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分 顾若忆江南(九鼎力天下)

第三章、九鼎力天下

九鼎力天下,开篇如下

鼎,国之重器、传世之宝也

禹德,因为治水,而折服三苗,南方既已平,自将目光转向东夷。

他顺颍水南下,到涂山,发布号令,召集天下部落、方国首领会盟,史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于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国家形态的王朝横空出世,史称其为“夏”,九州大地第一次有了真正凝聚力,四海之民赞美他(她)为:华夏

禹四年,禹欲铸造九鼎。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后铸鼎,鼎铸好后就成仙而去,于是禹决定用九州贡奉的金(铜)来铸鼎…

顾若南看见:印刷字体照例是宋体(虽然创始人秦相有些让人生厌但却是书法界自王羲之之后的唯二人选),而在这开篇的空白处,则是字体方正的柳体进行了发展补充,是司马迁的《鼎湖升天》: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这批阅者,似乎意犹未尽,估计是在墨迹已干的后来几日,而再次,在这些柳体旁边,用偏瘦而劲力险峻的欧体(还好不是官家那边的瘦金体),让顾若南感觉头皮发麻的再次标注

“有传说跟随者近万人,如果属于史实,则不亚于产生了,远非我松目前所能企及的技术存在,这可是比后世哪怕是千年后的今天之科技都难以达到的,对,巨型陆地飞天器,而鼎或许是半圆形的信息接收天线或动力启动引擎,原来从黄帝时期,对某星人的记载其实就已经有了???让本松实在叹为观止(我必须控制住我那些冲动的发明创造…)”

这,本松,莫非就是,松子老师?

看来这《九鼎力天下》,并非是一宿,所能完成的了!

顾若南拿起骨笛,还是九孔的:自己尝试过,用来吹“归去来”,还是太有些小题大做了,这九孔骨笛,不仅音色优美、空灵,音阶完备,更是能实现多宫转调…第九孔位前面还有一个小洞,居然可以用来调音…礼乐文明从那个时候,其实就开始了(但这骨头是那种圣兽或神鸟的尺骨呢?第一次吹起就被带入神禹的那边去还是内室并且看见女娇了?看来在看完《九鼎力天下》之前,这神禹的九孔骨笛,还是不要吹奏的为好,因为寻常的笛子为6孔,8孔的笛子就已经可以演奏仪式感很强、宽阔音域的绝大多数古乐了,除非?

即便是,顾若南此刻,就这么的只是简单的拿着大禹的九孔骨笛,那书也只是摆放在视线范围内,这一阵儿风来,不经意的,书给翻开,是,第一节…

居然感觉有些困倦,那就趴在桌子上睡会儿,等会再去给乌兰掖掖被子,“其实她睡觉还是蛮老实的,今天应该不会打被子了呢,因为”

第一节、施黯领命,筑鼎与禹法起草

大禹:此鼎铸成,不仅能用于祭祀天帝,更能昭示九州一统、天下归心之意,亦可供万国来朝、顶礼膜拜之用,必须把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异兽雕刻于鼎上,这对世人和百姓今后不再受那魑魅魍魉之害,肯定会益处良多,此乃,大大的好事一桩啊!

(旁白)说干就干,埋头苦干,大干巧干,谁最能干,自然而然的,大禹,他想到了施黯

施黯想:既然天时地利人和皆已齐备,好事一件,想来也是大禹的深思熟虑之后的重大决定,没有不接受的道理啊?

大禹眉头得以一展,因而继续说道:自我夏萌生以来,人心不古,连诸侯王如今都变得开始贪心不足,‘象刑以治’已经不起作用了,所以,应该是重新起草一部治世法典的时候了,施黯你看,这事??于是,通用版的《禹刑》起草,就这么,也安排给了施黯…

那个时候,老实人占大多数,拐弯抹角的人不多,不然何以这么多年的忘我持续治水,可不只是大禹一个人啊,我华夏诸部,都是大有治水英雄所在,只是共识都在大巫禹这里。

施黯,二话不说,只是拱了拱手,喜笑颜开,接了活儿就走,大禹也满面春风的转过身,欣然离去。

(眼前这人,居然就是施黯,果然不修边幅的那种质朴和帅气,但我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赶紧得去找个镜子看看,但这时代,也不知有没有铜镜子,算了,不远处就有条河,清清亮亮的。

“喔,原来是我进到黄金屋中来了,既然来了这九鼎的现场,还是把后来那些做鼎的一些技术信息和参数(不对吧,我不应该有这些语素啊,这不经脑袋的就出来了,难道并非松那个时期的人,头疼,禹在位到夏启即位初期,据说都城可是从阳翟、阳城、平阳这般路径来的,正好可以一问)

好了,定定神,有人走来了,不如上前一问,打听一下?”

