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了解色彩原理

了解色彩原理首先要认识色彩,明白什么是互补色和相近色,了解相关的色彩参数和色彩的构成要素,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之后的调色过程。

1. 认识色彩

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离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色彩的来源就是光。在阳光的照射下,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也渐渐了解了色彩之间的关系,从而就有互补色和相近色。

在显示器上看到的色彩都是通过RGB参数显示的,也就是由红、绿、蓝三原色衍生而来的。RGB模式是用三原色相加而来的,而CMYK模式则是用三原色相减而来的,如图1-1所示。

图1-1

从图1-1可以看出RGB与CMYK是相对应的,也就是红与青,绿与洋红,蓝与黄,为互补色。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总结出一些原理:

红色与青色是互补色,与黄色和洋红色则是相近色;如果想要增加红色,就需要增加黄色和洋红色,减少青色。

绿色与洋红色是互补色,与黄色和青色则是相近色;如果想要增加绿色,就需要增加黄色和青色,减少洋红色。

蓝色与黄色是互补色,与青色和洋红色则是相近色;如果想要增加蓝色,就需要增加青色和洋红色,减少黄色。

2. 色相

苹果是红色的,柠檬是黄色的,天空是蓝色的,考虑到不同色彩的时候,时常用色相来表示,如图1-2所示。因此,用色相这一术语将色彩区分为红色、黄色或蓝色等类别。

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的名称,也是各种颜色直接的区别,同样也是不同波长的色光被感觉的结果。

图1-2

色相是由色彩的波长决定的,以红、橙、黄、绿、青、蓝、紫来代表不同特性的色彩相貌,构成了色彩体系中的最基本色相。色相一般由纯色表示,图1-2所示分别为色相的纯色块表现形式和色相间的渐变过渡形式。

虽然红色和黄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色相,但可以混合它们得到橙色。混合黄色和绿色可以得到黄绿色或青豆色,而绿色和蓝色混合则产生蓝绿色。因此,色相是互相关联的,我们把这些色相排列成圈,这个圈就是“色环”,如图1-3所示。

图1-3

3. 明度

有些颜色显得明亮,而有些却显得灰暗,这就是亮度是色彩分类的一个重要属性的原因。例如,柠檬的黄色就比葡萄柚的黄色显得更明亮一些。如果将柠檬的黄色与一杯红酒的红色相比呢?显然,柠檬的黄色更明亮。可见,明度可以用于对比色相不同的色彩,如图1-4所示。

图1-4

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简单地说,明度可以理解为颜色的亮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任何色彩都存在明暗变化,其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绿、红、蓝、橙的明度相近,为中间明度。另外在同一色相的明度中还存在深浅的变化,如绿色中由浅到深有粉绿、淡绿、翠绿等明度变化。

4. 纯度

纯度通常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为色彩的饱和度、彩度、含灰度等,它是灰暗与鲜艳的对照,即同一种色相是相对鲜艳或灰暗的。纯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的比例,其中灰色含量越少,饱和度值越大,图像的颜色就越鲜艳,如图1-5所示。

图1-5

如图1-5所示,用色相相同的颜色做比较,很难用明度来解释这两种颜色的不同,而纯度这一概念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颜色如此不同。

有彩色的各种颜色都具有彩度值,无彩色的彩度值为0,彩度由于色相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色相,因为明度的不同,彩度也会随之变化。

色彩的纯度强弱,是指色相感觉明确或含糊、鲜艳或混浊的程度。高纯度色相加白或黑,可以提高或减弱其明度,但都会降低它们的纯度。如加入中性灰色,也会降低色相纯度。

温馨提示

纯度用来表现色彩的鲜艳和深浅,色彩的纯度变化可以产生丰富的强弱不同的色相,而且使色彩产生韵味与美感。

同一色相的色彩,没有掺杂白色或者黑色,则被称为纯色。在纯色中加入不同明度的无彩色,会出现不同的纯度,如图1-6所示。

图1-6

温馨提示

以红色为例,向纯红色中加入一点白色,纯度下降而明度上升,变为淡红色。继续增加白色的量,颜色会越来越淡,纯度下降,而明度持续上升。向纯红色中加入一点黑色,纯度和明度都会下降,变为深红色。继续增加黑色的量,颜色会越来越暗,纯度和明度都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