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北行以后书帐

齐物论释一册 〇·三〇 四月二十八日

鬼灶拓本一枚 〇·八〇

於越先贤象传二册 三·〇〇

高士传并图二册 三·〇〇

宋元本书目三种四册 二·〇〇 四月二十九日

百华诗笺谱二册 四·二〇

实斋信摭一册 〇·三六

实斋乙卯及丙辰札记二册 〇·七二

陈章侯人物册一册 〇·七二

中国名画第十一至十三集三册 三·六〇一八·七〇〇

於越先贤祠目序例一册 许铭伯先生所与

徐青藤水墨画卷一册 一·〇〇 五月八日

王孤云圣迹图一册 一·二〇

纂喜庐丛书七册 五·八〇 五月十二日

李太白集四册 二·〇〇 五月二十五日

观无量寿佛经图赞一册 〇·三一二

中国名画第十五集一册 一·五〇

仿宋本史略二册 〇·八〇 五月三十日

李龙眠九歌图十二枚 〇·六四

罗两峰鬼趣图二册 二·五六一五·八一二

四印斋校刊词三种四册 一·〇〇 六月九日

沈下贤文集二册 二·五〇

会昌一品集六册 二·〇〇

龚半千细笔画册一册 〇·八〇 六月十六日

阮刻顾恺之画列女传四册 四·〇〇

陈仁子文选补遗十二册 二·〇〇

石鼓文并音训拓本十二枚 一·二五 六月二十六日

雅雨堂丛书二十册 一五·〇〇 六月二十九日

孙星衍京畿金石考二册 〇·八〇二八·三五〇

明袁氏刻本世说新语四册 二·八〇 七月三日

草堂诗余一册 〇·二〇

老学庵笔记二册 〇·八〇 七月二十日

梦窗词一册 〇·四〇

黄子久秋山无尽图卷一册 〇·五〇四·七〇〇

埤雅四册 四·〇〇 八月一日

南雷余集一册 〇·六〇 八月十四日

天游阁诗集一册 〇·六〇

古学汇刊二册 一·〇五 八月二十三日六·二五〇

中国名画第一至第十集十册 一二·〇〇 九月一日

式训堂丛书初二集三十二册 六·五〇 九月八日

蒋南沙华鸟草虫册一册 一·二〇 九月十五日

大唐开元占经二十四册 三·〇〇

述学二册 〇·八〇 九月二十四日

拜经楼丛书七种八册 三·〇〇二六·五〇〇

明刻小字本艺文类聚十册 九·〇〇 十月一日

敦煌石室真迹录二册 一·三五 十月六日

经典释文考证十册 二·〇〇

荀悦前汉纪袁宏后汉记合刻十六册 二·〇〇 十月十日

汗简笺正四册 三·〇〇 十月二十日

北梦琐言二册 〇·四〇

读画录印人传合刻二册 一·〇〇

郑板桥道情词墨迹一册 〇·三〇 十月二十六日

舒铁云王仲瞿往来手札墨迹一册 〇·四〇

中国名画第十六集一册 一·五〇二〇·九五〇

秋波小影册子一册 〇·四〇 十乙月二日

眉庵集二册 〇·八〇

济南田氏丛书二十八册 四·〇〇

说文释例十册 三·〇〇

郘亭诗钞并遗诗二册 一·〇〇

雅雨堂丛书二十八册 四·〇〇

中国学报第一期一册 常君国宪赠 十一月十三日

董香光山水册一册 一·二〇 十一月十六日

大涤子山水册一册 一·〇〇

王石谷晚年拟古册一册 〇·八〇

金冬心花果册一册 一·四〇 十一月十七日

唐风图一册 二·五〇

阎仲彬惠山复隐图一册 〇·二四

沈石田灵隐山图一册 一·一二

文征明潇湘八景册一册 〇·六四

龚半千山水册一册 〇·九六

梅瞿山黄山胜迹图册一册 一·四四

马扶曦花鸟草虫册一册 〇·九六

马江香花卉草虫册一册 〇·七二

戴文节仿古山水册一册 〇·九六

王小梅人物册一册 〇·九六

倪云林山水一枚 〇·〇八

恽南田水仙一枚 〇·〇八

仇十洲麻姑仙图一枚 〇·〇八

华秋岳鹦鹉图一枚 〇·〇八

古学汇刊第二编二册 一·〇六 十一月二十四日二九·四八〇

大隋开府仪同三司龙山公墓志铭拓本一枚 季君自求赠

十二月一日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碑额碑侧拓本共四枚 同上

顾西眉画册一册 〇·八〇 十二月七日

说文古籀疏证四册 一·五〇

王无功集一册 〇·五〇 十二月十四日

景德镇陶录四册 一·〇〇

戴文节销寒画课一帖十枚 〇·六四

费晓楼仕女册一册 〇·八〇

问经堂校刻本商子一册 二·〇〇 十二月二十一日

梦溪笔谈四册 二·〇〇

中国学报第二期一册 〇·四〇 十二月二十八日

南薰殿图象考院画录西清札记三种合刻四册 三·〇〇 一二·六四〇