那人,并没有看见走上前来的顾若南,而是自顾自的在吟诵: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穠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这里定然是在中原了,顾若南坚信这一点,因为自己的偶像来了,一个不穿绣衣而节俭的人,居然写出了这旷世之作

“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感鄄赋

…后世称为‘洛神赋’…想必阁下就是鄄城候曹植公子”顾若南穿着我松宽大的学士服在拱手行礼

(顾若南:唐,服装追求雍容华丽,而到了松,衣服则更多的是追求风流儒雅,所以女扮男装的学士服才会成为当下之流行…所以更多的汉服样式出现,可少不了我松的推动,尤其是抹的亵衣贴身外,还有一件“腹围”的帛巾,其繁简不一,颜色以黄为贵,时称“腰上黄”可是女儿蛮腰的极佳搭配…)

(曹植:觉得眼前这男子虽然英俊挺拔,但就是这身儿道袍,窄而保守的有些尴尬,如果是汉服女儿家的上着衫袄襦裙下套百褶裙,当我儒雅之冠才是,当然这个心里对话过程,二人都是不会说出来,因为能听到对方心里想法,本就是细思极恐的事情,何况初次见面)

曹植非常平易近人客气的回礼:正是在下,你说这《感鄄赋》,传于后世就叫《洛神赋》,你又是从何而知而至的?

顾若南非常佩服这个三国时期的大才子,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就不知这里,你这个时候,是哪里了,鄄城还是洛阳或者阳城

曹植见怪不怪,背起手,回道:原来是个过路的,也罢,告诉你,这里是王侯将相,自无上王权出现后,皇帝们一直争来争去的中原,你那里来就回哪里去吧,天色渐晚,我一个落魄之人,可帮不了你

顾若南:你历经三代帝王,最后葬于东阿鱼山,并非这里

但这句话显然勾起了曹植的兴趣:说说看,那三代帝王?

顾若南对答如流:曹操、曹丕、曹睿

曹植:我父王英雄盖世一生,但却始终以汉臣相自称(从曹植的眼中些许的闪躲顾若南还是知道了代汉自立是当时的恐惧所在),还把我曹家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他刘协,无非是图个政治正确而已,根本未曾谋划称帝;倒是我兄长,虽然是着急了点而主动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估计是考虑到哥哥还在位),但还是把河内山阳郡那么个好地方世代给了他,总比我以前被封安乡侯哪里,离洛阳近吧;至于我的侄儿,最后也成了皇帝,倒也不奇怪,只是我和他的关系…

顾若南:你这个叔叔,是在他即位后,写过一封奏梳的《上疏陈审举之义》,在这里我就不提前告知你这个当事人了,总之车到山前必有路,看似柳暗花明,但却未必听你的,他毕竟是你兄长亲生儿子

(真实的历史是,在曹植上疏之后,曹睿又给他换了封地“肯定不可能起用曹植及亲近曹植的宗亲,哪怕权力慢慢向士族倾斜,军权旁落也在所不惜,反倒是这皇权,寸步不让,其实曹睿也知道,那蜀汉和东吴,包括雍梁,这些一线战略区,可不能给自己这些皇亲国戚和宗族包括夏侯去练手,万一打点大败仗,皇权只会衰落得更快,这是个死结,无解…何况大司马曹真不是还在嘛)

“我知道他必然会不待见我,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但山阳公刘协和我妹妹的事情,我还是想打听一二?别奇怪眼神的看着我??我曾经的谋士中就有一些知名隐士和玄乎来去者”

顾若南:曾是皇帝的他啊,后来爱上了医学,在山间采集草药,与农民嬉戏在一起,这些你应该是知道的,毕竟你但你所不知道的则是,在被篡汉后又活了14年,不仅悬壶济世,还会拿自己的俸禄救济当地的穷人,不愧是董太后教导出来的人啊,可惜生在乱世…

