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备战考研的夏天,终究未抵过回家的冲动,哪怕只买到站票。被复杂知识环绕,便顺道经停郑州体验,用一白天简单窥探它的真实面貌。
“三个甘肃人抵不过一个老陕,三个老陕抵不过一个河南人”,来自父辈从小的教导。半封闭环境下的生长,大人的灌输基本是照单接收。上大学后,身边有了很多河南朋友,然并没有感受出智商上的碾压,倒是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手法让人感到新奇。基于此,对这趟旅行充满了期待。
坐的是趟直达列车,按照过往的经验推断,该车型站票会很少,事实却截然相反。在人群中艰难穿行,妄想找寻一息之地。腾挪中过往经验总算起了效果,餐车与普通车厢的过道空间果真常人难以想到,毕竟再往前一步需要消费。所幸没受到多少打扰。后半夜无心睡眠又顿感无聊,起身去车门处透风,再回时那位置上已有了新人。无奈,再次挤进人群找寻狭小空间。路过补票车厢时最为拥挤,列车员被人海包围、忙个不停。收集了周围人断断续续的对话,理解了整个场面。原来多数人都是买到其出发站的下一站,又在其终点站的前一站补票。列车员根本无心仔细查验,即使知晓也心照不宣,他们最重要的是要在这些乘客下车前办理完毕所有手续。拼凑出整个过程后,不禁感叹个体竟可以反过来利用群体,妙不可言。总算是找到了一个下脚点,舍弃掉了自我的虚伪矜持,一屁股坐在地上埋头睡到天亮。
二日便是到了郑州站。初来乍到,全身上下的警惕性均处于高级别,结果还是来了三轮攻击:第一轮一男生装哑巴,躲了;第二轮是一女生不说话要递一张纸,闪了;第三轮是一阿姨要给我上演苦情戏,按现在时髦套路讲就是拼夕夕差一刀,一个加速跑了。
想去二七纪念塔,看时间还早,距离尚可接受,开始徒步穿街过巷。路途中于己稀奇的事还真不少。有学习到两家火锅店运营模式:一家是两层,一楼还在装修,二楼已开始营业;一家是左边还在装修,右边已经开始营业,中间隔了几层帘。瞬间被开拓了思维,这样确实可以节省成本,而这在自己初生长的环境里欣赏不到。再路过一家具规模的文具店,大概其墙边经常会被闲杂车辆占用,故店主在其玻璃墙上贴了一句警示语:墙边勿停车,扎胎放气。思维受到了强烈震荡,人性的恶可以反过来利用,玩法十分高级,同样初生长的环境下根本想象不出。肚子实在饿到不行,担心饮食不适,挑挑选选进了家牛羊肉泡馍馆。以为是西北风味,结果整体淡而无味,竟有些自我怀疑是否失去了味觉。脑海浮现室友晓辉说学校饭菜味道过重,那刻算是有所理解。
简单填充了肚就又上了路。很快到了二七塔,兴致勃勃地想进去感受下民国时期大罢工历史,但入口的保安小哥一直不停给我说话。小哥说话轻又带口音,似懂非懂。几番尴尬后算是彻底明白:下班了。
没办法,改道周边闲转。天渐闷热,在公园某处歇息,总能感到嗡嗡作响,再定睛看周围已坐满三三两两的人群。起身寻找安静,吵杂的声音仍旧紧随其后,难以摆脱。简单歇息后便出发去了车站。站前广场天桥下铺满整齐的凉席,很多大叔在酣睡。傍晚时分站后广场涌入穿同一服饰的大妈,不紧不慢地跳起广场舞。也是一番好不热闹的景象。
自此,郑州之旅算是告一段落。也许西北的风沙给那里土地蒙上了薄纱,也给那里人民的心理蒙上了薄壳,会对异己态度有所保留。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环境,不同环境对人的影响又是不同,不同环境下的人对世界的理解又是不同。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非只是为了告诫后人知行合一,更多该是为了传送前人经验多是参考,需要个人在实践中不断纠正偏差,找到和自己最好的契合点。毕竟,个体对世界的看法都是多少带有偏见,一叶障目没有例外。
好了,开启西南篇幅,下一站,又感稀奇的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