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铭暄学术思想研究
- 姜伟主编 王秀梅副主编
- 14字
- 2025-03-28 10:53:15
第一部分 高铭暄先生的教育思想
教育教学
高铭暄教授教育理念:热爱教育、尊重教育、献身教育1
姜 伟2
尊敬的高铭暄教授,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受邀参加人民教育家高铭暄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以高铭暄先生为主题的研讨会,一般都是高先生的学生聚集一堂,能见到很多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在别的场合,我也参加研讨会,但见不到这么多老朋友,所以今天感到很亲切。
作为高铭暄先生的嫡传弟子,我向恩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没有恩师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提炼概括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举办人民教育家高铭暄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非常及时,特别有必要且意义重大。以往,我们研讨的主题一般都是刑法的学术思想,今天,研讨先生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法学教育思想,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刚才听了先生若干的教育思想,我完全赞同,也很受启发。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联系高铭暄先生70年乐教爱生、立德树人的教育生涯,可以说,高铭暄教授就是新时代大先生的楷模、教育家的典范。
高铭暄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法学教育家的杰出代表,是刑法学界令人敬仰的一代宗师。高铭暄先生一生鞠躬尽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潜心教书育人、培根铸魂,亲育弟子近百,广育后学无数,持续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接班人,造就了一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借此机会,我从热爱教育、尊重教育、献身教育三个方面谈谈恩师的教育理念。
高铭暄先生热爱教育。先生在教材体系、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为刑法学高等教育作出巨大贡献,足以载入法学教育史册。先生常讲,培养指导学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乐趣。 70年来,先生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传道授业,先后开设苏联刑法、中国刑法、刑法总则、刑法各论、外国刑法、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刑法前沿等课程,教过本科生,培养过硕士生、博士生,指导过博士后研究人员,还亲自为进修生、电大生、夜大生、法官班学员、检察官班学员授课。先生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执教,不离三尺讲台,他曾多次谈道:“我喜欢上课,我这辈子就是吃教学这碗饭的。”听过先生的课,就能直观体会到大道至简、返璞归真这两个成语的含义,先生讲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精彩生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见解独到、针对性强、极富实践性,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1979年,我国《刑法》颁布以后,先生主持编写的新中国首部统编刑法学教材《刑法学》,在新中国刑法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1982年至2003年的20余年间,先生先后主编不同层次的全国性通用刑法学教材11部,囊括高等教育各个学历层次,堪称中国当时主编刑法学教材层次最高、适用最广、数量最多的学者,为我国刑法学教育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高铭暄先生尊重教育。先生始终坚持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对课堂的尊重之义,对知识的敬畏之心。精益求精把每一堂课讲好是教师的职业良心,先生认为,课比天大,讲好课要从细节做起,把每一件事都处理好,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尽管上了几十年的课,对刑法学教材的内容如数家珍,但是,每次授课之前,先生都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修改讲稿,根据法律的最新规定,与时俱进地增删内容、调整案例,不断修改完善,精益求精,这也折射出先生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先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学术观点,在指导学生方面,先生既奉行有教无类,又注重因材施教,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又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和兴趣。先生在刑法教学领域首创综述研究方法,综述研究、综述教育学的推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明确自己的学术方向,先生常引用韩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鼓励学生进行理论创新。先生坦言,他不希望学生一味附和老师的观点,学术上没有禁区,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就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学术观点。这彰显出先生宽厚包容的大师风范和海纳百川的治学态度。先生常讲政治上要强、业务上要精、方法要对、作风要正、文风要好,这是他对学生的期望。
高铭暄先生献身教育。择一事而终一生,从1953年研究生毕业留校起算,先生已经为法治教育和法治建设工作了70年,先生曾说,他一辈子只想扮演好一个角色,就是教刑法的老师。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就矢志不渝,从青丝到白发,在学院鞠躬尽瘁耕耘一辈子,初心不改,乐在其中,无怨无悔。
2021年9月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师节表彰大会暨吴玉章师德师风大讲堂启动仪式上,93岁的先生还为广大教师作了首场讲座,分享了一辈子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好老师和大先生的为师之道。先生一直认为他最适合的职业就是教师,三尺讲台就是他的最佳位置。长达70年的法学教育生涯证明,先生用鞠躬尽瘁的一生立志做大先生、潜心做大学问、努力育大英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全部倾注给了我国的法学教育和法治事业,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先生确实做到了最佳。先生在国内外获得了很多很高的荣誉,几乎成为教育领域各类荣誉的大满贯选手。2019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先生颁授奖章,这是党和国家对为新中国刑法学教育和刑事法治事业不懈奋斗多年的泰斗级资深教师的隆重表彰和崇高礼赞。先生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通常将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教书育人的长者尊称为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在学生的心目中,先生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不仅是一位授业解惑的经师,而且是一位明德传道的人师,更是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
如果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先生的教育理念,我想用“明德授业,倾心育人”八个字。在“为师”方面,先生以育人为己任,既教书育人又言传身教,甘做人梯、愿当路灯,倾心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是一位精进自律、倾囊相授,帮助学生、成就学生的好老师。在“为学”方面,先生勤于研究问题、勇于创新理论,潜心向学、笔耕不辍,学术研究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以一系列开山之作、扛鼎之作,为建构我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拓荒奠基、掌舵领航,被喻为中国刑法学科的灵魂和旗帜。在“为人”方面,先生具有卓然的大家风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德高望重又虚怀若谷,是一位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儒雅、谦逊、博雅、正直的谦谦君子。作为先生的学生,我们是先生教育思想的亲历者、受益者、见证者,在先生身上,学生们感受到师生之间不仅是一种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传承,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先生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法学教育事业,堪称以身垂范的楷模、教书育人的典范,深受学生们的崇敬和爱戴。师为众人重,始得众人师。像先生那样做人、做学问、做教育,先生的言传身教足以鼓舞法律学人献身教育、献身法治,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
最后,预祝研讨会硕果累累,荟萃并礼赞先生的教育思想。恭祝恩师健康长寿、学术之树长青,谢谢大家!
1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人民教育家高铭暄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 的发言(会议时间:2023 年9月16日,会议地点:北京)。
2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