(说道曹睿是其兄长的亲生儿子,这曹植,可是一点反应都没有的,看来他不是那些野史和民间版本的阴谋者,而是始终放荡而孤傲的一个人,《三国志.文帝纪》,记述了在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任为魏王,同年,曹睿被封为武德候一事…关于他无名母亲甄氏大着肚子就随了曹丕、而丕是接盘侠的说法,看来可以休也)

“谒者,他来了,这位兄台,我们就此一别”,曹植转身离去

“等等,你还没告诉,这里是什么地方呢”

第二节、君臣商讨,鼓筑之法及四阴五阳

顾若南,在曹植落寞而仓皇的离去中,直接坐在了河边,见有陶片,

于是打起了水漂,就不知道,下一个和自己见面的是谁人了?

我还是靠着那颗挺拔的树干,休息一会儿,你还别说,从那边吃了萧业亲自做的面食,这都不知道过去多久了,还是不饿呢?

在梦中,萧业突然来到自己床前,而顾若南正想抱进被窝里,却发现乌兰就叉着腰在闹“延天北,这是我的床,你搞什么东东”…

然后他就醒了,在一个,感觉是土堆之上、一个宫殿式建筑的平房里,他入梦来所见到的那个人,正在忙活

施黯,继续着手上未完成的细活,并不理会走向自己的顾若南,而是继续自言自语:听说孟涂来王城了,继承皋陶主管刑狱,真是片刻也不想耽搁呀,要不是你冒然出现,我现在已经去他哪里了

(就想与他皋陶,辩驳与三苗‘肉刑立威’不同的理刑,理刑,是论是非曲直、以法律刑章为标准、让那有罪之人无可抵赖、被明文规定并代表大多数人的集体意志)

但,眼下这手上的精致细活,也得做完才是啊,何况这身边有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小辈儿,一个响当当的男子汉,到处在行礼“叨扰了,抱歉,好”,可这里除了我,哪里又其他人?

施黯伸展十指、又精神抖擞的握了握拳,就当他不存在:好歹,一旦我刻完这些,即将精美呈现出来的神来图腾器物,再去见孟涂!!!

(然后他正继续专注而坚定的拿起小刀,为了给青铜器物创造更惟妙惟肖的魂魄,在一块同等大小的泥坯上雕刻字根的图语,是烧印在青铜器上的关键,然后才是模样雕琢与打磨)

顾若南并不觉得有多尴尬,这些可都是自己八辈子都见不到的老辈子些,上古时期的那些人物啊,所以唯有耐心的等…

等施黯回过神来,顾若南直奔主题,与神禹的九州鼎无关,我这里有后来那些试图模仿的九鼎的一些情况,既然来了,就说与你:

在夏商周后,我华夏大地出现了一个叫唐朝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到了两代唐皇以后,就出现了一个女皇帝,叫则天,她用了五十六万七百一十二斤铜(相当于330吨),重新铸造了九鼎,因为你们正在构想和建设的禹九鼎,用了十余万中央禁军,才从玄武门(专门官方砍人头的地方)外拉到98米的通天宫里面,并创作了“曳鼎歌”,让群臣士兵们唱着这首歌将九鼎拉入明堂…然后不知所踪

几百年后,又一个朝代,松,出现了,分为上下两端,北松和南松,北松末代,有一个文人气息很浓的皇帝

(不是你们想的那个黄帝,而是后来这片土地上国家政权的主人,从秦开始,就叫了皇帝,其实是为了你们这个三皇五帝时代的继承正统之合法性,您看为什么叫帝,还不是以为即便是大禹,天之下,即便屋子有房顶,但出得门来,可都还是要带头巾的不是都是)

施黯喔了一声:原来你们后来的皇帝,就是这么祭奠我们和打着这样的旗号的,所以,不打紧,您继续说,我听着就是

这北松时期啊,黄河不知怎么的,居然清了三次,所谓“圣人出,黄河清”,这皇帝就自然认为自己就是圣人,都知道大禹是圣人,所以他也要铸造九鼎,这九鼎是1年时间、调拨铜材二十二万斤、铸成的(每只鼎重量约为1.5万斤,差不多接近8吨了),并修建了九鼎殿,九鼎中心的鼎称为帝鼎(禹九鼎的豫州鼎)…再后来

施黯,笑了笑:不用说,不知怎么的,也没了是不是啊

转脸过去,这施黯,就直接过来拿住顾若南的手腕,正准备…

就在顾若南,不知该如何应对的时候,猛的一个战栗,就从梦中惊醒了,一看那“九鼎力天下”的书卷,已经被翻到第三页…

还是合衣上床去睡吧,等明天再看这怪怪的书!

