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就在村子在“国家级渔业文化遗产保护区”名义下步入稳定发展的同时,暗流涌动的外部环境却远未平息。全球经济风云变幻,新一轮的海洋资源争夺战正在悄然兴起,而这片曾经风平浪静的沿海村落,也逐渐被卷入了一场更大、更复杂的博弈中。

一天傍晚,于文和袁淇珊正坐在海边一座风化的礁石上,凝视着远处天际线上燃起的橙红色晚霞。海面上,渔船成群结队归来,载满了新鲜的海货和满载而归的喜悦。然而,他们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几分不安。

“你感觉到了吗?”袁淇珊轻声问道,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和忧虑。

于文点点头,“不仅仅是天气异常。前几天我在新闻里看到,有外国投资集团联合几家跨国企业,正密谋开发一项全新的深海捕捞技术,甚至涉及海底矿产的深度利用。”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而且他们的目标,正是这片沿海区域。”

两人的对话在海风中显得格外低沉。尽管村子已成为全国渔业文化的典范,但正因其独特的生态和资源优势,越来越多的资本和技术开始垂涎这里。

就在这时,村长匆匆赶来,脸上布满焦虑和疲惫。

“情况紧急,”他一边喘息着,一边说道,“上级部门刚刚传来通知,说国外那边也在加紧研究我们这片海域的资源,可能会有国际合作项目提上日程。有人甚至暗示,未来可能会引入外资进行‘联合开发’。”

村长的话让屋子里的气氛瞬间凝重。于文和袁淇珊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警惕。

“联合开发?那可不是单纯的生态旅游和文化传承,意味着我们的自主经营权和村民的根本利益可能受到更大冲击。”袁淇珊低声说道。

村长叹了口气,“这次的危机,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棘手。政府虽然一再承诺保护村子的独立性,但国际资本的介入,往往伴随着高额的利益分配和外来决策。咱们之前争取的那些‘村民共投模式’和文化保护成果,可能会被新一轮的开发计划彻底稀释。”

会议室内,村委会紧急召开了一次会议。

村长、于文、袁淇珊以及几位村委代表围坐在一张旧木桌旁。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烟草味和焦虑感。

“现在,我们不仅要面对国内大企业的觊觎,还要警惕国外资本的渗透。”于文冷静地开口,“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的发展模式,确保村民的长远利益不会被牺牲。”

一位村委代表忧心忡忡地问:“如果国际合作项目真的推进,我们还能保持多少自主权?政府可能会借机进一步规范我们的经营,甚至强行引入外部管理。”

袁淇珊眉头紧锁,“这正是我们的核心问题。我们曾经依靠媒体和法律,成功抵制过探矿队和重工业码头的入侵。但这一次,对方背景更为强大、目标更为复杂。必须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村长深深吸了一口气,“我建议,我们先和有关专家、学者深入讨论,甚至可以考虑联合国内外一些独立的研究机构,形成一个‘渔业文化与生态科技联盟’。只有这样,才能在谈判桌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于文点头附和,“此外,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村民共投模式’,扩大村民在经济体系中的比例,确保任何外部投资都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的表决。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外资操控村子的产业命脉。”

会议持续了近三个小时,众人讨论了从法律、资本、舆论到文化传承的多重策略。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之战,不仅关乎眼前的利益,更决定着整个村子的未来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