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 一念凌尘
  • 鳕梅
  • 2006字
  • 2022-03-14 22:00:15

不过,这本书里面依旧提及了张居正。这本书有一个章节为“世间已无张居正”。事实上,万历十五年张居正确实已经去世了,可不代表他的影响不能延续到万历十五年,甚至不止到了万历十五年。

而万历十五年其实没发生什么大事,然而,在这一年里所发生的所有小事都与之前发生的大事有关联。因而,就撷取了这一年作为代表,其实很多都说的是明朝那一段时间的故事。1587年不是转折,而1587周围的那段时间确乎是转折。

虽然,哪怕到了最后,我依然没懂为何偏偏是万历十五年。这不是个大年份,而前面发生的那些大事,影响的也绝不仅仅只是这一年而已,应该是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究竟为什么要是万历十五年呢?我也不清楚。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学术性书籍。首先就是这个角度,此乃一个比较难得的角度。少有人会这么选择,以一个小年份来窥探一整个时期。而且,黄仁宇先生确乎也讲清楚了。

这本书比较出彩的地方可能在于,它更多的是偏向于浅显易懂的语言。研究性的意味看上去没那么强,可是认真看的话,也确乎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然后,接下来的,我选择了《长安十二时辰》。原因自然是这与华文先修的第一题,虽然,我完全就没有选择去找那个的题的答案。事实上,哪怕到我把书看完了,我依旧不知道那一题的答案。

然而,我却由衷地感觉到,这本书本身绝对比那道题要重要得多。只是感慨,马伯庸确实是“文学鬼才”。虽然这么说不太好,不过,他确实是作家中少有的有文化的。他的场景和情节都描绘得相当漂亮,不论是十二时辰本身还是唐朝坊市的构建方式。

关键是他确实有好好地在尊重历史。可能,作为一个历史的忠实爱好者,我最喜欢的不过就是历史而已。

接下来,我选择了《曾国藩传》,这本书不是很有名。然而,曾国藩本人确乎是闻名四方。他出名的点就在于,他并不是那种天资聪颖的存在,然而他却凭借自己一步步的努力走到了高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确实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对象。

据罗佳郴老师所说,每一个语文老师都会有一套《曾国藩全集》,虽然她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我亦然,然而,对于所有语文老师而言,曾国藩就像一个信仰,是值得模仿和学习的。

事实上,让我没想到的是,哪怕如同全向扬老师那么离经叛道,他居然也备了一套。只不过,全向扬老师敬佩曾国藩的点可能和其他人不太相同,他说的是:“曾国藩一生中没有一天是没写日记的。”

然而,他便开始拿着曾国藩和他本人对比。他说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写日记的,只是后来就不写了。一生都在写日记,这确乎是个很难的事情。毕竟,人的一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记录和记忆。

记得书里面有提到曾国藩不会揭竿而起之类的话,而旁边就有人在旁边写下了批注,表示对这句话提出疑问。这便是网上阅读的好处,可以看到别人对这书上的批注,也就是他人的评论。有的时候,确乎可以在评论区里学到一些东西。

而我也评论了一句,“如果他揭竿而起了,他就不是曾国藩了。”因为他是曾国藩,他深受多年儒家思想的熏陶和洗礼,所以他不可能揭竿而起。哪怕这个社会再黑暗,他也绝对不会揭竿而起。他是曾国藩,不是王莽。

这么说起来,评论区确实也是个可以让人成长的地方。粗略一看的时候,连我自己也不曾感受到这个点,然而我现在却意识到了。

然后我开始看的,便是那本很出名的杜拉斯《情人》。其实,我有这本纸质书,然而我却并没有看。

最初,我知道这本书是因为王小波在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与杜拉斯的《情人》有关。然而,他不仅仅夸了杜拉斯,还提到了翻译家王道乾,他说那是他所希望的所有小说该有的模样。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我看到蜗牛阅读上有评论是这个样子的:“真的无法欣赏这一段,感觉写得太啰嗦了。”我是真的有点愤怒。因为我的理解是,会如此评论,只能证明,这个人根本没看懂这一段。

更有甚者,评论区有人说觉得没翻译好。还有人说什么一个鞋子描写了那么久,她一个女的都受不了了。而我自己,满脑子都是问号。自己理解不了,就开始怪作者和翻译家?这是一个怎样的逻辑。

在我的认知里,不论是什么书,一定都有其值得学习的地方。在看着不舒服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又有何资格评判呢?至少在这天下绝大部分的书,都不是我这种人可以写得出来的。

我也忍不了了,直接在这里评论:“他翻译得很好,这正是作者的心境,年轻而百无聊赖。”当我打完这行字,我突然更能领悟那种感觉了。确乎如此,就像我所评论的那样,当16岁的杜拉斯站在渡口,她是有多无聊啊!

杜拉斯确实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人。她做过别人的情人,也自己养过情人。然而,除却她的生活经历,让我感受更深的还属她的文字,很美很优雅。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怎么没看那本纸质书了。当我看了那篇文章之后,感触颇深。于是乎,我在网上买了杜拉斯的《情人》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考虑到送学校不好收,就让我妈代收了一下。然后,她上网搜了一下那两本书,而网上的评论总是什么样的都有。接下来便不必多说了,她声称我的年龄还不适合读那些书,然后就被扣留了。至今,我依然不知道她把它们藏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