第三节、打马西行,施黯择地荆山筑鼎

(旁白)而在《九鼎力天下》里,施黯因为带着不解和困惑,一宿不眠,不觉就忘我的雕刻手中的物件到响午,这专心致志的施黯并并不知,脚蹬西羌家乡加厚‘劲草鞋’、穿着朴素而宽松袍服、腰插八孔骨笛的禹,正手持青铜爵,站在他面前好一会了!

这禹,可都是发明乐器的高手,青铜所做的钮钟,暂且不说…

而他此刻怀里正揣着“鼗”,如果给您当面掏出来,定然是要吓你一跳,缘何,给玩具和乐器稀少的小孩子给准备的,小时候大家都有玩过的一个物件啊,拨浪鼓呀

至于为什么是八孔骨笛,而非九孔,其实九孔笛音技术是有的,也已经渐趋成熟,但怎么可能随身携带这么招摇呢,除非是重大拜祭天地的场所之中,包括与人合奏

那,曲声清澈如流水溢出、如泉水潺潺《禹操》,以“夏竹九成”伴奏的九章乐舞《大夏》,都其实是可以加上九孔骨笛(“九“在古代是一般人不可以使用的数字,到了周代,更有了九五之尊的皇权说法了,但大禹觉得没必要如此彰显,八孔足以)

(当施黯伸了个懒腰,猛地抬起头,就看见面带微笑的禹,站在自己的面前,或许来了好一会儿了吧?这可如何好意思呢,嘿嘿)

大禹挥挥手,示意道“不用说抱歉!你且先把手上的事停下来一会,我们今天不讨论禹刑,重点还是,说说铸造九鼎的事”

施黯拱拱手以示回禀,这精明的施黯啊,关注大禹手中青铜爵的喜悦神情,还是发出了疑问:不是说天下初定,大家少饮为宜,但这个装满酒的爵?看来又小了一圈啊,说不定我也可以单手举起!

随后,大禹开始解惑:这爵中,可是仪狄酿造的‘酒醪’,确实是忘忧之水啊,不仅能让人胃口大开,消除疲劳缓解疼痛,更是有一天,让我畅饮后,酣睡了二天两夜,但这东西,缺点也自然明显,就是上瘾、容易误事,所以我说‘大家少饮为宜’

我是怕自己控制不住抵挡不了诱惑,才故意远离仪狄,他和其他人一起匠造的这个东西,必将汇入我华夏人的血液之中,即便我也无法阻挡,而我只是,清者自清罢了,财色酒气,可不正是亡国的君臣之大敌吗?

施黯憨憨的问道:像您这样说,这酒,那喝是?还是不喝?

大禹直接把改良过的青铜爵,单手递给了施黯,施黯二话不说,一饮而尽,然后就直接循问起鼓筑之法??

大禹说:就按照‘五应阳法,四象阴数”,择雄金,铸成五个阳鼎,择雌金,铸成四个阴鼎,中鼎为豫州,其余鼎你们看着办。

当施黯,唯唯受命,转身突然去想昨天碰到的那个怪怪的青年“应该就是自己的幻觉吧,又不是第一次,比他玄之又玄的事儿,咱们这块儿,还少啊”

但大禹拍了拍施黯的肩:不是幻觉,是不亚于大巫的来去者,从一书中而来,书中有关于我们这段筑鼎事件真假参半的记录,你就不用去想这件事了,那书生也是好心,时间紧任务重,这样吧,就现在,你拿着我给你的旨谕,到伯益处,取了《山海经图》,立即筹划筑鼎事宜,以免天机有变,南海的龙又开始折腾了…

