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共享经济下的组织和人才

共享经济是通过一个互联网平台调动大家分享自己的闲置资源,不仅仅是闲置的实物资源,更包括品牌、资金、经验、团队、技能等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产生经济价值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不同于传统产权中“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统一,将“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侧重于对使用权的最大利用。在共享经济时代,每个人既是产品的提供者,又是消费者,这种新型商业理念极大地激发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图5-1 共享平台模式

工业经济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与资本、企业家的管理能力等,其支柱产业主要是制造业。工业经济通过规模经济、拥有资产实现繁荣,资产和财富掌控在少数人的手里;共享经济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实现自有的闲置资源的分享,人们不再需要花钱购买自己鲜少用的品项,而可改以租借或共享的概念一同分摊成本,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

表5-1 工业经济与共享经济对比图

2.1 共享组织:边界越来越模糊

为了适应更敏捷的商业节奏,原有的有形和无形的壁垒将被打破,组织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组织之间变得更加协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来的组织将会在边界和界限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围绕用户打破组织外部边界,形成重构客户价值的产业生态圈,价值不仅来源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活动,还来自企业与产业边界之外的客户、合作伙伴等所构成的生态圈。围绕员工打破领导与被领导的内部边界、水平边界,打破科层边界,不断细分业绩单元,不断将经营责任落实到个人和小团队,推倒决策墙,汇报关系多元化。围绕企业打破国家、市场、文化等边界,相互渗透、融合。

图5-2 未来组织边界特点

1.共享组织内部是共生关系

共享来自方方面面,从技术共享到资源共享,从渠道共享到空间共享,从资金共享到人才共享。比如,空间上的协同共享,以前企业的设立,都要有固定的办公机构。现在,随着共享办公的兴起,在需要的时候借助第三方的场地就可以进行办公。

过去的企业业务规划,从产品设计到研发、生产、销售、渠道管理以及售后,必须要规划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而在如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纵向的深度而不是来自横向的完整性。比如,Uber不拥有车辆、Airbnb也不拥有房间,它们只是在各自的领域做到了极致。一家善于借助其他行业资源,建立自身领域深度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现在,在岗位说明书的指导下,去找核心岗位的合适的候选人变得越来越困难。有时候遇到非常优秀的人,却不是职位描述里面所要求的。是招还是放,左右为难。这样的情况是不是越来越多了,为什么?

因为在过去,企业开展组织设计,先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设计实现战略目标相对应的组织架构和具体岗位,然后根据具体的岗位职责来招募人才。而今天,这样的填空式的组织设计模式在一些行业和公司并不是很有效。

共享型的组织架构设计由因岗设人,变为因人设岗。需要为这样的人才专门设立岗位。有时候,给这些有特殊才能和潜力的人一个机会,他给你带来的也许不是一个岗位的填充,而是一条真正的产品线或者未来。

因此,在Google等全球创新巨头的公司在招募人才的时候,也许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只要在价值观范围内,什么样的“怪人”都可能成为奇才。

传统的企业组织与人才是依靠雇佣的契约来绑定的,企业通过各类的招募方式,与员工进行面试,确定后,发录用通知、签署用工合同、办理入职手续。而在共享模式下组织与个人的雇佣关系变得松散,已不是纯粹的雇佣关系,他们只是合作者。

未来在共享经济的模式下,个体可能可以在世界的任意角落,在多个平台上,为不同的人提供服务。在人才资源的使用上,共享的模式也可以让企业游刃有余。社会上的人才在某种规则下,都可以为其所用。每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都可能是产品设计师;每一个社会网格下的人,都可能是销售代表;每一个个体“网红”,都有可能成为品牌代言人。

2.内驱力成为共享组织前进的因素

在过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挖掘人才的潜能。包括通过清晰的工作说明书,详尽的业务以及管理流程,精心设计的绩效考核制度、复杂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推动组织中每个个体的行为。管理者是推动组织、个体前进的推手,也是那根隐形的鞭子。

企业通过各种管理工具,如KPI、BCS、OKR等,试图将组织、团队和个人的目标进行协同。但过程中仍会遇到许多问题。个体和组织的目标很难完全一致,组织和个人并未在内心协同。员工会抱怨,抱怨付出和得到不匹配,而公司领导则会抱怨公司里不干活的“大白兔”越来越多。

但是会看到在一些C2C共享模式中,推动庞大组织运转的不是管理者,而是“内在的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推动组织的前进。举个简单的例子,Uber在中国,每个城市,工作人员大概就几十个人,但管理的车辆以及司机达到几十万,散落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各个角落,司机资质参差不齐。驱动这些司机提供服务,不是靠晨会,也不是靠主管的督促,而是依赖良好的激励制度,以内驱力,而不是外力的方式推动企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