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蔡邕

圉聚县内,城池外围,士卒们来回巡逻,神色警惕,生怕有任何风声走漏出去。

城内,月氏和羌人义从全然不顾董卓军令,肆意骚扰城中黎庶,行径恶劣者甚至公然屠杀百姓。而董卓对此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胡作非为。

不少屋舍已被那些外来的凉州士卒强行霸占,一时间,喊骂声、殴打声与百姓的痛哭声交织在一起。

唯有一处宅邸,却无一人敢去骚扰。只见董卓拖着他那壮硕的身躯,缓缓从安车之上下来,而后恭敬地站在门外,全然没有平日里的跋扈之态。

这时,一中年男子快步出门相迎,说道:“今日董并州前来拜访,实乃蔡某的荣幸。”

此人便是蔡邕,蔡伯喈。他曾被贬逃亡江南数十年,近日才因日讲一事返回雒中,而后隐居在圉聚县内。

董仲颖一步三晃地走着,腰间始终悬挂着一柄佩刀。此刀可不一般,正是古今刀剑录所载的项羽刀。

“伯喈,你如此说话可就见外了,你我二人,何须分彼此?”

蔡邕一时语塞,心中却因想起自己多年的流浪生涯,最后竟得到一位边地武人的礼遇,不禁百感交集。

“既然仲颖如此说,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董卓闻言哈哈大笑,伸手重重地拍打着蔡邕的后背,同时举起腰间的刀道:“你可还记得这把宝剑?”

蔡邕被董卓那粗壮的手掌拍得连连咳嗽,却也只能赔笑道:“仲颖,你的力气可真大,我有些吃不消啊。”

董卓见状,瞧了瞧自己的手,连连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赶忙将手收回去,说道:“是我考虑不周,我向伯喈赔罪。”

蔡邕接过董仲颖手中的宝刀,仔细端详。只见此刀整体呈较为规整的长方形,四面皆有凸起的山云纹饰,虽无文字,却削铁如泥,一看便是稀世珍宝。

他不禁思绪万千,当初董卓初入雒中时,不过是个来自边地的武人,常拿着这把宝刀想在众人面前炫耀,却无人理会。自己见当时的董卓与自己一样怀才不遇,便随口说了句此乃项羽之刀,没想到董卓竟一直记在心上。

“自是记得,此刀锋利无比,乃绝世宝刀。”

“刀就给伯喈你看看,我还得留着。”董卓大大方方地拿回自己的宝刀,颇为感慨地说道,“当初若不是伯喈你,人人都轻视我,即便我能力再高,恐怕也无人赏识。正是因为你对这刀的宣扬,我才得以入了袁公的眼,进而步入仕途,这可多亏了你啊,蔡君。”

蔡邕讪讪笑道:“若非大人多年来征战四方,屡立奇功,即便我再怎么宣传,又有何用呢?”

董卓笑道:“话虽如此,可如今我说它是普通刀刃,恐怕人人都会夸赞它是项羽刀,当真是世事无常啊。”

二人说着便步入宅邸,蔡邕将董卓送至书房后,便独自返回。

董卓并未挽留,毕竟今日所商议之事极为机密,以蔡邕如今的地位,即便勉强入内,也只会给他带来灾祸。

董卓推开书房大门,只见三人已在堂中就座。

堂侧一人,身姿端庄,跪坐于地,目不斜视,此人乃羽林中郎将桓典。

堂中一人,眼眸上挑,神情透着傲色,正是虎贲中郎将袁术。

还有一人侍奉在旁,神情恭敬,满脸讨好之意,乃是河南尹王允。

王允恭敬地说道:“董并州,如今雒中局势紧迫,我等便长话短说。”

董卓目光扫向那根本没有任何恭迎动作的二人,心中有些不悦,但并未发作,而是大度地理解道:“自然如此。”

王允继续说道:“如今大将军被囚禁在府衙之中,想必是有奸佞在陛下身旁进献谗言。陛下又设置绣衣使者巡查雒中,弄得人心惶惶。我等猜测,多半又是阉党在从中作梗。我等这才出走雒中,寻求大人外援,以还朝堂一片清明。”

这番话,无疑是给他们与皇帝作对定下了一个基调,意在表明他们协助董卓出兵乃是正义之举,并非谋逆,让天下人辨明该站在哪一方。

董卓捋着胡须,眼眸中带笑,心中却暗自不耻这些文人的弯弯绕绕,只是说道:“既然如此,还请王君给我讲讲,这雒中局势究竟是怎样的。”

王允长叹一口气道:“我等着实做过努力,然而刘表与刘弘二人牢牢把持着南北两军,我等难以彻底渗透进去。”

董卓眯起眼睛道:“如此说来,我们面对的可是南北两军数万人马。”

王允补充道:“不止如此,还有大将军部新招募的五千士卒,不过如今剩下不到三千人。另有两位将军的部曲原本有五千人,经我等从中周旋,如今也只剩三千五百人。此外,还有城门校尉朱儁手底下的三千城门士卒。”

因卫尉属于南军范畴,所以王允没有特意提及。

董卓微微颔首,雒中的兵力情况他大致清楚,心中暗自掂量己方实力,已然有了计较。表面上却露出为难之色道:“雒中将近两万人的兵马,而我部不过万余,如今又分兵两处,圉聚县方向仅有三千凉州铁骑,若是对方有心防范,恐怕难以成功。”

王允赶忙说道:“大人莫要担心,如今桓、袁二位中郎将领兵共四千,可协助将军。加之圉聚县内还能征调乡勇,兵力方面自是无需忧虑。”

董卓望了一眼一直未曾发言的二人,试探道:“如此甚好,只是不知二位一直不说话,可是有何意见?”

桓典眸子微微抬起,只是起身道:“此番我等只为清君侧,恢复朝政清明,其余之事我便不参与了。兵事之上,我会配合董公。”

说罢,桓典便起身出门而去。

袁术捻着胡须,轻笑一声,说道:“叔父出门前交代过我,一切听从董公指挥,我所领的士卒,自当由董公调遣。”

董卓心中冷笑,一个对他甩脸子,一个拿袁隗来压他,不过是形势所迫,自己也只能迫不得已与之合作。

“既然如此,那便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