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向缪斯:汉宝德谈博物馆
- 汉宝德
- 5278字
- 2025-02-15 08:37:13
上篇
——博物馆
01 世界博物馆建筑综观
世界的博物馆建筑五花八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旧有的建筑改建而成;第二类是旧有的建筑,原即为展示之用者;第三类为新建的博物馆建筑。
旧建筑改建的博物馆
世界上的博物馆,数量最多的一类就是由旧有建筑改装而成者,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在过去,大家把博物馆看成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的贮藏所,把它们贮藏在一座历史上留下来的建筑里,在意义上相得益彰,既保存了文物,同时也保存了一座古建筑。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废物利用。这类博物馆,因其规模与重要性,又可分为数级。最重要的一级是由宫殿改装而成的博物馆,世界上有不少著名的博物馆即属于此类。

巴黎卢浮宫美术馆

卢浮宫美术馆广场的玻璃金字塔
博物馆之王是巴黎卢浮宫美术馆(Louvre)。卢浮宫为法国王室最重要的宫殿,自十七世纪以来陆续建成,具有重要的史迹与艺术价值,是法国文艺复兴建筑的经典之作。法国革命后,连同皇家收藏一起改为博物馆,目前可能是世界最大,收藏最丰富,观众人数最多的美术馆,确实是西方文明的重镇。卢浮宫积极进行现代化改造,请贝聿铭设计,在其院落中建造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玻璃金字塔,使卢浮宫的形象大为改变,观光客已不再注意其建筑史的价值。
卢浮宫是由长条式建筑组成的院落,原是中世纪的堡垒发展而来的,自大门进入院落,建筑物没有主要的进口,所以就没有富丽堂皇的门厅。作为一个博物馆并不合适。一方面观众缺少集中的地方;另一方面观众沿着长条的展示厅前进,很容易迷失方向。同时,现代博物馆的一些重要服务设施,如餐厅、商店等,很不容易安排进去。这样的博物馆只是证明建筑的功能并不重要,只要其收藏中有世界闻名的艺术品,就可吸引每年上千万的游客。卢浮宫是一个第一流的观光点,不能算第一流的博物馆。这就是密特朗总统要加建玻璃金字塔的缘故,卢浮宫需要一个门厅与服务空间。加建后,虽然破坏了古迹的整体环境,但在功能上改进得多了。

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A. Savin, Wikimedia Commons)
与卢浮宫情形近似,在规模上略逊的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Hermitage museum)。同样是皇宫中展出皇室的收藏。在建筑史的价值上来说,俄罗斯的冬宫并没有什么地位,但其收藏拜沙皇之赐,却是相当重要的。建筑同样是狭长的屋宇围绕着院落,同样的不辨方向,同样的没有足够的门厅。虽勉强设有商店及咖啡厅,但功能并不理想。而观光客不远千里而来,并不会对建筑抱怨。建筑完成于十九世纪,内部比卢浮宫华丽得多,所以这座博物馆中,建筑也扮演了一些角色。换言之,观众来这里,看艺术品,也看建筑。

冬宫博物馆的鲁宾斯厅(©Nagyman, Wikimedia Commons)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以建筑为主的宫殿式博物馆。中国辛亥革命后,清帝逊位,初期仍保有宫殿,后来因闹复辟,把他们赶出皇宫,才就皇室收藏设立了故宫博物院,这期间收藏品就流失很多了。清宫是中国式建筑,只能做生态式的陈列,要作为现代博物馆是非常不恰当的。中国建筑以厅堂为主,连续性的建筑只有回廊。而厅堂过于高大,寝宫过于狭小,既无法从事现代化的收藏、保存,也无法从事现代化的展示。所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之后,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人如过江之鲫,却极少有人知道故宫有美术品的展示。

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展览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展示区在三大殿台下右侧的回廊里,面积非常小,所以展出的只是中国历代美术发展的大要,当时还要用手电筒的帮助才能看得清楚。近年来,内部装修后,情况改善很多。但以参观故宫收藏为目的者仍占极少数,人们来看的是故宫,想知道皇帝是怎么过日子的。这样的皇宫式博物馆为数并不多,一个国家要具备几个条件才有这样的博物馆。第一,曾经是专制国家,后来革命,消灭了王室;第二,王室曾经喜欢美术品,如中国的乾隆皇帝;第三,在革命时对皇宫的收藏不曾毁灭,比如英国,王室虽有收藏,却没有被赶走,皇宫仍为他们的住所,西班牙、日本亦然。
除了将宫殿等旧建筑改建为博物馆以外,其他大部分建筑也尽了古迹保存的责任。这类博物馆建筑亦以巴黎近年完成的奥赛美术馆最为著名,其建筑原为一座火车站。改为博物馆后,建筑物外貌并未改变,反而经过整修,只是其内部大幅改变,以适合展览之用。改装后,常常比宫殿更适于现代展示的用途。类似的建于十九世纪,具有大跨度结构的公共建筑或仓库为数不少,用以改变为博物馆十分方便。奥赛美术馆之所以特别有名乃因经设计家之手 1,室内特别动人而已。

