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实践与典型案例
- 来勇臣 卢清君主编
- 1473字
- 2025-03-18 19:55:03
第五节 各级医疗机构在医联体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国家提倡的四种医联体形式,谁来牵头建设比较合适”这个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牵头建设的医院一般为三级医院,在国内或某一地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下面从国家、省、地市和县这四个级别的医院,在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实施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国家级医院在医联体建设中的作用
国家级医院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医学一个或多个医学领域代表着国内较高的医学技术水平。这些医院在国内医学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些国家级医院的发展定位是生命医学前沿技术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代表着一个国家在某一领域的学术地位,非常适合在松散型医联体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组建国家某一学科的医学中心,而不应局限于某一地区的医联体建设。利用其优势学科建设和某一医学学术领域的成就,通过远程医疗协作网和专科联盟建设等形式,发挥其学科建设、疑难病例诊治、国内领先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作用,且其服务的对象一般为全国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国家近两年实施的各省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划,就是国家级医院挑大梁,在某一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利用其学科资源优势向某一区域辐射,促进区域内的学科技术水平提升。
二、省级医院在医联体建设中的作用
省级医院代表着一个省内的医疗技术水平,承担着全省疑难杂症疾病的救治、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等工作,通过全省的医联体建设,将其技术能力辐射到全省每个角落。由于受其规模和资源瓶颈限制,不能成为全省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牵头单位,但可以与国家级医院一样作为全省松散型医联体建设的牵头单位,开展远程医疗协作网或专科联盟两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发挥其在全省疑难病例诊治、危重急重症患者抢救技术指导、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为全省地市级医院、县级医院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省级医院一般处于省会城市所在地,其服务人口和地域一般为省会城市中部分人群,在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中,省级医院也可以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城市内部的医疗联合体建设。
三、地市级医院在医联体建设中的作用
地市级三级医院在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位置比较特殊,其技术水平与省级、国家级医院在某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县级医院相比技术水平高一些。在国家、省级医院与县级、乡镇医院之间,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市级医院除了承担本市医疗服务工作外,还承担着县级医院和县级以下医院疑难、危重症的应急救治工作,承担着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等工作。地市级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医疗集团牵头单位,建设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同时也可以利用远程医疗协作网络与国家、省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疑难病历讨论、教学查房等服务工作,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开展远程医疗技术服务。
四、县级医院在医联体建设中的作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41 178万人[此处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比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比36.11%[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承担着全国1/3以上的医疗服务人口。县级医院是国家明确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大力加强建设的医院,是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核心骨干力量,也是在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医院,也是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重点区域。县级医院除牵头建设县域医共体外,本身也需要地市级、省级或国家级医院的技术帮助和支持。建设远程协作网和专科联盟两种医联体,享受上级医院给予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