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人的关切和叮嘱中,江花在家里休养了好几日,今日终于得到解放。
“娘,我跟你们去地里。”
自立春以来,晴个两三日,下雨五六天,一下就是一天一夜。这几日连着天气还不错,虽说太阳不大,但也没一整天下雨,即使是有下雨也都是在晚上,白日里还能感觉暖洋洋,路旁的野花开的鲜艳明亮,一下子就感觉到春天来临。
一年之计在于春,村里人都在忙着翻地耕作,江家也不例外,一家子有空闲都得去地里做活。
“可以去地里,但是不能再瞎跑。”言氏点点头,这几日孩子在家也呆闷了,今日去山上那块地里,愿意去就去,上山活动活动也好。
在江老头的带领下,一下老小全出动。就连最小的两个孩子也跟着一起下地,因为家里没大人看着孩子,只能让两小孩儿去地里。
从家到地里大约要走一刻钟,即使是有之前的记忆,江花看着桂花村的景象依旧好奇。心里还不禁感叹,还是这里无污染的空气清新啊,怎一个舒服了得!
这几日在家里住着真切的感受到江家的和睦,父母慈爱,孩子孝贤。
江花牵着小梅走在中间,心里想着事儿,一个没注意脚下有块石头,江花绊了一跤,小梅也因为被姐姐拉着手跟着摔了下去。
一家人赶紧过来把俩孩子牵起来,
“摔着没有,让娘(爹)看看。”大房二房四个大人同时开口。
江花摇摇头,连连看向妹妹。
“妹妹没事吧?膝盖疼不疼?”
小梅连忙给了一个微笑:“姐姐,我不疼,娘,我没事。”
“好,没事就好,爷爷把这石头给掏了,下次再走这里就不会被绊着了。”
爷爷发了话,爹和叔叔们就要上。
这个小插曲过去,一家人继续往地里去,言氏和左氏牵着姐俩走在后面。
桂花村前靠着一条大河,村里人家的田地一部分在河岸的两侧,一部分在村背后的山上。
河岸两侧的土地平整,土壤肥力更好,河水灌溉也方便,一般都是种的主粮。山上那边的地零零散散一块,就只能种些杂粮和一些菜。
这里的种植方式属于一年两季,油菜花和水稻轮作。现在河岸边那片田种的油菜花,刚越过了冬天乘着这几天日头好噌噌往上长。所以河岸边的土地暂时不用去管理,只等空闲下来去拔草,抓虫。
只是来了这么多天还不知道是什么朝代,这里有红薯和玉米,还有辣椒,估摸着是明朝以后,具体是什么国家什么朝代就不清楚了。从耕种方式大概推出这里是靠南的位置,而今年是永和十四年,以及桂花村所属的镇叫安来镇。
年份和安来镇这些信息还是通过家里人聊天知道的,因为家里平时也不会提太多深刻话题,政治,国家,经济,这些又不是老百姓能聊的。底层百姓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庄户人家每日谈论的只是些是地里的耕种和收成,这是一个吃饭靠老天爷赏的时代,百姓们最大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家人平安。
江花对这里的信息掌握有限,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虽然担心古代的封建制度带来的各种不便,但庆幸自己来了一个还不错的家庭。
“出门的时候还是晴天,这会儿就有乌云过来了。不知道会不会下雨,今天抓紧把这块地都翻完。”一家人到了地里,江老头发话了,这几日的天气变化莫测,就连庄稼老把式江老头都说不清楚。
“好,爹。”
汉子们拿着锄头翻地,妇女们就跟在后边把杂草捡出来,或者把大土块捣松散。
几个小孩子帮忙把大人放在一堆的的杂草运到田埂上。
江家一天只吃两顿饭,所以中午大家都不回去,因着这次所有的孩子都来了,邱氏出门时带了一些红薯馍馍来地里。
中午歇息时就刚好分给几个小孩,而大人也因为借小孩儿的光中午能吃上一顿。
“哎哟,我的腰好酸。”江花忍不住哀嚎了一声,干了一上午就没停过,在田埂上找了个位置就坐了下去。
几个大人听到哈哈笑了起来,
江长庆:“你个小娃娃哪儿来的腰噢。”
江花:“我……”算了跟他们这些大人说不着。
“妹啊,姐分你一半。”江花觉得这个馍馍喇嗓子,吃了一半实在是吃不下去了。
江小梅道:“我有,姐你吃。”
“弟弟,你够吃吗?”江花又看看四岁的秋凡。
“我够的,姐你自己吃。”
江花无奈又转头找两位哥哥:“大哥,二哥。”
“花儿,你自己吃,我们都有的。”江春明说道。
江花又看向几个大人,他们肯定也不会吃的。吃吧吃吧,喇嗓子总好过饿肚子。
下午,天空云层变厚了,邱氏带着两个儿媳和孩子们先回家,江家几个汉子继续把剩下的干完。
江家灶房内,今日轮到言氏煮饭,因为中午吃过一顿,所以晚上就只能煮稀的。
左氏坐在灶前烧火,江花陪在左氏旁边帮忙递柴。
江家做饭是邱氏,言氏,左氏三人轮着来。邱氏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婆母的身份就苛待儿媳。虽然邱氏不识字,但是却是个明事理的人,知道一家子要齐心协力才能越过越好。
两位媳妇儿嫁进来后,邱氏依旧会帮忙分担家务。也会时不时教导自家儿子孙子帮忙分担家务,毕竟女子能下地帮忙,那男子在家里也该分担家务。
“花儿,帮娘把那盆白菜端过来。”
“好嘞。”
江花察觉到自己已经逐渐适应这个六岁孩子的身体了,虽然瘦小了些,但是自从落水后,感觉身体精干了很多。
而且现在变年轻了,在这里没有生活工作压力,毕竟这里生存都是困难,哈哈。江花被自己苦中作乐般逗笑了。
“端个菜给你乐的。”言氏宠溺的看着闺女。
左氏也笑着附和:“我瞧着花儿现在精气神都好了不少。”
言氏赞同的点点头。
院子里,汉子们带着背篓和锄头回来了。
邱氏从后院出来看着人到齐便吩咐灶房的妯娌二人准备开饭。
今天又是白菜萝卜,然后是冬寒菜蛋花汤。这个冬寒菜就是冬葵,又是一顿少油少盐的晚餐。
饭桌上,邱氏先开了口:“家里的银钱快要用完了。”
随后江老头发话:“明日全家再去一天地里,后日老大老二就去镇上看看有没有可以做小工的地方,老三留在家里帮着种地。”
“好,爹。”江长青一口答应,心里想着前几日给花儿看病应该是用去不少,这一次去镇上一定要找到活儿做。
江长松也应下。
江家没有分家,所以一家子的开销都在一起。但是老大老二成了亲,所以邱氏和江老头一商量就允许大房二房赚的钱给自己留下两成,剩下的交到公中。
“爹,我也想去镇上做工。”
江大川皱着眉头:“地里需要人手,你再等等,等闲下来有时间就让你去。”
江长庆还没有成亲,自然赚的钱要全部交上去,但是他不在意,想去镇上做工完全是因为在外面没人约束着,十八岁的小伙子,正是青春活力四射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