(当然《禹刑》编撰,也是耽搁不得的大事一件,虽然大禹没有说,但施黯可是个生怕自己闲着的人,一个真正懂得时不我待的人)。

(旁白)禹,始终都是,脚踏实地又不乏天马行空想法的一个人,你如何去做、在哪里去做、找什么人去做,他都授权给你,并不干预,但,您得自个儿去琢磨,所以,百废待兴中,谁人人,能行,也只有施黯了,他的策略思考和创新执行与组织力,绝对是上古时期,头几把交椅,是能让大禹信服的华夏治世之能臣。

施黯看着:这,华夏部落联盟和九州朝贡来的青铜与黄金及陨石甚至天铁,都杂乱无章的堆在这里,如小山一般,直接瞪眼,这预示着筑鼎的难度大于山啊,这时候他突然想起了昨天的那个袍装的年轻人顾若南(所以那来去者,还是低估了我们目前的工程物资准备有多么充分和浩瀚,灵气也十分充足,所以即便他说了不少未来的事情,但很显然我们这个九鼎才是母体,所以我们怎么会去借鉴自己这些后辈的作业呢,务必让他们震惊)

施黯想:光是这些各地来的贡金分类入库入账,怕就是个不小的工程,何况还要新增采购、建立供需通道、物质补给,协调各地工艺流程规范!!很显然,如果严格按照各地贡捐来贡金来分别铸造,只怕这九个鼎成型后放在一起,就是九口参差不齐的大铜锅,不会有未来祭祀镇地飞天宝物神器一说,所以‘必须统筹’,分段合围!!!

(旁白)施黯之所以厉害,就在于,并没有“穷究其理、沉浸其中”,而是善行其事,边策划边规划边计划,然后就马不停蹄的,去择地经营、悉心摹铸筑鼎的事宜了,如果事事汇报、凡事凭空想象,九鼎难成(通天的塔为什么建不成,只是因为神在捣蛋,大家不同语言而各怀鬼胎,未必)

大禹,要求简单:都城之外,选择那山川形势秀美、黎民有铸造技术的地方(潜台词,都市圈层,因地制宜,资源整合,产业链条)!

而在九州,换今人今天看来,适合这个条件的地方显然不在少数,但在上古时期的此次筑鼎,不论是重量和难度上都可是远超黄帝当时的规格和型制,考虑到九牧之山河图一统的重大政治考量,资源获得与人员管理调度安排和冶炼技术广泛交流推广,这根本就是破天荒、咱华夏九州第一次全国性的部落科技大会了不是!!

所以地点,不能离阳城太远,要利于及时决策,更不能生事惹祸端,其他的考量,暂时先放一边!!!

施黯想“中原、楚地、尧都、关中、巴蜀、东夷,都有青铜冶炼技术,但哪里,方为最佳筑鼎之所?既兼顾传承又利于成本节约??

“头简直大了去,马儿都不听话了,是青草的诱惑吗,且随它”

不觉信马由缰,西行到某山脚下,猛一抬头,这可不正是,大禹所设想的那筑鼎之所吗“真是的,也不与我明说,好歹是被我找着了”

这里的人们,正在兴高采烈的开采、打石…

施黯脑洞大开,心里顿时浮现出“九州来的各地工匠,同吃同住,分工合作,友善交流,大家有说有笑,为筑鼎而来,好一派繁忙之生机和气象”的宏大场景

就这里了,请快马禀告大禹君上:九鼎筑荆山

第四节、鼓造中途,大禹绕道荆山巡视

(旁白)不知,是天意还是下意识,荆山铸鼎,就这么定了下来。

为了接地气,哪一州所贡之金属,就拿来铸哪一州的鼎,不够的就地提炼或各州鼎之间阴阳采补亦为常态。

走遍了九州河流山川的大巫神禹,自然最清楚不过哪里为雌水哪里为雄火,所以给施黯画过九宫河山图。

将各州内的山川地理人文包括九牧徽章图腾雕刻鼎上,在锻造时添加天铁混合其中,如何用明火和暗火,做到,金生水,四象九龙?

‘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则是我华夏第一神鼎-禹九鼎,‘呕心沥血’铸成的关键,顺便的一个小物件九音盒和禹字小九鼎,且是后话,所谓无巧不成书,大小九鼎珠联璧合,应了巧夺天工!

一时间,天下能工巧匠云集!!

包括三百名三苗冶炼工匠,也正从洞庭出发前往荆山!!!

