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素流动、协同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 常野 李孟刚 于重阳 金田林
- 1183字
- 2025-02-22 08:03:46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因此,对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成果颇多,本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要素流动对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建设做了深入讨论,主要创新点如下。
第一,从要素流动影响下的城乡一体化的概念与特征、问题和出路、内容和机理三个方面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我们从企业、个人和政府这三个经济中最主要的主体入手,分析要素流动冲击下行为主体的约束函数和目标函数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行为方程的影响,进而总结它们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构建起从外生冲击到内生适应的经济决策主体运行框架,阐明要素流动影响城乡一体化的运行机理。
第二,从要素流动的角度对江苏省城乡一体化水平做了分析。要素流动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正是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分配导致城乡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最终形成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但是,已有研究很少从要素流动方向研究城乡一体化,而将研究重点放在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模式和路径上,由于缺少对城乡发展失衡体制成因的科学分析,所提出的发展模式与路径也成了无源之水,既没有理论说服力也没有可操作性。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从要素流动的视角探讨城乡一体化的成因、现状、问题及其解决之道,构成完整的研究体系,以期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有所助益。
第三,本研究选择了江苏省作为研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案例。江苏省是我国东部经济大省,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该省较早出现了城乡发展失衡问题,并在消除城乡发展失衡问题过程中推出了多项政策和措施,部分措施还取得了一定效果。分析和总结江苏省城乡一体化的现状以及该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中的经验教训,对其他省市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会有很大助益。再者,江苏省根据地理分布、经济发展阶段、城乡一体化水平等标准可明显地分为三大区域——苏南、苏中和苏北,可相应地映射中国东、中、西部,考察这三大区域城乡一体化的历程,分析要素流动对三大区域和各市城乡一体化的影响,能够为处于不同城乡一体化阶段的地区提供差异化的经验借鉴,也有助于探求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历程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四,本研究就要素流动对城乡一体化的结论显示,不同要素对城乡一体化水平起到的推动作用存在差异。其中,当前现有城镇的人口容纳能力正逐步下降,过多的人口涌入城镇对城乡一体化不利。资本对城乡一体化具有积极影响,使劳动力流动能力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转为正向。而技术流动能力对城乡一体化水平存在积极影响,对资本流动能力影响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作用也是积极的。公共资源流动能力对城乡一体化水平存在较强的积极影响,它削弱了技术流动能力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也使资本流动能力对城乡一体化水平存在明显的正面影响。这些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论是对已有研究中只分析单一要素或分别分析不同要素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所得出的结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