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拉黑删除只是逃避,问题不解决矛盾仍在

《拉黑删除只是逃避,问题不解决矛盾仍在》

作者:张世伟

成年人的世界,立场与角度的偏差,常将琐事酿成战场;逃避的拉黑键一按,战火便从屏幕烧进心里。

前些日子,朋友阿林在群里发了张聊天截图——红色感叹号刺眼如疤,底下配文:“拉黑就拉黑,谁还不会点删除?”众人哄笑,我却想起另一件事:半年前,他因工作分歧拉黑同事,如今项目推进受阻,两人在会议室里冷脸相对,谁也没提加回微信。你看,拉黑删除是一把双刃剑,划伤对方的同时,也割破了自己的掌心。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诉诸行动”:当情绪压垮理智,人便用摔门、拉黑、删除代替语言。可这像极了给伤口贴创可贴,血暂时止住了,化脓的隐患却藏在底下。某次家庭聚会,表妹抱怨被男友拉黑,哭诉“他连吵架的机会都不给”。我反问她:“若他加回你,你们会聊什么?”她愣住,半晌才说:“大概还是互相指责吧。”逃避矛盾的人,不是怕对方,而是怕面对那个不会沟通的自己。

互联网时代,社交软件把人际关系压扁成一张屏幕。争执时,一句“对方已开启好友验证”就能筑起高墙。可这墙塌不了,也绕不开,只会把问题冻成冰坨,等某天阳光一照,化成水淹了脚下的路。去年听朋友说起,有人拉黑母亲三年,只因催婚电话太频繁。直到父亲重病,她拨通电话,那头传来一句:“你妈存了你所有朋友圈截图,怕哪天被你删了,连照片都没得看。”她嚎啕大哭,当晚买了回家的票。有些关系,拉黑得了账号,删不掉牵挂。

矛盾不是病毒,无需用“绝交”消毒。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怯懦与成长。朋友认识一对创业夫妻,他们定下“吵架公约”:再生气也不准拉黑,必须当面说清问题。如今公司年入千万,两人笑称:“公司股份各占50%,矛盾解决率也得100%。”敢把后背交给对手的人,才有资格做队友。

当然,直面矛盾不等于纠缠不休。若对方已决意离场,尊重是最好的告别。但若还想并肩前行,不妨试试“三分钟法则”:情绪上头时,给自己三分钟,把打好的狠话删掉,换成“我现在很难过,但我们能不能聊聊?”就像修剪盆栽,剪掉枯枝不是终点,施肥浇水才是新生。

想起一则寓言:两人争执该开窗还是关门,直到房屋着火,才发现重要的不是风向,而是一起提桶灭火的手。拉黑删除封住的是门,解决问题打开的才是窗。

张世伟原创于2025年4月28日中午。

版权声明:

本作品著作权归张世伟所有,严禁任何形式的抄袭、洗稿或未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