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日更三十天,写出一个10万+

没想到,截止到目前,我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记忆中的一中家属院》(2月3日)阅读量超过十万。还真有点激动,这个寒假刚刚开始写公众号文章,就诞生了一个10万+。

不知为啥这篇文章有这么高的关注度,大事不决,我开始咨询“豆包”。得到的解答如下:

首先,从情感方面,这篇文章承载了很多人的怀旧情感。文中的一中家属院有着许多人的童年、少年回忆,文章可能勾起了不少读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如在院子里玩耍、邻里间的相处等场景,让他们沉浸在美好的旧时光中。它还触发了不少人的校园与家庭情感。与一中相关联,会让曾在一中学习或工作的人以及他们的家属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它既是校园生活的延伸,也是家庭生活的特定场所,这种双重情感纽带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其次,从内容特色分析,这篇文章细节丰富,它详细描绘了一中家属院的建筑风格、布局、周边环境等,使读者能够清晰地在脑海中构建出家属院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而且,文章本身故事性强。通过讲述发生在家属院里的故事,如师生情、同学情、家庭故事等,以故事吸引人,让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了解更多。

第三,受众群体至关重要。出于保护隐私和避免伤害方面的考虑,文中没有出现真实地名和人名,这是创作的需要,这样可以增强故事的普适性,赋予创作的灵活性,而且防止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避免引发不必要额法律纠纷。

广大读者,能读到本文,基本上都接受过教育,对中学存在的“家属院”留有印象,看到文中涉及此方面的话题,自然很感兴趣。文中所述的“一中”应该会有大量的校友以及他们的家属,这些人构成了庞大的潜在读者群体,他们对与一中相关的内容天然具有关注度,并且会积极分享给身边的人。另外,这个话题容易引起社会大众共鸣。即使不是一中的相关人员,也可能对家属院这种特定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感到好奇或有类似的经历,从而被文章吸引。

另外,从传播因素的角度分析,文章发布时正处于春节,赋予本文的流量也相对会高一些。读者在阅读后,因深受触动而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广泛转发,使得文章的传播范围呈指数级扩大。这样,社交媒体起到很好的助作用。而且,该公众号刚刚获得流量主资格,获得更高的曝光度。公众号有了一点知名度和500人的粉丝基础,文章发布后能迅速触达大量用户,为文章接受到更多阅读量提供了基础条件。

据说,文章有超高的人气是很不容易的,起码得引起读者的共鸣。可能我的文章怀旧色彩明显,经过转发,触及到60后或70后最深的回忆,想起过往时光,于是就把文章读完了。但是,有的读者被“一中”二字所迷惑,他们没搞清楚我在写哪里的一中,纷纷跟风,直到读完还莫名其妙。

我是对非虚构写作心存忐忑的,担心表述不当让当事人感到不适,于是就用了化名,地名也没写得很清楚。这样写作符合文学伦理吧,尽量不要引起麻烦。

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