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茶途新探 灵蕴集萃(上)

完成《韵海镜源》的编纂后,陆羽归心似箭,匆匆告别颜真卿大人,径直赶回妙喜寺。叶茗萱早已在寺中翘首以盼,见到陆羽归来,她的眼眸瞬间如星辰般明亮,满是重逢的喜悦。二人顾不上互诉离别之情,便立刻投身到对《茶经》初稿意见的整理工作中。

随着整理的推进,《茶经》初稿的不足之处逐渐暴露。陆羽神色凝重,手指下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语气坚定地说道:“茗萱,《茶经》虽已初具框架,但诸多细节尚不明晰,不少地区的茶叶更是未曾记录在册。若想成为茶学领域的集大成经典之作,势必要进行大幅度的完善。”叶茗萱深表赞同,目光中透着坚毅:“陆羽,我们定要全力以赴,让《茶经》尽揽天下茶事。”

怀揣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二人赶忙去向皎然大师请教。皎然大师听闻他们的想法后,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陆羽,你对茶学这般精益求精的态度,实乃茶学界之幸事。外出考察,填补遗漏,完善细节,的确是当下的重中之重。只是颜公向来极为重视茶学,对你们也关怀备至,此次远行,不妨向他报备一声。”

于是,皎然陪着陆羽和叶茗萱来到颜真卿府邸。见到颜真卿,陆羽恭敬地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颜公,完成《韵海镜源》编纂后,我们回寺重新审视《茶经》初稿,发觉其中存在诸多缺陷,不仅细节有待精心雕琢,还有不少地区的茶叶尚未录入,故而计划外出考察,特来告知颜公。”

颜真卿面露赞赏之色,关切地询问:“你们打算前往何处考察?”陆羽有条不紊地回答:“颜公,我们此次打算先在周边地区展开考察,首站定为湖州顾渚山,那里的紫笋茶久负盛名。之后还计划前往杭州、淮南等地,听闻这些地方茶事兴盛,想必能收获颇丰。”

颜真卿点头称赞:“陆羽,你对茶学的执着与严谨令人钦佩。此次考察所需费用不菲,我愿资助你们,期望你们早日完善《茶经》,为后世留下不朽的瑰宝。”陆羽等人连声道谢,带着颜真卿的殷切期许,满怀热忱地踏上了旅程。

首站顾渚山,一踏入这片土地,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茶树便映入眼帘。在阳光的轻抚下,茶树宛如绿色的绸缎随风摇曳,闪烁着生命的光泽。陆羽和叶茗萱如探秘者般穿梭在茶树间,专注地观察着茶树的形态、叶片的脉络。陆羽轻轻抚摸着茶树,不禁感慨:“此前为战胜黑暗势力,来去匆忙,这次定要细细考察。”叶茗萱微笑着看向陆羽,点头以示认同。

正当此时,茶树间忽然泛起一阵柔和光晕,宛如梦幻的薄纱轻轻铺展。紧接着,一个个小巧玲珑的茶灵现身其中。它们周身散发着淡若晨雾的荧光,恰似点点繁星落入茶园,灵动的眼眸好奇地打量着陆羽和叶茗萱,透着几分俏皮与神秘。

叶茗萱不禁惊喜地轻呼:“陆羽,快看呀,是茶灵!”那声音中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陆羽眼中同样闪烁着惊喜的光芒,赶忙恭敬地向茶灵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茶灵,我们怀着赤诚之心,为探寻茶学奥秘远道而来,还望您能不吝赐教。”

茶灵们眨了眨灵动的眼睛,虽未发出声响,但陆羽和叶茗萱却仿佛能感应到它们传达的话语:“你们这些人类,倒是怀揣着诚意来探寻茶之道。这片顾渚山的茶树,在我们的守护下,尽情汲取天地灵气,才有这般盎然生机。”

陆羽敏锐地感应到茶灵的言语,赶忙追问道:“茶灵,那这顾渚山的茶树品种与别处相比,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

茶灵们围绕着茶树轻盈地飞舞一圈,宛如一群欢快的小精灵,引导着陆羽和叶茗萱仔细观察:“你瞧,此茶树芽头尤为肥壮,叶片边缘的锯齿更为细密,这皆是顾渚山独特的山水滋养所致。待制成茶叶后,滋味也会更为醇厚,这里面自然也有我们的一份功劳哦。”

陆羽赶忙蹲下身子,轻轻拨开枝叶,认真观察后,转头对叶茗萱说道:“茗萱,快记录下来,这可是茶灵给予我们的宝贵指引。”叶茗萱迅速掏出纸笔,神情专注地认真记录着。

茶灵们闪烁着光芒,似乎意犹未尽,又继续传达着信息:“不过,茶树的茁壮成长,除了我们的守护,更离不开茶农们的悉心照料。就拿采摘紫笋茶来说,其中的讲究可多着呢。”

