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革新

老皇帝南巡还有段日子才会回京,林炜又在内阁告了病,现在还有了为十四阿哥整军的任务在身,他每天都和这群兵士们泡在一起,同吃同住同训练,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反正古北口距离京城也近,若是着急,半天也赶回去。

他前一世没当过兵,但和很多部队转业军官共过事,耳濡目染间也大概知道现代军队是怎么样的一种作风,林炜也就照猫画虎,将各种现成的制度套到这群八旗兵上。

比如原先这群大头兵们根本没有精气神可言,平日里水汤尿裤,训练站哨时甲胄一穿,便算是当了兵了,林炜第一个要求,就是他们每天早上训练前,都必须整理好内务。

这群士兵懒散惯了,哪听过当个丘八还得叠被子、擦营房的说法?一开始十分抵触,觉得那都是娘们家才应该干的,不过他们见林炜以身作则,亲自收拾营帐,也不抓他们伺候,心中抵触稍减。

内务一好,这群八旗兵开始有点兵样儿了。

至于伙食,林炜也是紧跟着落实。

在朝廷新任命的佐领没来前,他先要求士兵们一人一票选出了士兵议事会,但并非权力组织,只负责军饷发放核查和后勤管理,也事先约定好,如果某人尸位素餐,或是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那士兵们也可以投票换人。

换句话说,士兵议事会只负责伙食。

这件事看上去简单,但其实比整顿内务难多了。

这群八旗兵丁虽然在旗,可其实和军事农奴没区别,思想上被人奴役习惯了。现在真让他们有点决策权,要么畏手畏脚,不敢决策,生怕得罪了人,要么就像罗大炮一样,不管不顾,凡事就只考虑自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炜试过很多种方法,但最后还是觉得,得从思想入手。

他在日常操练中加入了政治课和理论课。早上不晒,进行两个时辰的军事训练,下午日头太毒,便进行政治课讲解,晚上则是扫盲和军事文化素养的理论学习。

面对底层士兵,没有那么多顾忌,思想可以稍微放开一些,言论也可以大胆一点。

在政治课上,林炜借用了儒家天下为公的理念,宣称这次改革是为了回归祖宗“八旗先祖共耕共战的遗风”。又将《孙子兵法》中的“上下同欲”,引申成了军民之间和谐关系。

他对这群兵丁期望大,是按照培养军官的方向培养的。林炜希望有朝一日,这些人一旦或调或迁,便能将自己的思想散播开了。

“你们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满人以这么丁点儿的人口,又身处苦寒之地,就可以击败李自成,剿灭残明,平定天下?”林炜和这群士兵们站在卧虎岭长城隘口,望着远处的血色残阳慢慢落山,脚下的茫茫山林发出呜咽的风声。

经过了一个月的调教,此时这群兵丁每个人都老老实实地坐在地上,比以前规矩多了。

“因为满人兵强马壮!”

“咱们爷们可都是带把的!怎么会输给那帮没有卵子还去敢兵的!”

“因为太宗文皇帝公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大家都愿意效死!”

“咱们公里公道的讲,其实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满人来自苦寒之地,知道南边花花世界的好了!”

这群底层兵勇们最好的一点,就是从不藏着掖着,想到啥说啥。

老十四认真想了一会儿,说道:

“林大人。”

“皇阿玛曾经说过,因为满人不内斗!”

“就算多尔衮和豪格打成那样,就差兵戎相见了,还是想着先平定天下,愿意推世祖爷上位。”

他稳住大局后,就又到喜峰口调查研究去了,转眼再回来,就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古北口八旗兵营,老十四惊讶的下巴都要掉了,当即决定要住下来,到底要看看林炜是怎么整军的。

林炜点了点头:“沾点边了,但还是不对。”

老十四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我倒是听说,前明那年好像收成不好……”

后世确实有明末小冰期导致粮食减产才亡国的说法,但其实还是不准确。

林炜知道这个题对他们来说有点难了,拍了拍身边的红衣大炮,解释道:“因为满人的科学技术先进!”

“简单点说,就是因为它!”

包括老十四在内,所有人皆是一愣。

这些兵丁确实见识少,但多少也听说过东北苦寒,早年间满人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被前明视为蛮夷,怎么可能科学技术还先进上了?

林炜此言,相当于挑战了在场全体人的认知。

他见众人不解,悠悠解释道:“大炮你们都操练过,也都知道威力。”

“只要明军凭坚城以用大炮,满人的骑兵基本束手无策了。”

“但当时大明也不掌握制炮技术,也得到澳门去求购于葡萄牙传教士,可因为传教士信奉天主教,前明内部为此纷争不断,这支炮兵队伍走到南昌就停了。”

“而与此同时,孔有德率领前明最精锐的炮兵部队,投奔了太宗文皇帝。”

“太宗皇帝重视到什么地步?他为了这二十七们大炮,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并破例让这支队伍保留建制,没编入任何八旗。”

“这二十七门炮,才是孔有德能封王的真正原因!”

“同年,佟国维的先祖佟养性仿制出了第一批欧式洋炮,汉军八旗开始组建。”

“自此,战场形势逆转。”

“十年后,明朝覆灭。”

“论死战的心,前明也不差,但战争不能只靠意志。”

“这就是我教给你们的唯物主义。”

落日的余晖洒在长城上,林炜摸着砖墙上黑色弹痕,风在一旁猎猎作响,这群八旗兵仿佛真的经历过铁与血的战场,没一人说话。

原来,真实的历史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里。

根本不是什么明为火德,失德后,上天使清灭之,更不是什么轻徭赋,得民心……

前明几万万民心,比不过满人三百万的民心?

辽东的满人都入关了,大清都立国了,辽饷还在征缴……

这能叫轻徭赋,得民心?

十四阿哥不禁摇头苦笑,心中暗道:皇阿玛,原来你说的那些,只是为了不让我们兄弟阋墙内斗的?

亏我还奉为圭臬了!

就在这时,他的一名亲兵急冲冲的跑了过来,低头附耳道:“十四爷,太子急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