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胡才现身

来人正是白波军军帅胡才。

董承面色阴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佩剑剑柄。他本想出言反驳,最终却只是从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说吧,你冒险来此究竟有何目的?”

“安集将军何必如此戒备?”胡才咧开干裂的嘴唇,露出一口黄牙。“咱不过是来看看昔日并肩作战的同袍,叙叙旧情而已。”

“叙旧?”董承冷哼一声,衣袖猛的一甩:“既已见过,就请回吧。别忘了你现在是什么身份。”

“这个就不用安集将军操心了!”胡才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却仍挂着那副玩世不恭的笑容:“咱还要在安邑待上一段时间,有些事情还需将军协助!”

“什么?需要本将军协助?”董承警惕之心大起,“你要做什么?朝廷刚在河东站稳脚跟,容不得你们这些乱臣贼子兴风作浪!”

“乱臣贼子?”胡才突然大笑起来,笑声中透着几分凄凉,“护驾东归时,咱们流的血可不比任何人少!”

他猛地扯开衣襟,露出胸前狰狞的箭伤,“这一箭,可是为救天子挨的!”

董承面色微变,但很快又恢复了冷峻:“若非你们居功自傲,意图犯上作乱,天子怎会痛下杀手。现在时过境迁,再说这些有何用?”

“是啊,时过境迁。”胡才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衣襟,“将军拼死护驾,最后又得到了什么?”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听说张杨那个武夫,不过是半路投靠,如今已是车骑将军。

而河东太守王邑也是大司农,那可是九卿之一!说起来,咱们这些人真是可悲可叹啊!”

“够了!”董承脸色憋的通红,回头瞪着胡才,“你要是无事,那就立即离去,否则要是让别人知道你来此,本将军可护卫不了你的安全!”

“好吧!”胡才见董承已经动怒,眼中闪过一丝得逞的笑意,无所谓的说道,“不过咱相信,咱们还会再相见的!”

不待董承回应,胡才已经拱手大笑着告辞离去。

刚走出密室,他就见孙俨在外守候,诡异的一笑:“孙校尉久违了!”

孙俨面无表情,淡淡道:“在下已经不是什么校尉了,只是安集将军府内的管家!”

他不理胡才有些错愕的表情,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安集将军吩咐了,请胡将军从后门离开!”

待孙俨送走胡才后来到密室,看着表情阴沉的董承说道:“将军,胡才突来安邑恐怕是有所图谋啊!”

“图谋?”董承冷笑一声,“他能图谋什么?白波军已经覆灭,他不过是一条丧家之犬,又能做些什么!”

见董承有些不以为然,孙俨又劝:“那将军不应该私下与胡才相见,毕竟他已经是叛逆之徒。若是传了出去,恐怕会对将军不利!”

“能有什么不利?那个李乐至今都是在关押着,天子并未对他如何,一个胡才又能怎样!”

“可是……”

“好了,此事我自有分寸,你莫要多管!”董承不耐的摆摆手。

孙俨无奈,只得退了出去。

待孙俨离去,董承负手望向密室外,嘴角一弯露出了一抹冷笑:“胡才?但愿你能做出点惊天动地的事情!”

………

安邑皇宫,杨安殿两侧的门房,已经改为偏殿,天子为其赐名养心殿和御书房。

养心殿和御书房既是天子理政之所,也是私下召见群臣议事的地方。

此时,养心殿内,天子刘协脊背挺的笔直,正跪坐在御案之后听着大司农王邑的禀报。

而在殿中两侧,跪坐着太尉杨彪、司徒赵溫、司空张喜、少府兼尚书令周忠、大司农王邑、侍中董昭、车骑将军张杨等,这些人中一部分都是朝中新贵。

而在外围,又有三人在列,那就是秘书郎伏德、杨修和裴潜。

三人有幸聆听君臣议事,自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不过,这三人中杨修最为活跃,根本没有因家族献粮不力而惶恐。

待王邑陈奏完毕,天子刘协赞许的笑道:“很好,河东盐铁之政步入正轨,朕也就放心了,这些都是王卿的功劳!”

