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决定办一个全国性的报纸,当然说全国有点言过其实,因为依这个时代的信息、交通情况,一份报纸从国家北边传到最南边,没有三四个月不大可能。
之所以他想用全国定位这个报纸,是因为哪怕这个报纸上登载的内容达不到即时性,但它仍旧是一个舆论的导向窗口,或者将来还是一个时政散播的最有力途径。也是一个民众——特别是知识分子与政权中心对话和交流的平台。
当然现在初创阶段,决不能议论政治短长,甚至不能在政治、经济上有导向性言论。
它从趣味、娱乐、民生指导上入手,可以以一份故事、传奇、杂谈报纸的形式出现,可以刊登一些利民广告内容。
这份报纸公开刊行,板面设计一定要区别市面上的手抄报,尽可能靠近二十一世纪报纸,做到集观赏性、娱乐性、收藏性于一体。
还有一个功能,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培养京城及周边识字人的一种定期读报习惯,让他们只要想起找什么日常生活指导和国家政令之类的讯息,就联想到这份报纸,甚至兼而有工具书的作用。
承办报纸的编辑,最好跟这次和老师一起招聘,两位编辑,顺便培训他们排版工作,印刷工人得去民间图书出版行去挖人。每发行一期得至少两个印刷工劳作好多天才能完成,所以按一天能印出一千到一千五百份来计算,发行定在十天到半个月一期刚刚好,每期出一万份。
版面设计要区别开这个时代像折叠奏章似的形式,还是设计成现代四开两张,分为八个版面,有报头,也有区分线,但不宜太花俏,以方便印刷为原则。
这么一份报纸成本价大概二十五文钱,包括纸钱、墨钱、运输、采购、印刷工人工钱、编辑校对、器材耗损等等。每期报纸出一万份,送到书肆代卖两千份;然后让那些乞儿当报童卖五千份,可以每卖一份报让他们赚一文钱,其余三千份则跟船南下、或者跟北上的商船沿途站点售卖,走向全国。
办这份报纸投入人力物力不少,那个小说连载,需要花润笔费去买稿子,前期肯定是会赔本,但是几期过后,接一些广告收入,账面达到收支平衡,甚至小有结余不是问题。这份报纸的创办意义,不在于凭它挣钱,而是因它可以争取到一个和文人知识分子对接的窗口,它是一种势力、是一块阵地,更是隐形的武器。
周显庸一宿没睡,天刚亮,就跑到学校直接去找冯校长。
冯校长有点吃惊,侯爷从来没这么早来过学校,这会还没吃早饭呢。
周显庸开门见山道:“我有个想法想和冯校长谈谈,你给补充一下。”
冯校长二话不说,跟着周显庸到了他办公室,顾不上点炭盆,周显庸拿出两张四开大纸展开,一上一下平铺在桌子上,招呼冯校长过去看。
冯校长低头看了一会,只看到报头,第一版,第二版,翻下去,里外共八版,再无其他。
冯校长有点不明白:“侯爷,您这是个什么?”
周显庸问:“你见过邸报没有?”
冯校长点头道:“见过,那是个折叠小册页,可以折叠起来揣在袖筒里,这个又是个什么东西?这么大,和邸报有何关系?”
周显庸道:“我想办份报纸,类似于邸报那样的面对全国民众。”他边说边指着第一版道:
“这个第一版内容是国家政令、律法,第二版每期刊登一届科考真题,还有民生百科、医疗、播种知识,还有就是指导老百姓衣食住行,京城内外的轶闻杂事。”接着他又翻过背面,指着第三版道:
“第三版是登载一些广告内容,面对的是大商人,谁想把他经营的生意扩展到全国,就可以花钱买这个位置的广告,这个板块决定着我们这份报纸是否赚钱,或者赚多赚少。”
周显庸又分别指着从第四版到第七版道:“这四个板块是小说连载,我准备选择一部小说,每期连载一章,大概五千字左右。
“最后这个板块则是诗歌点评,拿出一首古人经典名诗,介绍这个诗人背景,当时所处社会地位,以及这首诗要表达的意思,像征什么,好在哪里,详细点评,再拿出一首咱们现在还健在的名人写的一首诗作对比点评。”
冯校长对周显庸前面介绍那几个版面没概念,也没什么认同感,但是当周显庸说到最后一版内容时,他的眼睛唰地亮了。等周显庸刚说完,他接下来就问:
“侯爷,这个选择古诗有什么要求?还有点评又是谁来点评?现在还健在的名人诗词也是同一个人点评吗?”
周显庸微笑道:“冯老师,我认为你很合适,我听过你的课,你分析问题不拘泥一个角度,纵横对比,深入挖掘,非常善于点评诗歌,这个报纸的总编辑非你莫属。”
冯校长毫无忸怩之感,立马点头,兴奋道:“这个好,很好,侯爷,那这个报纸怎么个办法?印刷,还有分发,随官办邸报一起发吗?”
周显庸也不怕冷,示意冯校长一起坐下详细聊。他道:
“咱们逐一来讨论:我之所以想办这么一份报纸,是因为现在识字的知识分子大都愚阔、保守、思维古板、不懂变通,他们应该是引领整个社会前进的,但事实是他们阻碍新思想、新风尚、甚至新型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这份报纸就是一个敢于挑战顽固分子的武器。”
冯校长不停点头,示意周显庸继续讲。
周显庸接着道:“依靠我们任何单个人去一一对接、劝说那些老顽固,一个没效果,另一个没必要。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报纸,比较技巧而隐晦地提出我们的主张,只要不在国家政策、经济领域针砭时弊,官方就不会干涉我们这份报纸的发行。
我们在第一版面就介绍新知识、新技能、科学、合理地防治疾病,提高婴幼儿存活率,增产增收。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东西,方便各行各业的人随时参考,基本属于百科全书的范畴。”
周显庸适时深入:“冯老师,我们这个报纸不便宜,注定不识字和穷人不会购买,但因为内容有利于举子参加科考,商人可以开拓业务范围,有钱人能看到娱乐小说,这样买咱们报纸的就划定在读书人,商人,富户和官家内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