巴黎奥赛美术馆(©DXR, Wikimedia Commons)
建筑上未必特别有名,却成为博物馆界奇葩的,是旧金山探索馆 2(Exploratorium)。它的馆址原是二十世纪初期所建的美术宫(Palace of Fine Arts)会场,一个近乎仓库的室内大空间。探索馆在筹划期间,找不到地点,原拟设在纽约,但终于在旧金山落脚,成为该市最具国际声名的博物馆。该建筑殊无外观可言,而室内又未经设计,足证博物馆之成功与否与建筑物关系不大。

原本的火车站成了奥赛美术馆的艺廊(©Benh, Wikimedia Commons)

旧金山的美术宫

旧金山探索馆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展览厅一隅
十九世纪的博物馆建筑
欧洲国家级的博物馆大多建于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是帝国主义盛行的时代,博物馆建筑为国家力量的象征。因此除了宫殿之外,每一座首都都花费巨资,建设了富丽堂皇的博物馆建筑,以装点首都的气势。博物馆的收藏大多是于帝国殖民地或于战争时搜括所得——尤其是英、法两国,其数量相当可观。因此以博物馆来象征国家的权威似乎颇为适当。
这些建筑大多是在国家执政者的主导下所建造的。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德国柏林的几座国家博物馆,都是首都重要的公共建筑,而且是当时最著名的建筑师所建造的。建筑物所采取的风格,以古典最为流行,一方面因为国际流行的学院派是以古典建筑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则因古典柱列与文艺复兴圆顶的纪念性比较合乎博物馆的性格。这情形到了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以华盛顿首府地区为首的重要博物馆,几乎都是采用古典式样。

柏林国立美术馆

古典式样的华盛顿国家档案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场
美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财力雄厚,二十世纪初各大城市都开始建城活动,而博物馆作为主要的公共建筑,自然也不落后。所以主要的城市中都有一座以上的颇为气派的博物馆。除了华盛顿外,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Natural History Museum)都有国际的声名。波士顿、费城、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等大城市都有相当著名的博物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博物馆大多是私营,由民间出资,政府配合建成。有些则是博览会的建筑,经民间投资改建而成,芝加哥的两座科学博物馆都是这样产生的。欧洲十九世纪在帝王支配下建造的首府,博物馆建筑之地位最受重视者,无过于维也纳。其美术馆与自然馆,完全相同,面对面矗立在皇宫门外的广场上。建筑的模样是帝国式的,无非柱廊圆顶。可惜其收藏有限,引不起观光客注意,鲜有人知。另一个最受重视的例子是捷克的布拉格。其博物馆建筑亦为古典式样,建造在主要大街的底端,一个高高的台座上,其外观与室内的空间比皇宫还要富丽堂皇,但是内部不过是普通的自然史资料而已。

波士顿美术馆

费城美术馆

洛杉矶郡立美术馆

旧金山笛洋美术馆

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Field Museum)

维也纳艺术历史博物馆

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
欧洲十九世纪的博物馆建筑比较特别的是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及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这都是十九世纪末期的建筑,属于维多利亚时代,故英国本土风格显著,为英国歌特式的变体,是英国民族主义的式样。

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现代博物馆建筑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博物馆建筑虽然仍然以古典式样为多,但现代主义与功能主义的思想开始影响到博物馆,有些小型的私人博物馆,开始以现代形式出现。当其出现,是以展示的观念为核心考虑博物馆的存在的。因为建筑界的思想家以人为重,只有展示最为近人,最能引起建筑师的兴趣。
一般说来,早年的建筑师并不在乎收藏研究,也不深入研究服务所需之空间。在他们的理论中,博物馆最要不得的属性,就是宝石匣子。收藏对现代建筑家来说,太贵族了,太反人性了。所以在他们的观念中,最淡薄的就是维护与保存。就是基于此一理由,美国中型以上的博物馆极少由现代主义的建筑师掌舵。第一代的大师都有理论,但很少有机会建造作品。包豪斯的创办人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有展示馆的设计,以人的动线为展示架构的动态结合,开创了现代展示的观念,可是我不记得他设计过博物馆。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在理念上别树一帜,强调善用空间与钢骨破坏结构,在展示馆设计上,以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建立了典范,于现代美术的展览影响十分深远。但是他的理念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垂暮之年,才有机会在柏林美术馆实现。