鼓造中途

大禹至。

几个月后,五岁一巡守开始

大禹心里惦记九鼎,故特地绕道,决定前往荆山视察一番。

大禹:确实能耐,被施黯整成了个非常有条理的大工地,数万人在这里井然有序!

(抬眼望去,各地来的工匠们正在那里忙碌,绘图的绘图,造胚的造胚,锤炼的锤炼,设计的设计…)

居然没人怎么理会大禹一行数人,但他们心里还是欢喜的,“都像这样专心致志干活,何愁天下不昌盛富足”

(旁白)因,想着九鼎铸成指日可待,禹迈开大步,一个人贸贸然的直奔中央那个最大的工棚而去。

那个最大的工棚里,除了部分倒班的人在休息,就是刚眯了会,就又双手端着大禹赐爵,一边饮酒一边在固定的甲骨上刻弄着极简文字,嘴里还不忘自言自语抱怨的施黯

“缘何不是在竹木简上,布帛丝绸也可以,印染也可以啊!非得用雕刻吗?手都起茧了,耽误我实实在在的干活了…”

大禹,人还未至,声音先到,并隔空喊开了话:“施黯,我是来拿《禹法》的,想来这九鼎,也应该是要完工的关头了吧”

大禹一连串爽朗的声音,正穿过山谷,穿透布帘子,穿风而来,直接把施黯的瞌睡和毛发都给彻底惊醒了

“我的王啊,您咋这个时候,就来了呀,怎么汇报工作嘛?我得赶紧披挂一件衣服盖在身上,装睡,嘿,你说也怪,他一来,我日以继日的不休不眠,竟然突然顿悟,被治愈、困了”。

第五节、太白昼见,施黯来报九鼎筑成

(太白昼见,九鼎铸成)

不觉两年已过,某日白昼,一连九日,大白天都能看见太白星在天空闪耀,引起满朝大臣纷纷议论,都猜不出它是福是祸…

忽然施黯来报:“九鼎铸成”

禹大喜:太白昼见是吉兆,便吩咐,将那九个鼎,都迁到都邑来。

于是施黯,又开始组织几十万人夫,足足费了三个多月时间,方才把九个何止于万钧的神鼎,给迁到了阳城,幸好上古时光缓缓,君王们,性子也不急,”咦,这又,问鼎中原,又那样,逐鹿中原,但这鼎和鹿,又是什么一层或其它隐晦的关系啊,今人头大啊)

九鼎非常之重大,因为代表了天下的九州,分别为冀州鼎、衮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已经从是各州标志物,转化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和传国至宝了…

施黯用手拨弄了几下头发,心里就愉快的想“所以,欢迎你们,可呼天唤地的九个大家伙…至于怀里这个小玖鼎-微蓝夏启龙西玉方,则是给禹亲夏启另行打造的一个礼物,龙血禹码藏在东夷的九音合里,这妥妥的天才之见,难道不是吗!”

(旁白1)

小玖鼎:是施黯安排人在古蜀地,做的九个音色不一的浓缩迷你型玉鼎把件,玉出岷山昆岗,打磨的金刚沙则来自汶川,以麂子皮条裹解玉沙拉磨切割玉石,通过宽窄不同的凹槽金属刮刀,龙符号的图形雕刻在玉器上。

九音合:则是东夷部落那边自告奋勇送来的,原料取材居然包括尧都那边的陨石,是工匠们选取九州之地的天然水晶雕琢出来、凤鸟的九孔音枕的盒子。

(旁白2)

非常玄妙的是,蜀地和东夷双方的工匠并没有见面,只是大致知道尺寸,但在九音合依序放入蜀地来的玉方小玖鼎后,却异常吻合,而且都把器物做到极致的华级,最珍贵的还是大禹治水得来的九龙之血,可谓画龙点睛的神物,其血脉感应何止千里…

更有工匠说,在鼎合之时,放入小玖鼎,还能摩擦出七韵八声九音。

所以,如果你能听到八声袅绕,就已经是有缘之人,至于,九音天外,音声和谐深邃,非极为尊至贵之人才能听见、感悟,其蕴含九天诸地合鸣之音,甚至借来神力,也不足为奇了!

