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精神文化的象征,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民间艺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琴棋书画、戏曲、皮影戏、剪纸、泥塑艺术、编织工艺、木偶、风筝、舞龙舞狮等多种不同的艺术种类,其中蕴涵了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让幼儿在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及情绪态度;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其社会性,并奠定健全人格的基础。”于是我园(良乡第二幼儿园)充分利用民间艺术这一教育资源,让幼儿在主动探索、充分体验、共同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习惯和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我园遵循幼儿整体认知的特点,根据幼儿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选择性地把民间艺术借鉴运用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汲取民间艺术的精粹,整合各方资源,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活动的兴趣及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陶冶情操,夯实素养。

2016年6月,良乡第二幼儿园申请的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单位资助校本研究专项课题《幼儿园活动传承民间艺术的实践研究》,被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课题编号CBEB16093,课题负责人是园长何艳萍。在何园长的带领下,我园以“教科研服务教育实践”的理念为引领,结合传统文化特色,重点以传统节日、传统工艺、传统游戏为主要内容,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民间艺术活动。本着“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改善实践”反复研究的过程,重点解决教师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促进师幼共同提升与发展,助推课题研究深入、扎实、有效开展。通过在一日生活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初步探究,也使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有了新的认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积累了一些开展主题活动的经验、区域活动的案例、民间桌面户外活动游戏设计方案。

本书的撰写,仅是我园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果,希望能给大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研究提供借鉴,其中可能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人批评指正。我相信,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与深化课程体系,共同谱写课题研究的新篇章。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