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转机

这个常建秋不但是一个知名的大儒,也是一位很喜欢、或者说惯于玩弄权术的学者。对于他的有关事迹,我们不妨从新法具体条款说起----

因为龙朝自打承运大帝继位之初,就伴随着连年战火,致使中原尤其是北方大量良田荒芜,朝廷自然是大力鼓励开荒的,而顺德帝新法当中的放苗法就是针对开荒者最大的支持之一,放苗法规定,官府免费给开荒者提供种子,而这些种子的来源却并不是官府,而是各地的宿将豪绅,这些宿将豪绅本来因为战功荫身,从来是土地的拥有者,不但从不向官府交税、交粮,更有甚者,还在朝廷加诸于别处的赋税上打一些自己的小主意。而顺德帝的新政,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提,不但让他们按照土地数量如数缴纳钱粮,还要他们免费为各地的开荒者提供种子。而且,这还是一个硬性要求,各地不得以任何理由免于提供,新法推行各地,莫不如此,只是在宁城,这项要求却被常建秋毫不客气的篡改了,因为他虽然也会免费为宁城的一些开荒者提供种子,可是他却有一个附带条件,那就是这些开荒者所开的荒地最后的归属者只能是红雨别院,而红雨别院则会把这些开出的荒地再租给那些辛苦的开荒者。

新法当中还有一条为免役法,免役法本身也是有惠于广大百姓,却是更加直接的针对那些宿将豪绅的,朝廷的免役其实就是让人们缴纳一定的钱粮,然后朝廷在雇佣劳工替他们服劳役,因为所有的宿将豪绅莫不是家大业大,人口众多,而这些缴纳的钱粮对他们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在这一点上,常建秋更是巧立名目,借用红雨别院在北方的特殊地位,不但私自以红雨别院的名字特别招募一些穷苦出身的学子进入学堂,而其中一个附加条件就是让这些穷苦人家出人出力为他们这些人去服役。而这样的后果,不但令那些穷苦的学子无心于学堂,更使得那些供养学子的贫苦家庭更加苦不堪言。

前文我们说过,自打承运大帝继位之初,就是连年战火,所以对于各地治安情况,朝廷历来是比较重视的,而钱嗣通后来所提的幕甲法对于朝廷与各地的治安需求简直是对症下药。幕甲法就是在各地招募民兵,在农闲时集体操练、演习、以备不时之需,而在农忙之时,各回各家,毫不影响各地生产,只不过所谓的募甲招募的那些甲兵自然也是以大户人家的居多,谁让他们家大业大的。这一点自然也无关乎常建秋分毫,因为常建秋家尽管是宁城最大的地主、豪绅,他们一家所提供的所有甲兵也都是别人代劳,只不过打得也是红雨别院的名目而已。

诸此等等,针对每一条新法,常建秋都能见招拆招,而且自己不但毫发无伤,甚至还会从中受惠。只是碍于常家在宁城树大根深,而他又是知名大儒,即使是当地官府也拿他束手无策,可不巧的是,有关他的事情,却传到了雁小开这里,因为雁小开甚为同情各地黎民,四处奔波、实在脱不开身,就把自己的心腹手下雁小楚派了过来。可是对付像常建秋这样的大儒,超群的武功跟江湖的阅历似乎并没有什么用,而且因为在本地的威望跟势力,即使是雁小楚因为雁鸣王特使的身份,竟然也不能强势介入,也就是因为起初雁小楚的想法有些过于理想,居然从清远县县衙强势调来一堆差役,就那样堂而皇之的去索拿常建秋,可是他们这些人不但未能进入红雨别院,还被在红雨别院刻苦攻读的那些学子彻底激怒了,竟然集体暴动,不但把雁小楚他们团团围了起来,这些学子还大打出手,使得即使身强力壮的雁小楚跟他几个兄弟几乎都体无完肤了。

直到这时候,雁小楚才真正懂得什么叫群怒难犯,他们空有一身武功,不但不敢对这些学子怎么样,甚至连挨打挨的都无比憋屈。挨了骂、挨了打,还不得不在后来给人家陪尽笑脸,后来如若不是红雨别院的院长苏鲁先生亲自出面,登高一呼,压制住了那些学子群情激昂的满腔热情,雁小楚他们能不能够坚强的活下去都是一个问题了。要知道,这些学子平时看起来是那样的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可是真要发起威来,那可不是一般的不要命,不但手脚公用,即使是铿锵头颅、钢铁牙齿也丝毫不吝啬出击,在雁小楚他们五人当中,被咬的最厉害的还要数他自己,这也许是因为他在五人中长得最为出色的缘故吧。

在跟随雁小开四处巡视的阶段,雁小楚还是头一次有这样的遭遇,不但在当时毫无对策,即使是侥幸获救,也显得那样被动,苏鲁先生尽管依仗自己的威望与怒吼,暂时稳住了大家的情绪,但是为了不再一次激化矛盾,他在当时给出雁小楚他们的唯一出路就是对常建秋的公开道歉,憋屈,那时候,雁小楚才真正了解了憋屈的全部含义。

自认为师出有名,兴冲冲而来,不但此行无果,还遭到这样不公正的对待,难道是他们得到的消息是虚假的、经过特殊加工处理过的,还是说他们几个把这一切都想得过于简单了,过于理想化了呢?

在那一次铩羽而归之后,雁小楚他们的伤自然要养一段时间,可是来自于内心的伤害,却是无法彻底痊愈的,而在这些日子里,他们甚至沉下去一点一点儿的侦查、打探过有关于常建秋这个宁城大儒的一切,而当他们把一切汇总到一起以后,他们居然奇异的发现,有关于他们收到的当初有关于常建秋的一切,不但丝毫没有作假,也一点也没有夸大的成分。这就怪不得这个大学者能够始终屹立于红雨别院而不倒了,而越是这样,雁小楚他们就越是憋屈,这种憋屈无时无刻不再折磨着他们五个人,而且他们的处境也是异常的艰难,现在简直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走吧,见到了雁鸣王怎么交代、解释,不走吧,对于这样一个可恶的大鳄,他们不但毫无办法,甚至都郁闷的快要跳山了。

而这一切,直到他们遇到了龙平静,才忽然有了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