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电影映照现实,剧本遭拒?
- 年代华娱:开局和女儿国王拍电影
- 年代锚
- 2143字
- 2025-02-03 00:03:03
丁福贵提到的这些人,高卫华也是认识的。
寡母那家名声不太好,大家说她不检点,但其实都是捕风捉影,本人还是很热情的。
懒汉是真的懒,天天靠救济生活。
前者要避嫌,后者更没人理。
丁福贵的分组计划进行不下去。
按照他跟小刚村学来的经验,丁子寨没打算立即打散,各家顾各家。
七八户为一组,避免某些家独木难支。
知易行难,落到实际操作,寨子里没有哪个组愿意接收那两家,甚至闹到抓阄的地步。
懒汉没自尊,反正都是混,觉得无所谓。
寡妇就不行,忍不下这口气。
……
总之问题堆到丁福贵这里,他愁得头发又白不少。
“有办法吗?”
丁福贵眼中满是期盼,盯着高卫华。
高卫华会写小说,以前他还不觉得,直到剧组真正进丁子寨,丁福贵和村民慢慢信服。
盖《喜盈门》电影里的‘陈家大院’,剧组最后给出五千费用,极大改善村里资金短缺的现状。
平常剧组的吃喝也要寨子供应,住宿也有钱拿,丁子寨这几个月没少获利。
剧组走后,院子不会拆,还是丁子寨落好处。
谁的功劳?
当然是高卫华。
是他告诉丁福贵要留下剧组,而且向剧组推荐,并且说服丁桓章的。
如果他都没办法,丁福贵不知道该找谁。
前段时间没问高卫华,是知道他准备高考,不想打扰。
现在老伴提出来,丁福贵顺水推舟询问。
解决办法?
高卫华是真的有,但他看看丁福贵,暗暗叹息。
这位年龄大,不是合适人选,否则还真能像某部电影里那样,实施自己的计划。
对!
高卫华所知的这部电影映照现实,和丁子寨当下情况类似。
电影的名字《咱们的牛百岁》,说的也是鲁省的故事。
五个毛病较多的社/员不受各作业组的欢迎,支/书牛四提议抓阄儿分配。
另一位村干/部牛百岁制止这种行为,提出自己带领五个人,另外成立作业组。
这个组被人们戏称为‘懒汉组’,祝贺小组成立时,牛百岁订下章程,希望大家重新做人。
……
中间经历诸多波折,这个组最终脱胎换骨。
丁福贵的热心肠,高卫华是相信的。
但他毕竟不再壮年,哪还能起领头作用,带大家苦干。
至少懒汉那里,是无法让对方信服的。
“以工代酬吧!”
高卫华提出更新颖的做法:“要其他组帮忙种粮食,可以适当收取部分费用。”
……
“不行!”
丁福贵断然拒绝。
这种未来流行的方式,对他来讲还是有些超前。
“不行就不行,你吼什么?!”
刘春花同志‘护犊情深’,不满意丁福贵说话的语气,立即怼他一句。
但转过头来,她笑着问高卫华:“我看你刚刚犹豫,是不是还有其他解决办法?”
“只管说出来。”
刘春花循循善诱:“老头子干不了,也能参考参考。”
厉害!
高卫华暗暗给刘春花同志点赞。
虽然年仅五十岁,但她的这份敏锐,不是丁福贵能比。
呵斥归呵斥,刘春花还是惦着自家丈夫。
从侧面也能看出,她是真的关注自己,否则不会看出犹豫。
“好吧!”
高卫华说出电影里的做法,面有难色:“咱们寨子里除去丁伯您,估计没人愿意担下来。”
“您的身体经不起劳累,我不想您因此生病。”
“就算我9月份走之前帮衬着,明年又能靠谁呢?”
……
“你小子!小看我?!”
丁福贵故作生气:“我现在每顿能吃三个馒头,十几日下地都不带歇的。”
“是啊,是啊!”
刘春花撇撇嘴:“晚上要我给他揉肩捶背是那个?你就别吹嘘了。”
“我……”
谎言遭到拆穿,丁福贵幽幽叹口气:“难办啊!”
他明白高卫华的意思,无法发挥带头作用,贸然带那些人,只会适得其反。
“丁志民啊!”
刘春花提醒老伴:“你忘记老二要复员吗?”
“我看他不用去市里的武/装部,就回村里带这个组。”
……
到底是夫妻情深,她想帮丁福贵,宁可搭上二儿子。
高卫华很佩服。
相对于丁福贵、刘春花的‘大’,只顾着自己小生活的他,显得渺小。
可惜!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随着丁福贵这代慢慢化作历史尘埃,淳朴慢慢成为稀罕事物。
“就照你说的办!”
丁福贵欣然点头:“我带他们几个,等老二回来就轻松些。”
“卫华不用理会,夏收快结束,没有太多的活儿,你安心学习。”
……
“对!”
刘春花也赞成:“寨子里大家有点儿乱,免得牵扯到你。”
“好吧!”
高卫华懂夫妻俩的意思。
他毕竟不是丁子寨土生土长的人,真要跟丁福贵干活儿,有些人或许怀疑他有别的图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回到知青点的土瓦屋,高卫华心情激荡,哪里还睡得着。
军影制片厂不是托洪雪敏要农村题材的剧本吗?有谁比《咱们的牛百岁》更符合当下的环境呢?
写!
他奋笔疾书,只用三天,就完成剧本,立即寄往燕京洪雪敏那里。
三天后,洪雪敏拿到稿子,立即交给相关领导审阅,但军影制片厂没有采用。
他们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想要《喜盈门》那样家长里短的故事,而不是《咱们的牛百岁》这样有风险的剧本。
没到5月31号,相关部门的批示没出来。
土地承/包给个人这种做法,是否可行都两说,军影制片厂很慎重。
剧本里还提到养兔子,跟搞个体经营差不多,也有悖当下大家的认知。
“抱歉啊!”
洪雪敏电话里很不好意思:“害你辛苦几天,却拿不到编剧费。”
“没事!”
高卫华安慰她:“剧本写出来,还能卖给其他制片厂。”
说是这样说,但军影制片厂退稿的事情,还是让人泄露出去,那些专门挑事的家伙开始大放厥词。
有的说高卫华徒有虚名,有的说他沽名钓誉,还有的说他江郎才尽。
提倡关注农村,分明是要引人关注,其实没有半点儿本事。
高卫华起初不知道。
写剧本给军影制片厂,是看洪雪敏的面子,拒稿也算维系感情,否则怎么会耗费时间。
他现在正全心全意学习,为高考做准备。
但有人看不过去,特地打电话找高卫华抱不平,为此发生一系列连串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