于是,他们又来到茶农家,恰逢茶农们正忙碌地采摘茶叶。只见茶农们身手矫健,双手如灵动的蝴蝶在茶树枝头翩翩起舞,一芽一叶初展的嫩芽,在他们娴熟的动作下,迅速装满了竹篮。

叶茗萱好奇地走上前,询问一位茶农:“阿伯,采摘紫笋茶有什么特别要求吗?”茶农停下手中的动作,直起身子,笑着解释道:“姑娘,紫笋茶采摘讲究时辰与手法。必须在清晨露水初干时采摘,手法要轻,保证芽叶完整无损,如此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上乘。”

叶茗萱作为顾渚紫笋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深知采摘环节只是第一步。她仔细观察茶农采摘,又想起现代的采摘标准,虽说同样注重芽叶完整,但在时间的精准把控上,现代似乎更加依赖时钟等工具,而唐朝的茶农们凭借着世代传承的经验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把握着最佳采摘时机。

考察完采摘,叶茗萱和陆羽来到制作紫笋茶的工坊。工坊内,茶香四溢,弥漫着一股古朴而热烈的气息。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制茶工序。叶茗萱看到,唐朝时顾渚紫笋茶的制作,先将采摘的鲜叶进行蒸青,通过高温蒸汽快速钝化茶叶中的酶活性,以保留茶叶的色泽和香气。这与现代制作工艺有相似之处,但在蒸汽的火候和时间控制上,却有着微妙的差别。现代制作可能会借助更精准的仪器设备,而唐朝的工匠们全凭多年积累的经验,通过观察蒸汽的形态、听蒸汽的声音来判断是否恰到好处。

接下来是捣茶工序,只见工匠们用杵臼将蒸好的茶叶捣碎,使其成为细腻的茶泥。叶茗萱注意到,唐朝捣茶的力度和频率都有着独特的节奏,而现代则多采用机械手段,但她能感觉到,唐朝这种手工捣茶,似乎赋予了茶叶一种别样的生命力。

之后的拍茶环节,工匠们将茶泥放入模具中,压制成饼状。叶茗萱心想,现代虽然也有压制茶饼的工艺,但在模具的设计和压制的手法上,与唐朝相比,已然发生了诸多变化。唐朝的模具多为古朴的样式,压制时更注重人力与技巧的结合,而现代工艺则在追求效率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

考察完毕,叶茗萱带着陆羽来到隐藏在顾渚山深处的古茶园。古茶园静谧幽深,弥漫着一股古朴而神秘的气息。他们再次寻到那棵最大的古茶树,它粗壮的枝干向四周伸展,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陆羽望着古茶树,内心激动不已,缓缓地虔诚跪下,轻声说道:“古茶树啊,您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饱吸天地精华,实在是神奇无比。恳请您赐我指引,让我能更深入地探寻茶学的奥秘。”

这时,古茶树微微颤动,枝叶沙沙作响,茶灵再次现身。茶灵的光芒似乎更加明亮,它说道:“陆羽,你对茶的虔诚我已深深感受到。这古茶树承载着顾渚山千年的茶韵,其中的奥秘深远悠长,你需用心去感悟。”

叶茗萱见状,也赶紧跟着跪下。此刻,她的心中满是对古茶树的敬仰。她知道,自己和陆羽的前世与这片古茶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她选择尊崇上天的指引,暂时没有将这个秘密告诉陆羽。她明白,有些事情,需要在恰当的时机自然呈现。

带着顾渚山的收获,二人满怀期待地抵达杭州。

刚入城门,一股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仿佛是这座城市发出的热情邀约。他们顺着茶香,来到热闹的集市,一处楼阁前人声鼎沸,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挤进去一看,台上正在进行一场精彩绝伦的传统评茶活动。

一位老者正端坐案前,面前整齐摆放着数杯茶汤。他先是专注地观察茶汤色泽,那茶汤或金黄璀璨如秋日夕阳,或嫩绿清透似春日新柳。接着,他微微凑近茶杯,轻轻嗅着茶香,时而微微闭眼,仿佛沉醉在这茶香的世界里,时而轻轻摇头,似在分辨其中细微的差异。最后,老者轻抿茶汤,在口中细细品味,良久才缓缓咽下,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

叶茗萱心中一动,作为穿越者,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难得一见的传统技艺,类似于后世的非遗文化。她低声对陆羽说:“陆羽,这评茶技艺如此精妙,若能写入《茶经》,定能让更多人领略茶之魅力。”陆羽深以为然,目光紧紧地盯着老者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