愿望就是想为农民做点事,想为民众做点事。所以,从事水利地质工作,虽然艰苦寂寞,但无怨无悔。地质队员是地质勘探队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学习生活成长在这个大家庭中,只有依靠大家,你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你才能发出你的那一份光。
生活中总要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也会经受一些苦难,如何对待,则见仁见智。在荒唐的年代,也会碰到荒唐的事,人生许多事,是要靠点运气的。
在我几十年的工作中,碰到过不少问题与困难。然而,我一生的运气较好。首先,我遇到了一些德高望重的前辈,是他们的扶持与关爱,使我知道如何学习与进步,我很感谢他们和怀念他们;再就是我交往了许多朋友,与我年龄相近的朋友,都有很高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向他们求教往往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另外我有一批年轻朋友,目前还担负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负责人,他们思想敏锐,敢于创新,与他们相处往往会受到不少启发,获益良多。
作为一个地质队员,一生都在行走,多为崎岖小道,经历了一些山景,也看到了一些风光,有苦有乐,有血有汗,人生百味,都在路上。
愿这本文集,能为读者提供一些资讯和可供参考的思路,以此告慰平生。
2018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