(女旁白)

据说禹也听到过,当时表情凝重,留下泪来,称之为大地之泪“海问-陨星九音”,自他之后,夏-家天下470多年(17代王,之前为炎黄时代,包括虞和华),只夏桀在鸣条之战前,差一点就听到!如果当时桀听到了九音天外,借来了所谓“神力”,历史还是夏商周到今儿,这么发展的吗?

(男旁白)

历史哪里能做如此假设,显然也不能这样的推理!即便你鼓捣出传送之门,进入那片时空,因为过去了就不会再来,即便轮回,那也不再是当时那时了,时空会像弦波一样流浪出去…

施黯拱手,满脸尘土之色,异常自豪的对大禹说:“幸不辱使命,九州的神鼎都在殿外,大家正在兴奋的观看,东夷来的九音合、蜀地来的小玖鼎则在臣怀里,是给夏启的礼物”

禹点了点头,对跟在身边、一直学习和帮忙的夏启说:“启儿,我先帮你收着你施黯叔送的这份厚礼,我们还要说说话”

夏启,颔首低眉,拱拱手,问父亲:可还有其他训示?

大禹温情的看着夏启,说道:希望你能真正向伯益学习,但愿你能不负众望与百姓所托吧,或许你治理好几个州还是可以的,至于开天辟地的立国创世纪,可能需要你慢慢去觉悟了,(禅让是美好,家天下才是传统),另外有个好消息,你涂山氏娘家人来了”

第六节、大禹九鼎,天地连通的神器物件

夏启,对施黯也鞠了个躬,然后果断转声离去。

施黯继续对禹讲述:这九个蜀地的小玖鼎,不仅匠心独到,外形玲珑锦绣,工艺技术水平也是极高,当它与东夷那边送来的九音合,吻合后,会发出自然七韵地八声天九音。这,镇地-万钧禹九鼎、传国-微蓝小玖鼎龙西玉方、飞天-海问陨星九音,可不是三件套把件那么简单!它,可分可合,有玄机、龙血、巫的一个天地连通物件,我把图语的“禹”藏于玉中,不知道算不算泄露天机?

大禹:且在这里,和我细细道来

旁白:

最后只听得施黯声音越来越小,已经是耳语,“除非,万不得已、九州生死存亡,砸碎飞天海问,进行星际链接、借神力扭转乾坤…”

大禹:时间飞逝,酒也微醺,希望我们的担心并非多余,可以持久一些,人算不如天算,总感觉时间不在我们这边,天道无情啊,必须谋事在先,我们也到外面去看看大鼎,晒晒太阳吧!

君臣二人,并排出得大厅,看着殿外合理摆放,或伟岸如山或阴柔似水的九鼎,万象山河百态,不觉相视一笑!!

之所以,费这么大劲儿去铸造九鼎?

真正目的在于连地通天,在战争、异星人和天崩地裂面前,人太渺小了!

如何自救?

所以九鼎,大到海问飞天、中到华夏载天(成都载天而来)、小到九鼎祭天,是个‘全能锅具’”

只有搬运过的人才知道,其实之重,何止万钧(鼎中内含拳头大小天铁万斤重),远不是人力所能称量和理解的

甚至在陆地运输中,每个木制的车轮,都是“一边地下放木枕、一边上面有人不停的浇水降温(是不是有些熟悉,埃及金字塔建造大石的运输过程中也是用了这种方法)”

只有参与设计的人才知道,每一个鼎都是注入了每一个州的魂魄的,因是将神魔刻画鼎上,并进行了封鼎…

那些,魑魅魍魉,岂会如此就安心,也是个一路的折腾,虽有巫师随行诵经弹压,但最终还是直到山川群神之主的人间大禹,挥洒出他的鲜血,这鼎才得安身认命,而神化为连接天下的器物了。

铸造九鼎,其实也是一种各地工匠之间的比赛,天下虽然形式上统一,但各自信仰和崇拜与精神图腾还是有着显著的差异,所以当这九个鼎按照河图洛书的九宫格摆放时,其实就是为了他们拧在一起!!

关乎天老爷吃饭、关乎九牧部落山河图景徽章、关乎天下一统威严象征,更是具有‘拜祭神灵沟通天地’之鼎力,未来具有“海天”使命,所以九鼎,在秦之前,为什么那么重大,自然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