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一切
大地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艺术创作方式,艺术家们离开工作室与封闭的博物馆空间,在自然、户外环境中进行创作,作品与环境高度融合。美国艺术家伉俪克里斯托·贾瓦契夫(Christo Javacheff)和珍妮·克劳德(Jeanne Claud)的包裹艺术是20世纪大地艺术中社会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1962年,夫妇俩创作了第一件户外作品《铁幕,油漆桶墙》(图1-10)。他们利用240个油漆桶将塞纳河畔威斯康辛的一条狭窄街道堵塞了8个小时。这件作品象征着刚刚建成的柏林墙对德国的分割,也是对欧洲二战后状态的一种影射,城市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件艺术作品,《铁幕,油漆桶墙》对真实的日常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交通堵塞,人们出行受阻,作品与城市中的普通民众发生了关联,被堵塞的街道造成了市民,也是作品的观众或参与者被真正地“隔离”,不是通过文字或图像描绘的情景,而是作为“事件”真的发生了。每一个需要通过的人都会被阻隔在这堵“墙”的背后,无法通行成为一个事实,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非一种存在于头脑中的解读、感觉。从此,和大众发生直接联系并深刻影响他们的艺术创作的大地艺术拉开了大幕。经过30年不断挑战大型地景包裹艺术,如创作《包裹海岸》《包裹峡谷》等,克里斯托夫妇终于在1995年完成了惊世之作《包裹德国国会大厦》(图1-11)。

图1-10 克里斯托、珍妮·克劳德夫妇《铁幕,油漆桶墙》1962
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国会大厦始建于19世纪末,是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的原址,也是1945年苏联红军攻占柏林的标志性建筑。战后德国政府耗资7500万马克对其进行了修复,并重新将其作为德国国家议会所在地。这样一个极具历史意义与象征性的建筑物成了克里斯托夫妇包裹的对象。他们前后共耗费了24年时间,游说了190位国会议员,向银行、基金会、艺术机构提出申请,促使各方共同为这件作品协调合作。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发生了无数次的研讨、协商、修改,无数个人、社会组织和团体牵涉其中。这个艺术项目涉及复杂的技术工程、庞大资金的支持等问题,还有德国政府的审批问题。最终在1995年,德国国会以292票赞成223票反对通过了这一项目提案。在作品真正开始实施制作之前,它已经成了社会化的事件,早已超出了艺术家个人创作的范畴,这正是当代艺术创作方式区别于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从个人走向群体。工程实施过程中,数百位工程师、技术人员参与了施工方案的具体设计,数千名工人参与了包裹材料和钢制框架的生产与安装工作。国会大厦上的施工开始后,柏林的市民每天都能看到它的变化。施工工地成了日常城市景观,所有人都与这件作品发生着联系。包裹行动正式进行时,无数民众来到现场观看。这件由300多位登山运动员、大量警察、飞机,以及通讯技术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包裹艺术作品令人叹为观止。10万平方米的银白色丙烯面料、1.5万米的深蓝色绳索将庞大的建筑变成了银光闪闪的艺术品。建筑物表面原本的装饰都消失了,最本质的体块形状作为整体呈现在观众的面前,难以描述的壮阔和神秘之美在14天内吸引了超过500万人前来参观。媒体的报道让它举世闻名,整个世界都被这件作品牵动。(图1-12)

图1-11 克里斯托、珍妮·克劳德夫妇《包裹德国国会大厦》 1995

图1-12 包裹柏林大厦成为当时盛况空前的事件
艺术再也不是个人和小团体的自赏、品鉴,它成了具有公共性、连接社会各个层面,涉及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的“能量”。短暂而恢宏的结果只是漫长、复杂过程的一个象征,无形的、绵延至今的社会影响则是这一过程中的另一收获。因为共同参与一个“事件”,不同个人、群体、机构的交流、碰撞与合作无形中促成了社会意义上的融合,这才是“走向公众”的当代艺术的特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