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水流 短兵

而在此时的伊水西岸。

侯景率领的兵马正如流水般地冲击着清河王的却月大阵。

车阵被烧毁,使其整个前军,左军已经完全暴露了出来。

这是这么多天以来,清河王军第一次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

受到这样损失的,不仅仅只有宗子羽林军,还有诸王府护卫。

他们的战斗水平,在一开始其实发挥得很不错。

因为他们擅长的就是私斗。

也就是小部队以二三人为一组,对同样数量相近的敌人进行厮杀。

但是随着那些偏厢车、辎重车被烧毁得越来越多,能够让对方冲入阵中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这样一来,己方士兵便陷入了下风,伤亡也逐渐开始增加。

不过即便如此,这一波的攻击仍然在杨大眼等人的奋力反击之下被打了回去。

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

这一次将敌人打回去之后,他们并没有再像之前那样吹响撤退的号角。

相反,这一次的号角声变得更加锐利起来,仿佛有什么猛兽将要破囚笼而出一样。

紧接着,就在这一排即将被摧毁的防御工事前方,敌人再一次密集地集结在了一起,

摆出了数个锋矢阵型,就要朝这边徐徐压了过来。

这一次的箭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集,

一波波泼洒在左翼的军阵当中,掀起一阵阵带着鲜血的花朵。

喊杀声再一次在这数百米宽的正面响起。

数百人同时递出手中的刀兵短刃,鲜血逐渐在脚下蔓延成河。

就在这时,下游方向出现了数十条船只。

崔祎远远望过去,发现有一员身穿甲胄的将领立在船头,赫然就是刘大眼本人。

其人手握雕弓,虎目眈眈,随时准备发箭。

而一些站立在舟船之上的王府护卫,此时已经远远抛射手中的弓弩,来驱散那些在伊水西岸的敌人的探马。

很快,这一波船队抵达了岸边。

崔祎当即命令刘大眼负责监督,让船队开始运送河对岸的伤兵优先过河。

这些伤兵都是伤势并非特别严重,但也初步失去了战斗力的。

至于伤势更严重的,往往撑不到这个时候。

由于侯景军在河上游的船只已全部在突袭中被摧毁,他们此时可以肆无忌惮地发挥优势,不断运送人员过河。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水流的作用下,来往之间的点位可能会偏离数十乃至近百米。

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体力。

但这原本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就在这样的运输之下,崔祎留在河对岸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多。

但是此时,崔祎却望向了河对岸的军阵,在那里,敌人的攻势已经越来越猛烈了。

于是,他特意开口说道:

“我亲自过河,在河对岸都督战局。”

这并非是在征求什么人的同意,而只是一道简单的命令。

很快,崔祎便乘着舟船渡河。

此时,在河对岸列阵的兵士们看到崔祎本人亲自出场,一时间士气不由大振。

而崔祎也手握着那把青色大槊,大踏步带着十余名亲卫,在人群中穿行,来到了一个可以监督左翼兵士作战的位置。

这样的攻击在军阵的左翼时刻爆发上演,可以说是凶险到了极点。

因为哪怕是步兵之间的交手作战,也是有一个攻击距离的。

大概就是双方步兵所持的长矛或者步槊的长度,双方隔着一定距离持槊互捅,这样的战斗已可称之为白刃战。

在第一排的士兵,即便全身披挂甲胄,也会以惊人的速度损耗。

但此时进行的却不只是这样的战斗,而是更为凶险的短兵战。

自古以来,能进行短兵作战的战事都更加凶险,也常以此名留于史册。

在这样的战斗中,闪转腾挪的空隙极小,双方距离极近,且没有任何掩护。

一旦接近到这个距离,手中的利刃便可直刺对方甲胄覆盖不到的部位,往往一捅就是一个血窟窿,

其凶险程度仅次于正常列阵作战中位于长枪步兵阵下方的跳荡兵。

而能够长时间进行这样的作战,且不致士气崩溃的,更是勇士中的勇士。

这样的军队,在崔祎所统领的人马当中极为稀少。

哪怕是他的骑从之中也不存在,那些自持身份的宗子羽林,尤其是骑兵中就更没有了。

毕竟,他们可是尊贵的骑兵“贵人”。

自幼熟习家传武学,可骑马驰射、并苦练马槊。

这样的人怎会像低贱的步兵泥腿子一样在泥地里以命相搏?

而这样的步卒,在各家王府护卫和一些伊水流域的豪强部曲中或许能找到些许。

但这些人的忠诚度本就不高。

若是主家拼命催促奋战还好,可崔祎的清河王名号再响亮,对他们而言也并非直接主君。

他们只是作为客军偏师,被清河王通过种种手段裹挟进了这整支军队当中。

像他们这样的王府护卫,豪强部曲中,自不乏有勇力者。

这样的人,临阵会组成战斗小组,一般由相熟(意气相合)的三人或五人组成。

而哪怕死伤一个或伤上一两个,他们便失去了继续作战的欲望,转而开始尝试向后撤退。

与这样的人不同,侯景手下那支头戴兔头面具的亲兵,不仅擅长在马上使用骑术冲锋,最擅长的其实更是这种短兵相接的战斗。

他们聚散离合之间自有一套章法。

而很快,当侯景投入四十余名兔头亲兵后,王子祎在左翼的阵线便被隐隐突破。

而这一次的进攻不同于以往,无论是前锋还是右翼都同时发动。

只不过敌人将主攻方向集中在了左翼,这使得崔祎根本腾不出手前去支援。

他手下的将领虽然勇武,但多是以骑兵为主的将领。

即便将手中武器换成步兵槊,在这拥挤不堪的距离中也难以施展,反而容易被敌人近身攻击。

看到这般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崔祎深知自己这支军队的弱点,或者说是这个时代大部分军队的通病。

这个时代主要依靠重装冲击骑兵,多为具装骑兵,发动的冲锋来决定战场胜负。

因此大家都将大量资源投入其中,相对忽视了步兵建设。

即便有步兵建设,这些步兵也多以对抗骑兵为目的,就像破敌军、杀生军那样的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