巴塞罗那德国馆

柏林新博物馆

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
美国的大师赖特(Frank L. Wright)在大战后设计过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是一个小型现代美术馆,因在纽约,又近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以世界闻名。它的特色是把观众参观的动线设计为一螺旋状的环形通道,围绕着一个圆顶笼罩的空间。观众可以自下而上,亦可自上而下,一幅不漏地看完。这种单向走完的动线观与密斯的捉迷藏式的流通空间展示法,恰恰南辕北辙。
最有影响力的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有自己的一套博物馆观念。他用螺形来表达博物馆无限发展的观念。但是在展示上,他是立体派的画家,所以在手法上与密斯相近,并不考虑动线。他没有机会建造博物馆,但是在东京,经他的弟子的引介,设计了国立西洋美术馆,却受到日本建筑学界的批评,认为完全不合用。

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第一代大师是建筑观念的创始者,常常只注意一两项单纯的条件,建筑因其名而闻名于世,但在功能上多不能满足。所幸外国人很重视建筑,常常接受功能不彰的事实,努力保存其建筑。第二代的著名建筑家比较能接受功能的改变,虽然仍不受博物馆界欢迎,但少数作品已经可以勉强被接受。如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为约翰逊(Philip Johnson)的设计,惠特尼美术馆(Whitney Museum)是布劳耶(Marcel Breuer)的设计。
对中国人来说,贝聿铭是博物馆建筑的明星。但他的美国国家艺术画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的东厅并不是一座完整的博物馆,一个大门厅夺了展示室的风采,喧宾夺主。所以美国建筑师批评它如同一座百货店,并没有尊重美术品。其实这是名建筑家的通病。他的卢浮宫改建计划何尝不是如此?即使是在建筑界深受尊重的路易斯·康(Louis I Kahn),他的博物馆设计,也只考虑了人与光线的关系而已!到了第三代,建筑师的名气越来越小了,但名气小,脾气也小,对建筑的认识就谦虚些。所以那些不太为人所知的第三代作品,反而受到博物馆界相当的尊重。后现代的建筑师开始进入博物馆界了。

美国国家艺术画廊东厅

路易斯·康设计的得克萨斯州福和市金贝尔美术馆(Kimbell ArtMuseum)
近十几年,科学博物馆设立了很多,因为不重视收藏,而是以大众科教为目的,其建筑为富于变化的展示场,造型新奇,巴黎的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属于此类。一般的博物馆新建者则以加拿大渥太华的两座最为可观。一为国立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为名家设计 3;一为文明博物馆(Museum of Civilization),为知名的加拿大建筑师设计 4。尤其是后者,花费巨资,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户外空间与造型,其内部空间亦颇合乎功能。

巴黎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

加拿大国立美术馆

加拿大文明博物馆(©Daryl Mitchell, Wikimedia Commons)

瑞士建筑师博塔(Mario Botta)设计的旧金山现代美术馆
近年来,美国各地盛行兴建美术馆,盖后工业时代,美术特别受到重视之故也。后现代之风格殊多变化,然而博物馆之典型则已消失,不复往日望之即可辨识了。美国旧金山的现代美术馆即属此类,为一瑞士籍建筑师的作品。

陕西历史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风二中,Wikimedia Commons)
至于中国大陆,近年来因经济急速增长,过去博物馆的老旧感日渐改变,重要的博物馆正不断改建中。最早完成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为唐代式样,与台湾的“故宫”相近。尚有削足适履之感,已经兴建完成的上海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则为创新式样的现代建筑。可是大陆的新建筑并未经过战后数十年的洗礼,一般的设计水准较通俗,高雅不足,变化有余,也许是未来大陆博物馆建筑必然面对的问题。
编注
1 奥赛美术馆的改建出自意大利女建筑师盖·奥伦蒂(Gae Aulenti,1927—2012),1954年毕业自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院,1955—1965期间在意大利知名的设计杂志Casabella工作,担任艺术总监。同时自行开业从事室内设计,1980年她被膺选为改建1900年兴建的奥赛火车站的建筑师,卓越的成果赢得了全球的赞誉。旧金山亚洲博物馆的改建亦由她操刀,于2003年3月告成。
2 旧金山探索馆成立于1969年,创始人兼首任馆长是美国粒子物理学家,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教授弗兰克·奥本海默(Frank Oppenheimer, 1912—1985)。他在任内建立驻馆艺术家制度,强调科学与艺术结合,让馆内设备有趣,对所有年龄层开放,冀望人能在自由体验的过程中学习。
3 加拿大国立美术馆是以色列建筑师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 1938— )设计。他于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设计哈比塔集合住宅社区(Habitat 67)知名。
4 加拿大文明博物馆建筑师是道格拉斯·卡地纳尔(Douglas Cardinal, 1934— ),在加拿大完成大学学业后,于1963年留学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取得建筑硕士学位。1964年回加拿大执业,以计算机从事设计阿尔伯塔圣玛丽教堂(St. Mary’s Church, Alberta),以曲线的造型建立其设计风格并扬名。阿尔伯塔圣玛丽教堂被视为加拿大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之一,2007年加拿大邮局将之印成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