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健康管理学是研究人的健康与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健康管理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新兴医学学科,是对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它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重点研究健康的概念、内涵与评价标准、健康风险因素监测与控制、健康干预方法与手段、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实施路径、健康信息技术,以及与健康保险的结合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健康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健康管理通过主动监测、预测、计划和维护人们的健康,提高人们自我保健、自我调适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健康潜能,最终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健康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综合学科,经过二十余年的成长,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都有了巨大进步。伴随着全球性5G移动网络扩大覆盖、智能手机全面普及,以及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蓝牙等新技术及可穿戴式监测设备的迅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健康管理服务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我国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拥抱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积极构建与实施智慧健康管理,必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未来十年是智慧健康管理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作为健康管理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构建与实施智慧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学科实现“弯道超车”、迅速崛起的关键。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健康管理平台,提升医疗和健康管理效率、优化服务体验、降低医疗成本,是健康管理机构近几年正在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本书结合我国健康管理行业近几年来在智慧健康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对智慧健康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实践进行系统阐述,以期对未来智慧健康管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智慧健康管理的相关理论、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实践探索,涵盖健康管理全流程全链条服务,不仅包含健康体检的检前健康信息采集与预约、个性化体检方案的制定,检中智能导检及相关检查的实施,检后健康状态数据的获取、健康状态的评估、干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远程咨询与会诊、健康状态的监测随访与干预效果的动态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也探讨了智慧健康管理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和质量控制,并对未来智慧健康管理的发展进行展望。本书力求体现以下学术特点:一是理论创新性,即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与理论体系的创新;二是实现探索性,即体现健康管理服务实践探索的深度与广度;三是需求牵引性,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是健康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最大引擎和源泉;四是问题导向性,即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健康管理服务,解决个体或群体面临的各式各样的健康问题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本书的目标定位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落点精准,力争理论与实践协同与统一。

编委们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论著、教材、文献和指南,从不同研究角度、学术观点、实践经历、鲜活实例和流畅的笔触等方面为本书增色添彩,并付出了辛勤劳动和汗水,他们对健康管理的热爱,严谨求实的写作态度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感到健康管理事业会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而蓬勃发展。本书也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的鼎力支持与帮助,在此,我们谨向各位辛勤工作的编者、向为本书编写及出版默默付出的同事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健康管理学科与科技发展迅速,编著者能力、水平及时间有限,难免有所纰漏与错误,我们诚恳地希望同行专家及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使得本书再版时内容更加完善,质量不断提高。

耿庆山 吴伟晴 何 慧

2024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