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2025-4-15

妈妈现在没有起床。

爸爸早上起来,问我在煮什么,我没有回应。他向我提起敲鼓的事情,问我要不要学架子鼓,这种鼓好,问我“这种架子鼓好像在湛江是没有的,是吧?”

我知道他只是一时兴起,看网上视频里的人打架子鼓,他也想学。他以前还想要学唱歌,学画画,但是很快便放弃了。我不知道怎么把问题推回去,只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去琴行问问应该知道。”

他立马抓住了这点“那你帮我搜搜。”

我只要发表了意见,他就让我帮他干活。我并不想帮他做任何东西,他自己有能力做得到,但我不知道怎么办。我知道我的回应出了问题,那下次他再问我意见,我该怎么去回答他比较好呢。

我至今学到的是标记,镜子,反问,怎么做这些技巧。用前两个不大适合,他很喜欢问问题。我标记他“你很感兴趣的东西,喜欢让我去做呢。”这样似乎会激怒他。“你感兴趣的东西,好像想找我一起去做。”这种句子似乎更好。

假如我说“你没有在网上查过吗?”。他很有可能会回“没有,你查到了什么。“然后我又再次不知道怎么回应。“你是不知道搜索什么关键词。”“你是不知道搜索那里有架子鼓教学出现什么。”

不要回答他任何问题,抓住他的是和否。他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做,他从以前就是个不懂深入了解的人。他也听不进任何意见。

今天早上打开美团,这是我每天早上都会做的事情,我想要买东西,可是不知道买什么,想看看有什么便宜的,最终是我不需要这些货物,然后关掉手机,这个行为持续五分钟。

我打开淘宝,重复一样的动作,想要买椰子油,但是价格比上一次购买贵了五块钱,我打消了念头,这个行为持续了七分钟。

我昨天也重复着一模一样的行为。打开手机,想要购买,关掉手机。

今天早上看到中国移动发来让我购买流量的信息。我发现手机套餐原本有流量,可是现在取消了。我很生气。但是无可奈何,之后把移动网络给关上。这是今天比较新的行为。

月圆了,我幻想了月亮和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想不明白。

我刷了JT叔叔的视频,他在教做简单得运动,令人长寿,他平衡力很差,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听他的视频,想要学习治病的方法,没有任何用处,后来慢慢地没有在听。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都不是什么值得学习的对象,他们的知识也不会对我起作用,我只是习惯性地扮演一个学生的角色,这种习惯从我出生开始便存在,一直延续至今。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学习的知识对我毫无用处,那我每天浪费在这上面的时间,到底去了哪里。也许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而我只是在做喜欢的事情,习惯的事情罢了。我又陷入了脑袋的恶性循环。

我依旧循例看了下网上视频的标题。昨天我看了下中医推拿的视频,今天立马给我推荐了中医推拿的类似视频,这些狗屁充斥大量的语言,他们习惯用嘴巴而不是身体去教,怎么听都不会懂。

我想到了倪海厦,想到了游朱义,想到了节目上深圳儿童医院的医生,想到了以前认识的内科的一位教授,想到了我硕士导师的表现,他们有着共同点,他们能够救一部分人,这部分人很认同感激他们,他们喜欢抨击其他他们认为没有水平的医生,他们喜欢说幸亏患者遇到自己。而他们互相对立,中医说西医不行,西医说中医不行。

我看了11点热炒店的节目。MELODY说“五十岁以前男人请不回家,五十岁以后男人赶不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节目写的剧本。而沈玉琳则接话“那像我这种年龄要是离婚,那就等同于被遗弃“。这种自贬的话术,渐渐地成为主流。而以往的综艺节目,是自己自夸,别人嘲讽。

昨天看了大师课。那里面也在教一种技巧。当别人恐吓你,如果你不照做,那么你就会失去一个孩子。而大师课教你怎么去回应。标记它,“听起来这件事很是紧急。”或者是问对方“如果在期限外没做到的话,会如何做。”另外也教了如何去恐吓别人。使用“对不起,这是我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我必须在这个时候完成这件事或我必须在这个时间段退房。”这样的句式。可是这种技巧能够用得上是因人而异。也不妨碍使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