总计一六四·三八二〇

审自五月至年莫,凡八月间而购书百六十余元,然无善本。京师视古籍为骨董,唯大力者能致之耳。今人处世不必读书,而我辈复无购书之力,尚复月掷二十余金,收拾破书数册以自怡说,亦可笑叹人也。华国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灯下记之。


[1] 舟抵天津 1912年2月,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总长蔡元培任命鲁迅为教育部部员。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政府大总统职,由袁世凯在北京继任,教育部迁北京。鲁迅于4月底与许寿裳一同从绍兴出发,取道上海,从上海坐船抵天津,再乘火车至北京。

[2] 山会邑馆 即山阴、会稽两县会馆。本年因两县合并,改称绍兴县馆,又名绍兴会馆。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鲁迅6日迁居于此,到1919年11月21日迁往八道湾宅。

[3] 教育部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都北京,教育部设于西单南大街旧学部原址,于5月6日开始办公。

[4] 蜰虫 指臭虫。

[5] 广和居 与绍兴县馆相近的一家饭馆。

[6] 长班 即长工、长期仆役。

[7] 琉璃厂 日记又作留黎厂、留离厂、琉瓈厂、瑠璃厂。街市名。位于今和平门外,因旧有琉璃窑而得名。清代乾隆年间起逐渐发展成为书籍、古玩、碑帖、文具等店铺集中地。

[8] 万生园 即万牲园。清光绪末年农工商部在原三贝子花园等旧址建农事试验场,内设动物园,俗称万牲园,1908年对外开放,为中国最早的动物园。现改建为北京动物园。

[9] 陶然亭 在北京城南的慈悲庵内,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慈悲庵建于元代,庵内存有辽代寿昌五年(1099)慈智大德师佛顶尊胜大悲陀罗尼幢,为梵文。

[10] 即周丰一。

[11] 青云阁 前门外观音寺街的一家商场。楼上有玉壶春茶座。

[12] 劝工场 又称劝业场。前门外西河沿的一家国货商场。其南门通廊房头条。

[13] 津帖六十元 自1912年5月至同年7月,教育部因初迁北京,薪金级别未定,部员每月一律暂发生活费六十元。

[14] 补绘《於越三不朽图》 补绘其中的明代越中先贤朱东武、胡幼恒、余岸修三人像,并录图赞及跋。1913年7月10日在绍兴又补绘过三页,并嘱周建人录赞及跋一页。

[15] 考察新剧 据教育部官制,鲁迅所在社会教育司司掌范围有“关于文艺音乐演剧等事项”,故往考查。新剧,即早期现代话剧,又称“文明戏”。

[16] 《江北水灾记》 本年长江以北大片地区发生水灾,天津一带尤为严重。该剧即据此创作。

[17] 《童话研究》 周作人作,在绍兴《民兴日报》发表后寄请鲁迅修改,后以《童话略论》为题刊载于《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一卷第八册(1913年9月)。

[18] 当时农林部建议将天坛改建为林艺试验场,将先农坛改建为畜牧试验场。拱卫军则拟在先农坛设军械库。京师议事会则拟将二处改为公园。教育部派鲁迅等前往考察改建公园的可行性。天坛,明清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先农坛,明清帝王祭祀先农神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后均于1915年作为公园开放。

[19] 夏期讲演会 教育部为普及社会教育而举办。设有政治、哲学、佛教、经济、文化教育等科目,邀请中外学者讲演,鲁迅亦被聘讲《美术略论》。本日起至7月17日共讲四次。讲稿佚。

[20] 共和党 1912年5月9日在上海成立,由统一党、民社等六政团联合组成,设总部于北京。黎元洪为理事长,张謇、章炳麟等为理事,汤化龙、范源濂、王家襄等为干事。不久,章炳麟因对理事选举不满,愤而退出。该党拥戴袁世凯,为拉拢关系,多方散发党证、党徽,鲁迅对此未予置理。

