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一大罪臣!

“臣以为太子虽有错,可错不在太子一人。”

“太子虽有过,过不至于废黜。”

“皇上适才说太子不尽职,我请问,自从太子辅政以来,六部公卿有几位大人,尽职辅佐太子,善为谋政?”

“皇上说太子不修德,上书房几位重臣都有匡正得失的职责。”

“佟国维,马齐,张廷玉,几时对太子赞善匡失?”

“诸位皇子,除一二位辅助太子理政,其余的阿哥谁不是各自为证,阴为绊阻?”

“甚至还有暗中魇镇者!”

“时至今日,将所有的过失归于太子一身……”

“这是不教而诛!”

“不但不能服天下臣民之心,而且对满朝文武百官怎么交代啊!”

“也难以对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交代啊!”王掞越说越激动,直接伏地痛哭起来。

老皇帝看着王掞跪地擦泪的模样,心中端的是又气又脑,手中用来擦汗的黄绢子都不由得攥紧了。

他觉得一股业火涌上心头,想要发泄又不能,只得强忍。

我是不教而诛,那你呢?

你号称是天下儒生领袖,教导了太子三十多年,每天都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结果就教导出了一个和父皇妃子有染的太子吗!

你怎么有脸说这话的?!

要不是涉及宫闱丑闻,康熙真想好好痛骂一顿王掞。

老皇帝把帽子一扔,强忍怒气道:

“说得好,说得好,说的好啊!”

“朕是不教而诛,是无道昏君,那么你是他的师傅,他变成这个样子,你又该当何罪呢?”

王掞哭诉道:“臣罪当诛!”

“臣已经让家人为臣准备好了棺材,臣只等说了这番话,就以死谢罪!

康熙忍不了了,他把手中御笔一扔:“好一个忠臣!”

“你如此咆哮朝廷,侮辱君父,骂尽了皇子百官,一死就能抵罪吗?”

“老臣一家三十多口,甘愿陪臣一同就死!”王掞磕头哭道。

双方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架上了。

康熙执政四十多年来,一向乾纲独断,文武官员们哪见过一个臣子敢和他打擂台的场面?顿时不说话了,齐刷刷的看向康熙,等着看老皇帝怎么决断了。

康熙又恨又恼地摸了摸脑袋,恶狠狠的盯着王掞,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若是惩罚王师傅,后史官们会说自己是大清朝的李隆基,年轻有为年老昏聩,听不进去任何谏言了,不罚他,这个王掞是真能把自己给气死!

后世的人,哪知道其中的门门道道?!

当皇帝,难啊!

倘若大的乾清宫,只能听到王掞“呜呜”的哭声。

林炜看着王掞悲切的模样,心中感慨,王师傅也就是遇到了康熙这样不愿意杀人的皇帝,但凡换成别人,宫中传出太子和皇帝妃子有一腿的传闻时,不管是不是真的,肯定要掀起大狱的。

就算不杀人,你们王氏家族也别想在京城待了,所有人都滚!

滚的越远越好!

说好听的,王掞是在死谏,说不好听的,王掞就是在和皇帝打擂台啊!

老皇帝若是不明就里,这能以为王掞就是太子党推出来的一张牌呢!

就在林炜收回眼神时,正巧和张廷玉对上眼了,明显是盯他已久。

只见张廷玉皱眉盯着他,下巴微微一抖,暗示林炜赶紧出列,好替皇上分忧纾难。

原来刚才又是给银子,又是垫话的,是在这等着我呢!

张廷玉肯定知道王掞不会对废太子的旨意善罢甘休,今日百官又都来参加朝会,肯定要大说特说。

就让自己当他的嘴替了。

可林炜却不愿意出风头。

得罪人的事,我可以做,但是你得提前说啊!

一开始又是给银子,又是疏通关系的,打什么哑谜呢?

此时九龙夺嫡胜负未分,几个月后太子虽然复立,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废的命运,此时站出来不是最好的选择。

林炜假装不懂张廷玉的意思,挪开了眼神。

“皇上!”

“您不能这样对待战战兢兢三十几年的太子啊!”王掞哭得越发悲切。

龙椅上的康熙大口喘着粗气,他死死的盯着面前的岸几,心中恼怒异常却不知如何骂回去,只恨这满朝文武,居然没一人懂自己的心意。

不废了太子,妃子和太子偷情,自己威严扫地;

废了太子,老学究王掞却不依不饶上了。

难道还真把宫中的丑闻说出来不成?

那他就真成后世皇帝们的笑柄了!

此时的康熙,觉得自己像是在抽刀断水一般,虽有无穷的力气,却不知道如何使出来。

又过了一阵,王掞的哭声小了一些,林炜抬头扫了一眼,满朝文武不是在等着看皇帝笑话,就是在等他做最后决断,只有张廷玉还是目光囧囧地盯着自己,嘴唇上下翕动,好像在说着什么。

林炜试着读了一下,张廷玉在说:

“国士报主,不计身家!”

意思是皇上对他已经极为够意思了,此时君王有难,还不站出来,在等什么呢?

得!

张廷玉已经说的够直白了,此时自己若是再不站出来,就有不识抬举的嫌疑了。

加之老皇帝对他确实不错,就算是出于关爱老年人的目的,也不能眼睁睁的看一个老头被气死啊!

“皇上,臣有话想说。”林炜突然站出队伍,朗声道。

康熙原本有些心寒,想着但凡有人再为太子说话,朝会也没必要开了,可看了一眼说话的人居然是林炜,这才耐着性子,挤出了两个字:

“你说!”

大臣们有不少听说了,是林炜向康熙揭发的大阿哥魇镇太子一事,还以为他此时站出来,也是为太子说话的。

所有人都不自主的屏住了气,想听听他还能怎么气老爷子。

就连王掞也满怀期待的看向林炜,希望他能劝康熙回心转意,哭声随之停下。

林炜清了清嗓子,指着王王师傅,朗声道:

“微臣以为。”

“王掞大奸似忠,实为太子被废的第一大罪臣!”

林炜此言一出,整个乾清宫随之一静。

就连王掞自己也愣住了,似乎没明白林炜在说什么。

紧接着,百官们也不顾正在开朝会了,私下议论的嗡嗡声,立刻炸响起来。

康熙朝上一个“第一大罪臣”的坟头草都已经两尺多高了,这个林炜不会是想往死了整王掞吧?

就连老皇帝也愣了一下,随后皱眉看向了林炜。

这个罪名太重了。

他只想让王掞闭嘴,没想像处理索额图一样,处理王师傅。

王掞虽然迂腐,但清名天下皆知,他不贪财不好色,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和教导太子要成为仁君,就算有过,也谈不上太子被废的第一大罪臣。

王掞更是是天下儒生领袖,学识渊博,此刻在这朝廷上,就有不少人求他写过跋序匾额,墓志族谱更是数不过来……

这个林炜打的什么算盘?

他就不怕得罪了半朝文武?

其实,林炜还真不怕。

此时给王掞扣上太子被废的第一大罪臣的帽子,不是企图掀起大狱,反而是在为王掞和康熙解围。

以他前一世的官场经验,如果在生活会上,批评一名班子成员贪污成风,私生活混乱,那肯定是要撕破脸皮对着干了;

但如果举报一个小小的股长犯了企图掀起战争罪,这种不可能的罪名,那大概率就是调解气氛的玩笑话了。

此时的王掞,就是那个小小的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