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少康文集·第一卷:先秦诸子的文艺观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 钟嵘《诗品》
- 张少康
- 2052字
- 2025-03-28 09:55:03
孔子的哲学、政治、教育思想对他文艺思想的影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曾做过鲁国的小官,很早就死了。孔子一生的遭遇是并不顺利的,早年生活比较贫困。中年之后,他除了做过三个月鲁国的司寇外,主要精力是从事教育工作,研究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他培养了大批学生,创立了儒家学派,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大变革时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经济、政治一直到思想文化方面,都充满着新和旧、进步和保守的斗争。在这种形势下,孔子的思想也是十分矛盾、十分复杂的,既有保守的一面,又有进步的一面。这在他的哲学、政治、文艺思想上都有所反映。
在哲学思想上,孔子并不否定天命鬼神,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当宋国大夫桓魋要杀孔子,他化装逃走的时候,曾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 《论语·述而》)又主张要“畏天命”(《论语·季氏》)。但是,殷周以来唯心主义天道观的动摇,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对他又有很明显的影响,产生了对天命鬼神的怀疑和动摇。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他不相信四时更替、百物生长,是一个有意志的天在主宰的。鬼神究竟存在不存在,他认为也不必去追究,假设它存在就是了。他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 《论语·八佾》 )他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认为“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论语·为政》)。孔子注重人事而不注重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当他的学生问他事鬼神之事,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先进》)对于鬼神之事,他是不感兴趣的。
在政治思想上,孔子看到了他所属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没落,及其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带着十分惋惜的心情,竭力想要挽回这种颓势。他不满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的现象,谴责“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反对晋国铸刑鼎,认为破坏了传统的等级制度和贵贱秩序,不同意实行承认私田合法化的“初税亩”制度。但是,孔子并不是拼命维护奴隶制度的顽固的保守派,他的思想是处于向新兴地主阶级过渡的状态的,是主张要改革的。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恢复西周时代的各项制度,然而,实际上他所要复的“礼”,已经注入了“仁”的新内容。他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这个“仁”,是春秋时代的新的社会思潮的反映。 “仁”的核心是“爱人”。孔子的“爱人”当然不是专指要爱劳动者,但也不是专指要爱贵族。人,这里是从比较广泛的意义上说的。孔子的学生就并不都是贵族,“爱人”当然不会连他自己的学生都不包括在内。从“仁者爱人”的观点出发,孔子反对当时以人殉葬,甚至连用俑来代替他也反对。他曾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孟子·梁惠王上》引)这都充分说明孔子对人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视。从《论语》的记载来看,孔子一方面轻视体力劳动,但也承认他自己种田不如农民,种菜不如菜农。他在和劳动者的接触中,态度还是比较友善的。据《左传》记载,孔子认为对劳动者不能只是“猛”,也要有“宽”,要适当减轻剥削。他还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的主张。这些大约就是后来孟子“民本”思想的来源。对人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视,这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进程中是进步思想。列宁在分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区别时说过,奴隶社会的特点“是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奴隶不仅不算公民,而且不算是人” 。而在封建社会,农民的人的地位提高了,因此,“农民已经不算是地主的直接私有物了” 。这时,“通向农民解放的道路毕竟是比较广阔了” 。1
孔子这种哲学、政治思想上的矛盾状况,也反映在文艺思想上。他既有主张文艺要“事父” “事君”,为巩固贵族阶级统治秩序服务的一方面,又有肯定可以用文艺来“怨”刺腐败政治、改革社会的一方面。由于他思想上有重视实际人事,不重视天命鬼神的唯物主义倾向,因此,他能够从实际出发,强调文艺要对现实的社会政治起积极作用。但是,他的唯心主义思想也使他在文艺批评的方法上不能摆脱当时社会上那种牵强附会的主观主义的影响。在文艺批评的标准上,孔子强调的是中和之美,这显然也是和他政治上企图调和矛盾的立场分不开的。此外,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学上所提倡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在学习方法上强调“不耻下问”、学与思并重、“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等,也使他能够比较深入地去探讨和掌握知识学问。所以,他对文艺的特点和规律,也有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我们可以说,春秋末年的孔子是旧世界的最后一位思想家,又是新世界的第一位思想家。不论是在哲学上、政治上,还是在文艺思想上,孔子的一些进步思想,实际上成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的先导。他在封建社会中被奉为圣人,他的思想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都不是偶然的。他的文艺思想除了和他的政治、哲学思想有密切联系的一面外,还有对文艺本身的一些有价值的见解,这些也是不应该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