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都在编制美好的梦
- 重生火红年代,从养鸭开始
- 一指禅码字
- 2040字
- 2025-04-12 18:00:18
“还有啥办法?”周恒现在对周远是无条件相信,是直接开口问了起来。
周远故作思虑,然后才说道:“以前咱们老盯着那几条兽道,但却是忘了,那些牲口要通过这个兽道去哪里?
肯定不是找东西吃,要是找东西吃,芦苇丛里到处都有,它们犯不着往外走。
那只有是因为滚泥坑跟喝水了。
所以咱们设陷阱的时候,可以盯着外面的那些小水坑下手。
观察痕迹,然后再在它们常活动的边上挖陷阱。
多带点蔬菜叶子啥的,当成诱饵。
应该可以尝试一下。”周远这个也不是早就想出来的,而是因为这几天那个野猪陷阱失败了,总结经验,这才想出来的。
“为啥要在边上挖陷阱?”周恒瞟了边上两个小伙伴一眼,却还是没忍住对着周远问出了疑问。
他对周解放他们肯定不会完全相信的。
事实上,周恒也很难理解为啥他一个人能干的活,偏要拉上好几个小伙伴分东西。
但这熊孩子最大好处,就是犟归犟,却是听周远的话。
周远用他的脑子征服了这个熊孩子。
“从那个陷阱的失败就可以猜一下,咱们这片的野猪,都是鼻子尖,而且特别胆小的一群。
你要是在它经常下塘的地方挖陷阱,说不定它们闻到味道,会跑的远远的。
在边上设陷阱就不同了,我不是让你多带点蔬菜叶子么?
菜叶子水分多,滋味好,你们看,小鸭子都吃的欢实。
说不定野猪也喜欢吃,它们鼻子又尖,说不定就闻着味道过去了。
没事的时候,多挖几个,说不定瞎猫碰到死耗子。”周远最后用不靠谱的一句话做出了总结。
这玩意谁敢保证?
他又不是专业的猎人。
就算专业的猎人,到了这个地方,也说不定头皮发麻。
别的不说,看周恒跟解放他们身上的对比就知道了。
周恒脸上一个疙瘩没有,就几道红印子,估计也是在芦苇丛中穿梭的时候,被叶子划的。
而解放他们脸上脖子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红疙瘩。
那还是他们学着周恒佩戴了艾草香囊的情况下。
湿地环境,最可怕的永远不是大野兽,而是里面的蚊虫毒蛇那些。
之所以周恒脸上没有,而解放他们却有,那是因为周恒的香囊是周老四配的,里面不止艾草一样药草。
“对啊,咱们光盯着芦苇丛里了,其实草丛里也可以布置。
咱们也可以在草丛里布置几个绳套,说不定就能逮到一些喜欢吃草根,草种子的动物。”周解放拍掌赞叹,并且举一反三。
“嗯,小心蛇跟泥塘里的猪婆龙就好。
行了,回吧,自己知道就好,别往外传。
这玩意只要你们几个齐心,能守住秘密,靠这片芦苇荡还有这片草原,咱们几家能吃好几年。”周远也是轻笑道,也算是把话讲明了。
带其他孩子,也就是为了不让大家眼红。
但能长期吃肉的,就这儿三家。
“大伢,我们心里有数。”周解放又是拍着胸口对周远表示了一番。
“哥,你不跟我们回去啊?”周恒心里有好多疑问,但还是忍住了没说。
说到这个,周远又郁闷了,他指着斜坡上一群唧唧咋咋嘎嘎的小黄鸭说道:“我还得看这些玩意呢。特么的···”
一句脏话,让大家都哄笑了起来。
这些孩子都清楚,最近周远被宋老师盯上了。
除了每天要学习,还被周老四压在了鸭棚这里。
建立养鸭场的事情,大多数村民就了解一个模糊的情况。
也就是公家要养鸭。
但规模搞多大,周边附属产业又有多大,以及里面的正式工人待遇有多好,现在没一个知道。
就连工作组,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都不知道以后的发展,更何况普通乡民。
所以对于周远的“受难”,小伙伴们暂时没有羡慕一说。
估计要等到养鸭农场正式成立,然后周远进去吃公粮以后,周解放这些人回想到今天,才会后悔。
即将成立的是养鸭农场,不是单独的养鸭场,这是上级要求的。
这几天朱组长他们也考察了很多荒地,不过那就不是一天能完成的了。
青石镇的圩田区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大。
现在圩田区里的面积只有三四十平方公里,要么就是有村落,要么就是已经分出去的熟田。
在周家村往西一里,一道堤坝,
但再往西,从周家村到刘家湾这一片,直线距离四五里地,还有二三十平方公里的荒地。
那边沿着运粮河也有一道土坝,不过遇到长江流域水大的时候,那边必定是被淹没的。
属于还没开发出来的地方。
沧海桑田,有时候并不只是天意,还有老祖宗辛勤的劳作成果。
所以工作组想要建设农场,首先第一条,就是先得填饱圩田区里几千老百姓的肚子,然后环绕着圩田区,把堤坝全部修缮出来。
把运粮河的水,给它们规划好水路,让它们沿着堤坝的外围,环绕着青石镇流淌,滋润着这片土地。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现在一没钱,二没机械的情况下。
想要把滩涂地变成良田,把青石镇变成真正的鱼米之乡,可能需要一代人,或者两三代人的努力。
这就是工作组的梦想。
朱组长他们接到上级的回复以后,没有讨价还价,也没有叫苦不迭。
而是想着从哪开始,分几步发展,如此而已。
修建养鸭场只是第一步,不说别的,就是这次尝试着调动周边民众,就让工作组收获不浅。
如果到公粮入库的时候,能把老百姓的义务劳动的补贴算清楚,没有老百姓私下骂娘,明年还愿意跟着工作组干活,那第一步就是成功了。
至于第二步,就是等养鸭场的成功,让老百姓看到集体建设的好处,那大家才能真正的归心。
当然,那些事太大,暂时还跟周远没啥关系。
他只能坐在堤坝上,看着几个熊孩子又高唱着歌谣,欢快的往村里走去。
而周远,却是只能苦逼着陪同着十几只小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