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从全球50个案例看区块链的技术生态、通证经济和社区自治
- 杜均
- 1835字
- 2025-02-23 09:05:00
第3节 应运而生的区块链新经济
2018年年初,腾讯发布报告称,中国数字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迅猛,2017年数字经济体量已达到26.7万亿元。较2017年中国6.9%的GDP增速,中国数字经济增速在2016年达到了17.24%,占GDP比重已经达到32.28%,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在区块链出现之前,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在数字经济领域,我们要实现价值转移的方式只能是通过记录。用数字文件进行价值转移会遇到很多困难,可完美复制的数据文件和需要唯一性的价值表示形成冲突。如果表示价值的数据文件可以完美复制,那么我就可能把它支付给你,再复制一份把它支付给另一个人,造成双花问题。在数字世界中进行价值转移,为了防止双花,我们要依赖可信第三方作为中介,由它作为交易中心,由它来进行记录。
这事实上成了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信息互联网时代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在价值互联网时代,人们需要能够在互联网上像传递信息一样方便快捷、安全可靠、低成本地传递价值。但是,由于需要可信第三方进行协调,价值转移依然处于成本高、效率低的状态。互联网上的价值转移所涉及的仍局限在少数的价值类别上,比如在线支付系统处理的现金、在线证券交易以及Q币与游戏币等互联网积分上。
数据的可信是价值互联网的基础,数据确权是数据可信和数据流动的基础。只有可信的大数据才有进行计算分析进而提供智能服务的价值。建立价值交换主体之间的信任,保证价值交换过程的可信,是打造价值互联网的技术基础。
区块链是进行数据确权、数据担责、价值交换和利益兑付的核心技术。区块链已经从数字货币、可编程区块链,进入了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各类价值互联网应用的阶段。但是目前处于各类应用普遍存在技术和性能不足、无互联互通标准的“混战”阶段,恰如互联网的早期形态。
构建以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以及可信标识技术支撑的价值互联网可信基础设施,是保障互联互通以承载价值交换、支撑构建各类新型价值应用,从而整合和营造产业生态的重中之重。比如,在管理方面,弱中心化组织(机构、国家、全球),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IT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智能化(可信化);在业务方面,金融、保险、物流、零售、知识产权等,实现业务契约化、契约数据化、数据可信化、业务智能化。
区块链通过真实唯一的确权+安全可靠的交换,为价值互联网的形成夯实了基础。
真实唯一的确权:价值的前提是确定资产的所有者。
(1)通过密码学,利用公钥/私钥机制,保证了对资产的唯一所有权。
(2)通过共识机制,保障了声明所有权的时间顺序,第一个声明的人才是某资产的真正唯一拥有者。
(3)通过分布式账本,保障了历史的所有权长期存在,不可更改。
安全可靠的交换:价值是在供需中体现出来的,没有交换,就没有价值。
(1)通过密码学,所有者通过提供签名验证才能释放自己的资产,转移给另外的人。
(2)通过共识机制,给交易确定顺序,解决资产的“双花”问题,确认后的交易记录在案,不能更改。
(3)通过智能合约,保障交易只能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发生,自动化进行。
区块链的出现为价值互联网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触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透明可信、自组织等特征,为价值互联网注入了新的内涵,将推进形成规模化的、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互联网。从信息化到网络化,再到可信化,价值互联网将开创互联网经济的新纪元。
目前区块链技术还处于向大规模商用3.0阶段的过渡期,离实际应用尚有一段距离。其共识算法、跨链协议、网络结构等都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比如,技术(标准)上,安全性和性能有待提升,不同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存在困难;系统(服务)上,健壮性和可恢复能力不足,尚不足以承担基础设施;行业(产业)上,目前虽然百花齐放但是良莠不齐,虽然热情高涨但是能力不足;政策(治理)上,个体的治理现状让人忧心忡忡,全球治理结构尚未形成。
然而,时代在召唤第三代网络——价值互联网的到来,抓住此关键战略机遇期,推动基于价值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构建,将助力中国抢占未来价值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
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其宏观体系结构并没有超出人对自身的认知和普林斯顿结构。一波一波的热潮是互联网发展不同阶段的必然,也是普林斯顿结构五大领域技术创新的结果。
所以区块链单独不能称为革命,必须是整个普林斯顿架构统一变化、演进共振才有可能。从科网泡沫,到FAAMG(Facebook、Apple、Amazon、Microsoft和Google)时代,再到价值互联网时代,要成长出伟大企业需要多次历练,新的革命也要站在时间维度和技术演变维度一起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