王邑心头一跳,连忙谦虚的回道:“陛下过誉了,臣岂敢居功!不过说到功劳,臣不得不提平准令卫觊和盐铁丞贾逵,此二人才是居功至伟!”

“这个朕知道,不过王卿的功劳朕不会忘记!”刘协轻挥了一下手示意王邑就坐。

稍后,他看向周忠:“但所得盐铁之利,大部分都要用于军备。若朕所料不错,李傕、郭汜逃回长安后,定不会甘心失败,还会卷土重来!”

周忠听后,也是颇为赞同的拱手称是。

待议完盐铁之政,车骑将军张杨却是突然说道:“陛下,河东虽然初定,但朝廷兵马还是不足,若是西凉军再度来犯,恐怕还是难以抵挡!”

刘协默然,诸臣闻听也是面色严肃。

朝廷好不容易在河东安稳下来,要是安邑再被西凉军攻破,那大汉中兴的希望恐怕真的要破灭了。

刘协沉思片刻,朝侍中董昭问道:“公仁,你以为如何?”

董昭从短短的一个月内,从骑都尉升至议郎,今又为侍中,升速不可谓不快。

可是,他却是显得更加低调了。只要天子不询问,他就不会发一言。

他不像张杨,升任车骑将军后,一直都是处于兴奋状态。天子召见群臣议事,他总是要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刷一刷存在感。

但就因如此,也惹得朝中一部分大臣十分不满和嫉妒。比如,未得天子恩赏的安集将军董承。

董昭抬头看着殿中的众人,见他们都是望着自己,朝天子刘协一拱手,淡淡笑道:“陛下,朝廷初定,安邑城防和治安应由执金吾和城门校尉负责!

今执金吾伏公已经筹建成卫戍兵马,完全可以担任城防和治安重任。”

“朕明白了!”刘协点头,“那就让徐晃专心练军以备战事,至于城防和治安则暂时交于执金吾吧!”

见天子刘协这么快同意,董承再次禀道:“陛下,自长安东归,羽林和虎贲损失惨重,臣以为陛下应昭告天下,选拔骁勇善骑之士入禁军,以充羽林、虎贲,护卫皇宫安全!”

“陛下,臣赞成董侍中之见!”车骑将军张杨立即起身附和。

董昭虽然已经脱离于他,可他始终认为他与董昭是一体的。对于董昭所提意见,他自是大力支持。

杨彪双眉微皱,捋着胡须说道:“昭告天下选拔骁勇之士入禁军,这自是一良策。可朝廷禁军历来选自河东、河内、河南良家子,这是否与祖制有所冲突?”

“祖制?”司空张喜终于得到一个讽刺杨彪的机会,“要是论祖制,那就应该继续东归洛阳,而不是移驾至河东!”

杨彪心中有气,可又没有勇气反驳,毕竟关于天子移驾河东之事,他做的确实不光彩。

董昭却是笑道:“时局在变,大势在变,朝廷不可因循守旧。再者,选拔天下骁勇之士入禁军是在告示天下臣民,天子和朝廷才是他们理应效忠的对象,而非那些地方诸侯!

此外,三河地区屡经战乱,早已是人口锐减,根本不足以为朝廷提供精锐之士。”

“要是这样,那臣赞成此议!”杨彪稍一思索,便做出了决定。

刘协见其他人都无异议,点头赞道:“公仁此策甚好,不过朕想补充一点,不但要选拔骁勇之士,还要征召天下有志之士!”

说到这,他面色有些黯然:“从长安东归至此,朝廷官员所剩无几,大汉要想中兴,唯有大量选拔天下有才之士进入朝廷!”

稍后,他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朕知道,你们大多都是出身名门贵族,家族之中定有不少才学之士,还望诸卿多向朝廷推荐贤才良将!

有文才者,朝廷将予以考核,择优选用,再优异者可入秘书监为秘书郎!

至于有武勇将才者,先编入禁军,表现出众者为虎贲郎、羽林郎!”

天子这么说了,群臣心里不管如何想,只能称是。但想到能为秘书郎、虎贲郎和羽林郎,他们又是精神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