[21] 视察国子监及学宫 国子监又称太学,在北京安定门内成贤街,为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学宫即孔庙,与国子监毗邻,庙中藏有周代祭器及石鼓。当时教育部拟在国子监设历史博物馆,故鲁迅前往视察。

[22] 拳匪事 指十九世纪末我国北方发生的义和团运动。参加者多为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游民,他们以设拳会、练拳棒及其他迷信方式组织群众,初以“反清灭洋”为口号,后改为“扶清灭洋”,被清统治者利用攻打外国使馆,焚烧教堂,1900年被八国联军和清政府共同镇压。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十七日(1900年6月13日)上谕始称他们为“拳匪”,此前的上谕称“义和拳会”。

[23] 理事时间 教育部自1912年起规定“就业细则”,办公时间为:4月至6月,上午九时半至十二时,下午一时半至四时半;7月至8月,上午八时至十一时半,下午休息;9月至次年3月,上午十时至十二时,下午一时至四时半。在实施中常有改动。

[24] 上海通俗教育会 应作中国通俗教育研究会。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分官员和社会名流发起的半官方教育团体。1912年4月28日成立于南京。理事有黄炎培、伍博纯等。临时政府北迁后,其事务所由南京移上海,另在北京教育部设总会机关的“通信处”,由伍博纯等主持。7月中旬后,临时教育会议在京召开期间,该会借机大量发展会员。

[25] 临时教育会议 教育部为改变清朝学制而召集各地代表举行的一次咨询性会议,是民国成立后第一次中央教育会议。1912年7月10日至8月10日在教育部礼堂举行。有教育部及各地教育专家八十余人出席,提出议案九十二件,议决二十三件。会前(8月9日)曾举行茶话会,由蔡元培介绍临时教育会议的性质。

[26] 东交民巷 位于北京崇文门附近。清末辟为外国使馆区。

[27] 皋庚 即高更(P.Gauguin,1848—1903),法国印象派代表画家之一。所作《诺阿·诺阿》一书描写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毛利族的淳朴民情及海岛风光。鲁迅曾有意翻译此书,1929年购入法文原版,1932年购入日文版,并在同年5月《文艺连丛》广告中预告将以“罗怃”的笔名翻译此书,后未果。

[28] 临时教育会议竟删美育 在临时教育会议上,教育总长蔡元培曾将清末学部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五项教育方针,改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会议议决删除其中“美育”一项。

[29] 录汪文台辑本《谢沈后汉书》 清代汪文台辑有《七家后汉书》二十一卷,其中包括三国谢承《后汉书》八卷、晋代谢沈《后汉书》一卷。本日鲁迅录《谢沈书》毕,8月15日写《谢承书》毕。

[30] 毁越铎报馆 1912年7月31日,绍兴军政分府撤销建制,遣散卫队。次日,解散后的卫队士兵以《越铎日报》记载失实为由,将该报馆捣毁。

[31] 池田医院 日本医生池田开设在北京石驸马大街的医院。鲁迅从这时起到次年经常在该院诊病。

[32] 神州国光社 1908年邓实创办于上海,北京设分社。原印行碑帖、古籍及美术书刊,1929年陈铭枢接办后进行改组,由王礼锡任总编辑,出版社会科学及新文艺书籍。1930年,鲁迅曾为其编辑《现代文艺丛书》。

[33] 指京师图书馆。创始于1909年(宣统元年),馆址在什刹海附近广化寺内。1912年4月由教育部接管,5月任江翰(叔海)为馆长,8月27日开馆。鲁迅为筹建该馆做过很多工作,也曾利用它的藏书写作《中国小说史略》等书。

[34] 十刹海 通称“什刹海”,是北京地安门以西三处相连的水面的总称,因当地旧有十座古刹而得名。自清代以来逐渐成为休憩游乐之地。

[35] 指任命鲁迅为教育部佥事。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于8月21日任命周树人等三十二人为教育部佥事。8月26日鲁迅又被委兼任负责文化、艺术等方面工作的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按当时官制,“参事”、“佥事”都由总长推荐,总统任免。

[36] 拟国徽告成 当时总统府着鲁迅、许寿裳和钱稻孙同拟国徽。钱稻孙绘图,鲁迅撰说明。说明并图案以《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为题刊于《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一卷第一册(1913年2月)。现编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37] 相模屋 日本东京的一家旧书店。小泽民三郎开设。鲁迅留日时常往购书,回国后也经常向该店邮购。1916年小泽民三郎去世,次年该店倒闭。

[38] 大学专门课程讨论会 民国初年,学堂课程设置多沿袭清朝。为求改革,教育部特邀教育专家讨论课程改进办法。鲁迅作为部内专家应邀出席。

[39] 商务印书馆 1897年创办于上海,在国内各大中城市设有分馆多处。1932年“一·二八”战争中,它在上海的大部分机构被日军炸毁,后部分恢复。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上海时都常往该馆的分馆购书。也曾在该馆主办的刊物上发表著译或在该馆印行单行本。

[40] 工三百 指工钱三百文。

[41] 葉書 日语:明信片。

[42] 先祖父卷 鲁迅祖父周福清于清同治十年(1871)中进士的殿试卷。

[43]  徐树铭,字寿蘅,湖南长沙人。清道光进士,曾任浙江乡试考官、会试总裁。蔡元培是徐树铭的所得士,故自称“受业”。白摺,应考的试卷。徐在蔡的试卷上批“牛鬼蛇神,虫书鸟篆”,有违师生之道,故鲁迅叹其“不亦异哉”。

[44] 北通州兵祸 北通州,即河北通县(今属北京)。本年8月24日晚,皖系军阀姜桂题驻通州部队骚乱,一夜之间,通州商民受灾者不下数千户,数万灾民困苦流离。

[45] 国庆日 民国参议院于本年9月28日议决将武昌首义日10月10日定为国庆节。

[46] 共和纪念会 指中华民国首届共和纪念会,在北京琉璃厂厂甸举行,到会群众约十万人。宋教仁担任大会主席。会场内设陈列馆、运动场、演剧场等。

[47] 《古小说拘沈》 即《古小说钩沉》。鲁迅从少年时期积累此书材料,自日本回国后继续辑校。此时他嘱周作人将存于绍兴的草稿寄来,以后又不断进行增订修改。

[48] 越人所著书草稿 鲁迅早年辑录的越人著书逸文抄本,是他后来编辑《会稽郡故书杂集》的底本。

[49] 安兑然卮言 安兑然,即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卮言,指童话。此处所指一篇为《公主》,另一篇未详。

[50] 《希腊拟曲》 短篇小说,周作人作。两篇分别为《媒媪》、《塾师》,后发表于1916年10月1日《中华小说界》第十期,署名启明。

[51] 贫儿院 全称北京贫儿院。日记又作孤儿院。创办于1911年7月。曾收容辛亥革命中牺牲者的三十余名孤儿。蔡元培是该院赞助人及名誉董事。本年8月该院为兴建房舍募集捐款,此后鲁迅曾多次认捐。

[52] 小市 原称晓市,古玩杂物集市。在崇文门一带和宣武门一带分别有东小市和西小市。鲁迅常去的是西小市。

[53] 本馆祀先贤 绍兴县馆每年春秋两季在馆内仰蕺堂举行祭祀本籍先贤的仪式,旅京同乡参祭。

[54] 得天觉报社信 鲁迅的学生宋琳等创办的绍兴《天觉报》将于11月1日创刊,鲁迅应邀为题祝辞:“敬祝天觉出版自由”。又绘《如松之盛》画一幅。

[55] 露布 公告。

[56] 得袁总统委任状 委任状,原件作“任命状”。民国元年8月21日发,文为:“任命周树人为教育部佥事。此状。”“荐字第肆百肆拾玖号”。

[57] 温处水灾 本年浙江温州、处州水灾,受灾地方四十余处,灾民数万。

[58] 文明书局 1902年俞复等创办于上海,北京设有分店。鲁迅常往购书,并于1914年1月将周作人所译《炭画》交该局出版。

[59] 南通州 旧州名,民国后改为南通县(今属江苏)。

[60] 调核清宫古物 本年9月12日,教育部成立美术调查处,鲁迅参加该处领导工作。11月8日,许季上、戴螺、齐寿山赴奉天(今沈阳)调核清故宫的美术物品,返京后鲁迅和他们同往司长夏曾佑寓汇报工作。

[61] 地学协会 学术团体。1909年8月成立,傅增湘为总理,顾琅等为评议员。1912年2月12日改选蔡元培为总裁,顾琅等仍为评议员。同年冬该会曾多方联络,以图发展。

[62] 赴贤良寺见章先生 因章太炎恣意评骘时政,袁世凯政府用委“专使”的方式将他派往满洲。鲁迅与许寿裳在章太炎临行前专往拜晤。

[63] 见袁总统 自12月24日始,袁世凯举行接见各部荐任官仪式,每日分三四批,由各部总长率领谒见。教育部官员为第十一批。

[64]  日语:牙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